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调查报告

时间:2025-09-06 09:11:03 晓映 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端午节调查报告(通用8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端午节调查报告(通用8篇)

  端午节调查报告 1

  镇中心幼儿园近日开展了“喜迎端午,粽情欢笑”端午节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分为“说端午”、“唱端午”、“画端午”、“编蛋袋”、“包粽子”“品尝粽子”6个环节,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

  活动一:《说端午》

  本次主题活动,老师首先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让孩子们说说、讨论他们所了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愿意说、喜欢说,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唱端午》

  孩子们通过观看端午的视频、故事,学唱端午儿歌、诗歌,感悟悠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用心体验端午这一传统节日蕴含的意义。

  活动三:《画端午》

  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画龙舟”活动,教师启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和创作,一幅幅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龙舟呈现出来。

  活动四:《编蛋袋》

  端午节编蛋袋、挂蛋袋是我们的民间习俗,老师向孩子介绍了编制蛋袋的材料,逐步讲解编制步骤,孩子们相互合作,一人双手拿线一人编织,一个个漂亮的'蛋袋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得以诞生,孩子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活动五:《包粽子》

  本次《包粽子》活动还招募了两名家长志愿者当助教,两名家长助教向孩子们展示了包粽子的技巧,现场给孩子们展示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孩子们好奇专注地模仿着包起了粽子,一双双小手“忙碌”地穿梭在一张张翠绿的粽叶间,紧接着一个个小粽子也脱颖而出。

  活动六:《品尝粽子》

  浓浓的节日氛围在园内停留,孩子们跟同伴讲述着自己包粽子的过程,分享着自己包粽子成功时的喜悦,虽然粽子没有家长助教包得那么漂亮,但那是孩子们亲手制作而成的粽子,品尝的时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随着本次“喜迎端午。粽情欢笑”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从开始感知端午、走进端午,最后品味端午,使整个主题活动妙趣横生,不仅让孩子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佳节悠久的文化气息,提前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收获颇丰的端午节。

  端午节调查报告 2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丰收、团圆。但由于大学里不少同学都是异地生,为了让她们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与祝福,同时也发挥女生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我们自己编织了一批红手链,有选择性的赠送给同学们,增强自管会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让有中国特色的端午文化流淌在淮师校园。

  本次活动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和手链换赠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我部购买了手工材料红绳和玉珠,按人头分配编织人物。在收上来的手工作品中进行筛选,把不合格的手链进行重新加工直到合格。手链换赠阶段,我部成员分成四组,在学苑和杂粮煎饼店两处设点。中午11点30—12点40,下午2点—3点,晚间5点—6点。活动期间,大家可以用旧书旧杂志换取一根手链,活动一共换出手链将近100根。这次“迎端午,送手链”活动总体来说算是比较成功的,当然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并从中吸取教训。

  首先,说下活动成功的方面:

  1、此次活动分组明确,各组成员都很尽职;

  2、活动整体策划较细致,目的明确,可实施性较强;

  3、通过照片的形式留下活动痕迹,并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校自管会女工部。

  其次,不足之处:

  1、活动材料、手链质量较低,且数目较少,以至于同学们换取的热情不是很高;

  2、前期宣传不够,海报数量少,在校园内没有一定的'影响力,以至于一些想要换取的同学没有及时带旧书。

  最后,在此次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协调者,发现事情很杂很细,比如:联系展板、桌子,分配海报、贴海报,及时联系各分组组长等事,这些事都必须考虑到,但在细节上还欠缺一些。经过这此活动,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充分吸取经验和教训,争取将以后的活动办得出色。

  端午节调查报告 3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劳动人民创设了端午节,通过包粽子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现在,为了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儿童,我们通过义卖粽子来为他筹集资金。

  一大早,我们就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接受了任务并听取了几个注意事项后开始行动啦。经过我们一个上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虽然太阳比较大,天气很闷热,但我们坚持到底,为那位患白血病的儿童筹集了不少资金。这次活动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领队的任务布置合理。

  在我们到达目的地后,领队把我们分成若干小组,并给予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比如:该去哪里卖,该怎么说等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自己该怎么做。

  2、每个小队队员积极性高。

  大家团结合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当大家听说要为白血病儿童筹集资金时,都纷纷表示要尽自己的努力,为那为白血病儿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团队的团结是完成任务的重要基础。每个小队的队员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并自觉融入到团队中去,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一颗有爱的心。

  说实话,没有为人奉献的精神,我们就不能完成任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奉献自己的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不管这份爱有多么微小,汇集起来就能形成改变任何东西的力量。

