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关于端午节的日志(2)

日志 时间:2017-06-14 我要投稿
【orib.top - 日志】

  开船鼓响,龙舟离岸,驶向河心,加入到翻江倒海的龙舟群里,直到夕阳西下,才鸣金收兵。

  端午的龙舟,节前-月,壮士们就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节后-月,到处议论纷纷,回味无穷。整个端午节,节前节后的自发延伸,使端午成为家乡最盛大的节日。

  很多很多年没在家乡过端午节了,非常怀念,想起来都很过瘾。这时,又是端午,我仿佛见到了那湾沸腾了的河水,仿佛听到那激动人心的鼓声和呐喊声。

  故乡的端午

  故乡的端午,苇叶青青,粽子飘香,伴着童年的记忆,萦绕在长长的岁月里。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人们刚刚在立夏的雨声里歇下来,小满匆匆一闪,端午节便转身赶来了。倏忽间,清清浅浅的绿便铺满田野!疲倦了一春的乡亲们,便打算着在端午节里好好轻松一下了。

  于是,小镇便弥漫在浓浓的苇香里。

  迫不及待的小贩们早已将清香诱人的苇叶摆满了街头,还有那乳白的糯米,蜜甜的红枣。艾草在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不算稀罕物件,最难寻的是菖蒲了,如果谁家有菖蒲挂在门楣厅堂,保准是这家有亲友从南方带回来的,人们便显出羡慕的神色。还有翠绿的柴胡,那也是清热、治感冒的小人参。再看孩子们的衣服、帽檐上,不知何时已挂上了玲珑可爱的香囊,胖乎乎的手臂和脚脖子上,是谁家手巧的女子编织的花绳?从孩子们身边走过,那雄黄、樟脑和香药扑出的清香,莫名让你神清气爽。许是侵染了这些少有的草气和药香,端午节里的人们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格外的精神。

  最让我怀念的,是我已故的奶奶。奶奶会用草药治病。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到处收罗些艾叶、柴胡等草药积攒下来,乡亲们有个小伤风小感冒的,常常来找奶奶,只需一些草药就能治好。每当治好一个病人,奶奶都兴奋得像个孩子,我们便拥抱着奶奶,让她摸摸我们的额头,捏捏我们的鬓角,是不是也感冒了……太阳快落山时,粽子的香味就开始自乡亲们的小院里溢出来,让我们小孩子馋得直掉口水。这是,总是先由奶奶敬献锅灶后,才开始品尝粽子,大人小孩每人一个,洒上一小勺白糖,黏黏的、甜甜的,而我们小孩子只是先将粽子里的红枣扒出来吃掉,然后谎称粽子不甜,在加上更多的白糖……

  端午节,我的家乡虽然没有龙舟,也很少见到菖蒲,很少喝雄黄酒,可是总觉得故乡的端午节别有韵味,让人沉醉。

  那季节,粽肥艾香

  承载着厚实农耕文化的山村,每逢农事节气都有浓郁的过节气息。随着天气日渐转热,一个粽香飘溢的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从老菜园开始。菜园是祖传下来的,只有上下两畦,端午时节菜园的蔬菜、艾蒿和菖蒲长得特别葱茏。在菜园的东西两头种有两棵棕树,村中有“千棕吃不空”说法,因为棕树的棕毛片剥下来是编制蓑衣和棕绳的材料,也可以出售转为经济收入。每到端午,剥完棕毛的棕树象小伙子刚整完发型,精神挺拔了许多,剑状棕叶撕成细条晾干就是包粽子的扎带。

  包粽子箬叶必不可少。双髻山上有条山岗土名叫炭石坑,这里长有很多箬竹,每年端午节前都会有乡亲到这里摘箬叶。我们挑选绿油油形状完整的箬叶采摘,采摘下来的箬叶象钞票一样码放成一沓,对折后用细藤条或茅草绑上,绳索穿过对折后形成的空心,把一沓一沓的箬叶串起来挑回。用新鲜的箬叶包出的粽子多一股清香味,剩余的箬叶晾干,来年用水泡开后依旧可以用来包粽子。

