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2)

学习总结 时间:2017-05-25 我要投稿
【orib.top - 学习总结】

  教研处必作:

  (1)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 b c d四等评分;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按a b c d四级评分。

  (2)科研论文:每学期以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从番禺中学的情况看,这所学校还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主要是专职教师发挥作用。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备课组、 教研组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涉及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有的学校作出了有关管理与考核的规定:例如有一所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人带3个班为満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教师等同;另一所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为1—5个;还有的规定:(1)由于示范性高中要求教师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因此,能承担研究性学习指导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是合格的。并作为示范性高中教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将以此作为教师晋级、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的硬指标。(2)工作量计算:专题讲座按1:1计算课时,应与学生共同听课,讲座期间较长时间在年级室者视同旷课。其他指导活动计算为:课题数×权重(根据课题质量确定权重)×每课题津帖数。(3)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认定依据: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记录本。包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指导活动设计与过程记录,授课教案等。 ②所指导课题组的有关原始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的阶段成果(如小论文),对学生的评价。③专题讲座与集中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④指导研究性的学年总结或论文。

  对学生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采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好方法。规定了基础学分,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任务的给2个学分。设奖励学分,活动开展得好的,经认定取得较好成果的,再给1—2个学分。三个学年中,学生取得10个学分时定为合格。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研究态度认真,研究成果显著,则获得学分较多。

  上述有关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许多学校 都制定了,但是落到实处的不多,甚至有的学校制定这些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

  三、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平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最大的公平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更多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带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但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其他的形式不可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一般地课外活动,是必修课,是特殊的必修课的课程形式。以前,搞素质教育时,为了克服一些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搞活动的偏向,有人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没有错,但素质教育最终开展得怎样呢? 教育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相信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认为,凡是能提高考试质量的各种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作法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误入歧途。今天,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虽然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但绝对不能说,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如果不这样认识的话,那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失败,是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