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是一场梦,可把我吓坏了。
【寒假周记600字篇五】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安昌,和古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一进安昌古镇,只见人山人海,车辆川流不息,沿街的商家扯白糖、做腊肠、卖酱鱼干……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让我最感到好奇的就是扯白糖了。一位老爷爷手脚麻利地把白糖和水放进一个热气腾腾的铁锅内融成糖浆,等那糖浆变成了土黄差不多的颜色后,老爷爷就开始用锅铲反复翻那糖浆,随着他熟练的动作,那糖浆竟然一点儿都没有粘在锅中,反而像玻璃一样,变得硬邦邦的。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开始扯白糖了。只见老爷爷把糖浆形成的糖条缠在木棒上,一圈又一圈,土黄色的糖条在不断地缠绕中渐渐变成了乳白色。看到这儿我不禁恍然大悟:扯着扯着就变成白色的糖,原来“扯白糖”的名字是这样来得来的呀!
最后,老爷爷拿出剪刀,把糖条剪成一段段的,扯白糖就制作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买了一袋扯白糖,捏起一小块细细观察,长方形的糖还热乎乎的,在阳光下更显乳白的光泽;放入口中,一股甜味立刻充盈在齿间,满口生香。
品味着扯白糖,我看到一座座小桥静默地立着,一艘艘乌篷船缓缓驶来,穿过弯弯的桥洞,船桨带起片片水花,渐渐远了,远了,只有阵阵摇橹声回荡在小河之上。这古镇安昌的风情真可称的上是“小桥流水人家”啊!
【寒假周记600字篇六】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寒假,可是一转眼,它又匆匆地过去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堆雪人
下了一夜的大雪,屋顶上、地上、树上一片洁白,像穿起了一件件银装。我和爸爸拿好工具迫不及待地来到院子里堆雪人。
爸爸用铁锹使劲地铲雪,不一会儿,就堆起一个高高的雪堆,我在地上滚了一个大雪球,安在雪堆上作雪人的脑袋。接下来我和老爸精心地给雪人化起了妆。我们用略弯的胡萝卜给他做了个老鹰鼻子,用黑炭做了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用红辣椒做了笑吟吟的嘴巴。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雪人儿已经变得有模有样了。最后我偷偷地把爷爷的大草帽戴在了雪人的头上,把奶奶的芭蕉扇握在了他的手里。我还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吉娃娃。
观舞龙
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下湖奶奶家观舞龙。到了奶奶家,我看到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一片喜气洋洋。
突然,一阵“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来,一条巨龙威风凌凌的舞过来。只见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龙须飘动,目光如炬,真有一种“神龙”的感觉。舞龙的叔叔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伴随着爷爷们的喧天的锣鼓声,十几米长的巨龙时而左右摇摆,时而上下翻滚,时而摇头摆尾,真像一条神龙,看得我眼花缭乱。
一个多么快乐的寒假啊,一个让我意犹未尽的寒假啊!
【寒假周记600字篇七】
在寒假里,我们家最热闹的莫过于两件事了。一件事祭祀,另一件是春节的庙会了。遇到要做这两件事了,我们总会起个大早,一天中都在忙碌中度过。
先说说第一件事吧,祭祀。每到了这一天,睡梦中的我总是被熏香熏醒的。这一天中,大大小小一共要摆不下十桌。首先要摆好桌子。一张四角的桌子,上面再放一张大圆板。大圆板上放满食物,羊肉,猪肉,鹅肉,粽子,年糕,水果,酒,米饭等。再放上一对蜡烛台--龙台,这对龙台做工十分精细。整体是用锡制作的,上面雕刻着一条威风凛凛的龙,盘绕在一根细柱子上。两根胡须伸得长长的,顶端卷了起来,龙头顶和下巴下面分别有一颗红色的球,龙的嘴巴微微张开可以看见里面的舌头,用手指一点还会上下摆动,插蜡烛的地方还有红色绿色的小流苏。放好桌子后就要点熏香和蜡烛。
再说说庙会吧。庙会只有大年初一一天,虽说只有一天却在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就热闹起来了,有的人一晚上不睡就为赶着来庙里插蜡烛,为家人祈福。这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和妈妈一起去庙里。还没走到就在远处听到了喧闹声,刚走进庙门就看到空气中被熏香白色的烟雾似有似无的笼罩着,呛得人直捂鼻子;一排排红色的蜡烛插在钉子上,火“唰唰唰”得直往上蹿。妈妈在一旁点着蜡烛,嘴里念念有词的,而我则在一旁观看者一尊尊的佛像。有的佛像坐着,有的翘着兰花指,有的闭着眼睛,有的站的,有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有的······
妈妈一插完蜡烛,我便捂着鼻子从庙里“逃”了出来,放开捂着鼻子的手直咳嗽,把眼泪星子都可出来了,泪眼汪汪的回了家。
关于寒假周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