  制碱水也是包粽子必不可少的环节。制碱水最简单的原材料是用草木灰泡制,略上等一点的是用黄豆枝壳烧成的灰烬泡制。我家有油茶林,掰完油茶籽,剩下的茶果壳晒干烧成的灰烬泡制的碱水最为上乘。母亲每年都会未雨绸缪提前虑一坛子这样的碱水,为端午节包粽子做准备。

  包粽子前要先把糯米淘洗干净,倒上一定比例自制的碱水,简便一点的做法就是将花生或其他需要添加的豆类直接拌到糯米中一并浸泡。经过添加碱水浸泡一夜的糯米黄晶晶的很好看,这时可以动手包粽子了,如果是包加馅的粽子,那馅料就要提前备好。

  包粽子时候先把箬叶对折卷成漏斗状,放进部分糯米后塞上馅料,然后再放进一些糯米把馅料盖满,这时把余下的箬叶往前遮盖上,拧住多余的箬叶封好口子,扯来棕叶带子拦腰扎上,一个四角粽子就算包好了。我帮家人包粽子时总喜欢临时起意,搞些新创意,包些造型怪异的粽子,印象最深的是包双胞胎牛角型粽子。也许是人的观念有先入为主的缺陷吧,我总认为家乡的粽子最正宗,其他地方不是用箬叶包的或五花大绑粽子的似乎都不是纯正。

  煮粽子也是粽子制作关键的一环。粽子一般要煮三五小时以上,时间越长煮出的粽子越糯。我们小孩常被叫去烧火,为了早点吃到粽子,我会把火烧得很旺,粽香飘绕满屋,馋得我不时掀开锅盖,看看是否有先下手为强可能。好不容易熬到点,用剪刀剪下几个放到水瓢里冷却,急尝鲜,煮到一定火候的粽子吃起来肥肥糯糯的很过瘾。

  在记忆中,每年临近端午时节,村里的女人就开始为自家的小孩制作辟邪用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是用平时收集起来的各色碎布、纱线、鸡毛、麦秆等作原料,做成各种造型,中间填充棉絮,造型有公鸡、粽子、爱心、豆腐框等各种样式。用粗线将各色碎布、豆子和麦秆等相间串成五彩链子,这些装饰物串上链子就可以佩戴了。在端午节这天,把这些装饰物佩戴在小孩胸前,大人小孩都很开心,于是制作这些配饰成了村里女人的手工比赛,手巧的女人做出的饰件会更精致传神些。不过小孩子略大点后就不戴了,因为会觉得很小儿科。

  过端午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插艾蒿和菖蒲,乡亲称之为“插青”,据说能起到驱邪保平安的作用。插青一般在农历四月廿九。我家老菜园一角种有艾蒿,艾蒿生命力很强,每年到了过端午时节都已长得十分茂盛,但菖蒲都要向其他乡亲要。有一年去迟了,要来的菖蒲很细小,使我很扫兴,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就把菖蒲的根也要回来,然后种在自家老菜园旁水沟里,菖蒲生命力也很顽强,分蘖很快,第二年水沟里长满了菖蒲,足够自家端午节插青用了。看来还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鱼渔之别显而易见。

  端午节这天虔诚的乡亲会办些贡品去土地庙祭祀一下,主要是答谢神灵保佑,也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我们小孩就等着吃那丰盛的端午饭,一些讲究传统的乡亲会摆“九碗青”,就是摆上九道当前时令的蔬菜。餐桌上粽子自然必不可少了,但已没什么新鲜感了,因为粽子在插青前几天就包好了,到过节这天已经尝了将近一个星期了。端午时节已是炎炎夏季,这时家人都会提前备好换季的衣衫,男孩子午饭后一般简单擦洗一下换上新衣就往外跑,女孩子要多个环节,就是要取些已经有点风干的菖蒲和艾蒿,再加上枇杷叶、半边莲、夏菇草等诸多青草药放到锅里煎汤,然后调成热汤洗澡,据说不仅驱邪消暑还强身美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