为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德很有必要。如何续写雷锋日记?以下是续写雷锋日记作文征文,欢迎阅读!
续写雷锋日记作文征文一
为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德,20xx年3月4日-8日,矿业工程学院团委举办了“弘扬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日记”主题征文大赛。
本次征文活动一经开展,就得到了全院学生的积极回应,共收到征文作品200余件。通过评委的认真评选,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本次征文比赛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或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展现普通人的感人事迹,用真实、细腻的笔触,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最终,此次征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让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体会到,“学雷锋”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学习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同学相处要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生活处处都洋溢着和谐融洽的温暖。虽然三月已经过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雷锋活动就此结束,并不意味着在日后的生活中将雷锋淡忘,等待来年的月份再将他想起。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继续发扬雷锋精神,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其精神成为我们的一份良好的品格。我相信,只要我们全校师生心中爱心永驻,奉献精神永随,雷锋精神必将再我们身上延续。
续写雷锋日记作文征文二
2月21日 大年初三晚 地铁三号线列车上
窗外的风景已经渐渐显出荒凉,阖家欢乐的时刻使得此时的车厢分外冷清,偶尔闪过的烟花给车厢里留下斑驳的光影,映在每个离家的人脸上。此刻是北京时间八点,列车已经逐渐接近天津南站。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迎接一起志愿服务的伙伴。八点半,地铁抵达天津南站,接上等候多时的小伙伴,一起坐上车回学校。当初一起相约报名大艺展志愿者,已经做好了过年期间就离家回校的准备,但是想不到此时的感觉却是格外的落寞。远离家乡不胜唏嘘,对家的思念只能无限的藏在心里,化成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2月23日 大年初五 早 学生活动中心306教室
过年期间的学校还是一片冷清景象,风气萧索,少有人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活动中心的教室里,穿着橙蓝两色的志愿者们,早早集中到了这里,进行大艺展志愿者活动的培训。急救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老师的亲身示范专业严谨,大家的体验又寓教于乐。
之后对各个小组的任务进行了分配与安排,我被分到了后台组,后台组的任务单调繁杂,负责后台纪律的维持道具的搬运,因为是各个演出队伍上舞台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出了乱子就会影响到舞台表演,所以极为重要。我们在紧张却又有序的氛围里等待着大艺展南开大学所承办的声乐部分的开场。
2月25日 大年初七 田家炳音乐厅后台
在通过分配任务以及模拟演习之后,27日,我们终于上岗了。由于后台很小,常常需要几支队伍同时侯台,这时不仅要保证各个队伍在侯场时期的有序与安静,还要根据节目的进度开启舞台大门让队伍进入、同时还要给队伍搬运道具。但是参赛队伍很多,第一天24支队伍,第二天28支队伍,白天走台晚上就要展演,而且队伍多走台时间少,把一只队伍送上舞台,就要迎来下一支队伍,这样紧张的节奏安排下来,常常就是上午的工作刚结束,吃完盒饭就要开始准备下午的任务了。从上午七点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回到宿舍沾枕头就能睡着。但是更辛苦的是负责我们的老师们,他们比我们来的早走的晚,而且更要对各个环节清楚,事无巨细的安排。因此很庆幸遇见了负责任的老师们,也很庆幸遇见了和我一起坚守了两天的志愿者伙伴们,两天的活动,我们真正成为了默契的后台“伐木累”。
通过两天的志愿者活动,我们将汗水挥洒在田家炳音乐厅的后台上,尽管默默无闻,但我们明白,志愿活动就像予人玫瑰一样,不会留下任何印记,却依然会手有余香。
续写雷锋日记作文征文三
我想从志愿谈起。作为经济学院青志协的新成员,之前我参加了 “瓷娃娃”家教项目,寒假中又将这个项目延续。瓷易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脆骨病的孩子,要为他补习语数外三个科目。时间:已知。地点:已知。六年级。我们了解数据,数据告诉我们事件,不能使我们接触真实。我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阴郁的、寡言的?坐在窗边,少于走动,床上一只布偶,说话时垂着眼睛?
我敲响了门。我看见两位老人,他们用善意和热茶欢迎我们。我看见一个孩子走来,腿略拐,然而灵活地、自然地走来,招手示意。担忧一扫而空。我感到放松和充满信心的快乐,并不可思议地确信着一个意义非凡的下午。我所负责的是英语板块。小朋友认真朗读、拼写、完成习题,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受到鼓舞。小朋友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用心学习。辅导顺利结束。我们三个志愿者分工明确,大致一个科目一小时,合作和教学都很愉快。
小朋友已经15岁了,那是我们读初二、初三的年纪。脆骨病耽搁了他的学业。来这之前,我们从学姐那儿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志愿服务到此似乎该结束了。以前不知听谁说过,志愿活动不就是接受安排,把那几个小时过完不就可以交差了吗?谈什么创造性?不过是走形式罢了。确实,我们在生活中时常看到一些混时长、为填表格和履历而敷衍了事的行为,也听到过一个孤儿院、敬老院一天之内被多次拜访,洗脚、游戏、表演,相同的事情经历了无数遍。我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自己的时间、别人的期待,不能够就这样挥霍一空。接受调度,然而要用热情和良心做事,充实而且富有创造力地完成志愿服务,这是我的宗旨。
我们留下来。志愿者看来已尽职责,志愿者也该离开。实际不然。志愿者面前不是具体的事,而是鲜活的人。我们与爷爷奶奶以及小朋友交谈,谈教学的成效,谈真实的困难,谈我们,谈他们,谈身体和学业,谈老师和以后。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忧虑和酸楚,我们未有足够能力解决的学校、治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我看到欣慰、快乐和感恩,其中有对老师的、对医生的,令我们高兴的是,有一些是三年来青志协传递的正能量。我们不是施与者与乞怜者。我们是除志愿时间以外仍然要好的朋友。“奶奶,我们留个电话下来吧,小朋友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这是与人为善的过程,是互帮互助的过程。开放的瓷房子。一次志愿活动有固定的时间、地点,然而这座“瓷房子”应当是开放的,我们的心、他们的心,志愿的形式和内容等等。志愿从来不狭隘。
在此之前,我在想:是否志愿的活动能够对我们面向的人群有切实有效的帮助?如果是,我们怎样做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和我们的愿望?任务完成良好后,是否志愿就此结束?有人说不,因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有很多,这一次工作完毕,有下一趟路程要跑,下一段时间要花费。我说不。英语书合上。数学习册合上。我有一个信念,志愿的精神,不是当志愿者才应培育,不是当志愿者才能培育,志和愿,是公道人心。为公,从来也不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从来也不是高音喇叭,标德显名;从来也不是万世长途,望而生畏;从来也不是英雄独木,不载众人。公之志向,向往美世;公之操守,守卫基准;公之襟怀,怀抱人民。人民不单是政治的概念,公民不单是法律的概念,它们同样是心灵的概念。为一个孩子,为一些孩子,为我们的家国;行一日努力,行一月努力,行我们的使命。目前我贡献的力量实在称不上多,这些说法也仍显抽象,甚至看起来太大了,但是落实下来是很具体有意义的事。思考和实践,愿双线并重,知行三公。这是南开大学的训言,对志愿者而言同样掷地有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9.精选续写雷锋日记
10.初一初二续写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