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美术实习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美术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美术实习报告 1
为了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建筑工地的实习。
一、实习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二、实习地点
xxxx小区、xxxx体育馆施工现场、学校实验室
三、实习内容
(一)建筑外观
第一天下午,同学们来到xxxx小区,参观该小区。一路上指导老师就所看到的建筑给我们进行讲解,并给我们分析某一构造设置的作用,设置原因,设计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具体的问题,告诉我们现行建筑规范是怎样规定的。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并请老师解答,并及时作记录。通过大家有针对性的问答,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可以在建筑物顶上安装成排的短型避雷针,使其具有传统避雷针的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虽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能源,但是规范禁止用户自行安装,以免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但可以在建筑物设计时将其统一规划、安装。我们还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该小区的设计理念是“爸爸是湖,妈妈是溪,我是快乐的小鱼儿”。事实上,这一设计理念也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小区中的湖、小溪与周围的精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
(二)建筑施工
第二天下午,同学们又到xxxx体育馆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在施工现场的外面,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建筑的设计单位就是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所以同学们都很激动,参观过程中似乎也更加积极了。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现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在三楼,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在一楼,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三)建筑内部
第三天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习。地点在学校的结构实验室。由于是大型的实验室,并且实验内容比较特殊,所以这个建筑的设计也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实验室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其中屋顶为网架结构。在实验室的柱顶上安有预埋件和钢板,通过螺栓节点连接屋顶的平板网架。据老师讲,采用平板网架和螺栓节点,适合于跨度不大的结构(50-60m)。在建筑组合上采用了错层的组合方式。建筑主体空间为实验室,在南面又加设了第二层,作为办公室。
由于实验的要求,实验室中设置了10t的吊车,相应就有吊车梁。这一点与工业建筑很像。但据指导老师说,在吊车梁与高侧窗的设置上有点问题。高侧窗正好被吊车梁挡住,影响了其采光作用的发挥。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⑴在当初设计时就考虑吊车梁和高侧窗的相对标高,以免发生这种遮挡的问题。此外,在设计这种大型的车间形式的建筑物时,设在其相邻建筑物的南面,以免影响高侧窗采光。但这个实验室在这一点上设计的'并不太合适,因为它建在建筑材料实验室的北面,采光会受到其影响。
⑵在屋顶增加几条条形采光带,增加采光,以补偿侧窗造成的采光不足。但应注意屋顶的防水问题。实验室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地面。为增强建筑的刚度,墙和地面采用的整浇施工。据给我们讲解的指导老师说,实验室内北部地面厚达1.2m,全为轻钢砼材料,因为北面安置有大型实验仪器,实验时对地面产生很大的荷载。而南面地面则和墙的厚度一样,采用预应力砼材料做成,为地面自承重。由于地面厚度相差较大,我们看到在厚薄地面的交界处出现了裂缝,但指导老师说,这并不影响使用,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这使我们放心下来。
四、实习总结
通过参观实际建筑,我们增加对建筑的认识程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的优缺点,我们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以后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通过在实际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建筑美术实习报告 2
一、实习目的
本次建筑美术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与写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透视原理、光影处理等理论知识与真实建筑相结合,提升对建筑形态、空间结构及美学表达的感知能力,培养用画笔捕捉建筑灵魂的技能。
二、实习过程
实习地点选在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与金鸡湖现代建筑群,为期一周。
在平江路,青石板路两侧的白墙黛瓦吸引了我的目光。第一天上午,我聚焦于典型的江南民居,其 “粉墙黛瓦、马头墙、花格窗” 的元素极具特色。我坐在古桥边,尝试用铅笔勾勒建筑的`轮廓,起初总把握不好马头墙的倾斜角度,反复对照实物修改后,才逐渐找到透视的平衡点。下午,我重点观察花格窗的纹样,那些冰裂纹、回纹在光影下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我用炭笔着重表现窗格投射在墙面的阴影,感受传统建筑中 “虚与实” 的美学对话。
随后几天转战金鸡湖片区,现代建筑的几何感与金属质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绘制苏州中心的 “大裤衩” 造型时,我发现其曲面结构难以用直线勾勒,便尝试用弧线表现建筑的流动感,同时用不同深浅的色块体现玻璃幕墙反射的天空与湖面。夜晚的灯光亮起时,建筑的轮廓在夜色中变得柔和,我用马克笔快速记录下灯光与建筑交织的瞬间,体会到现代建筑在不同时段的美学变化。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建筑与美术的紧密联系。传统建筑的对称美、韵律美需要细致观察才能捕捉,而现代建筑的简约美、力量美则考验对抽象形态的表达能力。在写生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身不足:对光影变化的敏感度不够,导致部分作品的立体感较弱;对复杂建筑结构的概括能力有待提升。
未来,我会多关注不同风格的建筑,勤加练习,努力让画笔更精准地传达建筑的美感,将美术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设计学习。
建筑美术实习报告 3
一、实习概述
本次建筑美术实习以 “建筑的线条与色彩” 为主题,在西安古城墙与大唐不夜城展开。通过对古建筑与仿古现代建筑的写生,探索不同时代建筑在美术表达上的异同,提升建筑美术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
实习第一站是西安古城墙。站在城墙上远眺,厚重的城墙、垛口、箭楼构成了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我选择从西南角楼入手,其砖石结构的肌理粗糙而有质感,我用钢笔快速勾勒出城墙的轮廓,再用斜线表现砖石的堆叠感。垛口的凹凸在阳光下形成强烈的光影对比,我特意加深阴影部分,突出建筑的立体感。绘制过程中,我发现古城墙的 “厚重感” 不仅来自其体量,更来自砖石间的缝隙与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这些细节是建筑美术表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实习后半程在大唐不夜城进行。这里的建筑仿唐代风格,飞檐翘角、斗拱彩绘极具特色。我在绘制一座仿唐牌楼时,被其繁复的斗拱结构难住,反复观察后,我先简化斗拱的基本形态,再逐步添加细节,并用鲜艳的.色彩表现牌楼的彩绘,还原唐代建筑的富丽堂皇。夜晚的不夜城灯火辉煌,建筑在灯光下呈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暖色调,我用色粉笔捕捉这种温暖的氛围,感受色彩对建筑情感表达的影响。
三、总结与展望
此次实习让我明白,建筑美术不仅是对建筑的简单复制,更是对建筑文化与情感的表达。古建筑的线条古朴而有张力,现代仿古建筑的色彩则更具装饰性,两者的美术表达各有侧重。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色彩运用上的欠缺,对不同材质的色彩表现不够精准。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色彩理论学习与实践,多研究优秀建筑美术作品,不断提升对建筑美学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为建筑设计积累更多的美术素养。
【建筑美术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建筑实习报告11-19
建筑实习报告10-31
建筑实习报告10-13
美术实习报告08-28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05-16
建筑施工实习报告07-16
建筑给排水实习报告12-02
建筑类实习报告05-17
建筑实习报告【推荐】10-08
【推荐】建筑实习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