  虽然这次活动比较成功,但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就是天气,当时的天气比较闷热,我们没有做好防暑的`充分准备。后来,又下了点小雨,我们都被搞得措手不及。还有就是我们没有带好我们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学生的证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不过总的说来还是不错的。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可能不能完全帮助别人,但是请相信,只要我们肯做,肯真正献出自己的爱,即使这份爱有多么的微小,也已经足够了。因为我们的爱已经传到了别人的心里,已经让别人感受到了温暖。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那么不久之后,就有千千万万的人站出来献出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的努力筹集的这些资金对那位患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没有失望,因为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相信自己的爱可以传达给那位儿童,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帮他,让他早日摆脱病魔的折磨。

  端午节调查报告 4

  调查目标:端午习俗、端午简介、端午传说

  调查方法:1、上网 2、询问父母

  调查资料:

  端午简介

  20xx年6月12日, 星期三。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习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划龙舟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抛踪子沉入江中。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

  端午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原来,端午节的知识有这么多呀!

  端午节调查报告 5

  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它的节日地位却正在被人们慢慢淡忘着,人们已开始忘了它的历史源流,民俗事项,今年国家不但恢复了端午节的节日地位,还实行了放假制度。本文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希望能为端午节的复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了解XX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XX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年5月27日至20*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XX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 调查结果

  1、 老年人

  在对20位老年人的调查中,只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知道端午节的来源,但端午节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转换过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体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且知道端午节是由时令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关于安全卫生的节日。

  其它老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至于屈原之前有没有端午节则不太清楚。其次他们还知道端午节必须包粽子吃、赛龙舟、戴端午索、插艾蒿和菖蒲、喝雄黄酒,对于端午节是否还要画符驱邪或进行姻亲交往则不确定。

  在调查中他们都表示喜欢过端午节,即使现在的人们只是买几个粽子回来吃吃就了事。他们认为端午节是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留下来的东西,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骄傲,我们应该继续过端午节,而且还要过好它。同时他们觉得粽子很好吃,能够把他们带回到小时候的记忆里,遇甜思苦。尤其是今年国家在端午节实行放假,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跟自己的子女和孙儿一起过个团圆节了,这是他们最想要的,平时都很难跟孙儿们团聚,这是一个好机会。至于端午节的活动嘛就是和家人一起出去逛逛公园、爬爬山等。

  2、 小孩

  小孩子们一致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产生,这是从小耳睹目染得结果,在小孩子的影响里老师从小就教他们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著作是《离骚》,后人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他被驱而跳汨罗江这件事。在小孩子的印象中端午节除了吃几个粽子、包子、蚕豆之外再没有其它东西,而这些东西平时都可以吃到,没有什么稀奇的,况且这些东西跟过年吃的大鱼大肉比起来差多了,也不及零食好吃,所以小孩子们并不喜欢过端午节,对他们来说既没有好吃的,也没有好玩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节又叫娃娃节,在古时候是专门供小孩子玩乐的一个节日,只是现在已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了。

  今年的端午节放假,这对小孩子们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了。在城里上学压力很大,他们平时根本没有玩的时间,每天都在学校学到很晚,周末还要补课,童年的美好时光基本都是在教室里渡过的。今年端午节的放假为他们沉重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一丝乐趣,他们可以跟着父母一起去郊外游玩、烤烧烤,也可以约几个小朋友一起去逛街、游玩。端午节的放假使孩子们对它产生了一丝好感。

  3、 大学生

  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时代进步的未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但很可惜,在我所采访的大学生中对端午节历史源流一清二楚的人并不多,知道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端午节的占一半,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产生的也占一半。这足以可见现代大学生读书之少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其次对于如何过好端午节,他们已没有更多的想法,除了吃粽子、插艾蒿和菖蒲、赛龙舟,况且赛龙舟在云南根本就不适用。至于端午节其它的民族活动事项他们已经淡忘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比如说古时候端午节要进行姻亲交往、要画符驱邪等,这对他们来说无法想象,且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与现在毫无关联,尽管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俗事项,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吃粽子是一件可有可无得事。远离家乡,一个人吃粽子根本毫无乐趣,况且粽子一点也不好吃,尤其是食堂里的粽子,让你无法再多看一眼。对于大学生来说,端午节除了能见到粽子,其它的民俗事项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最薄弱的。

  今年端午节实行放假,但对我们的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课程也相对较少,放假与不放假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如果不放假,他们基本会忘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存在。

  4、 中年人

  ⑴有工作的人

  在所展开调查的人当中,85%的人对端午节的'历史源流问题一无所知,只知道端午节跟屈原有关,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对于端午节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人都已淡忘了端午节的真正历史由来,只单纯认为它与屈原有关,甚至认为是因为屈原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死才慢慢形成额端午节。俗语都说水到渠成,但中国人的大众却不是这样,通常是水还没到,渠却已经形成了。端午节就是这样,后辈人没有仔细听取前辈人的讲解便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囫囵认为端午节是因为屈原的死才产生。

  至于是否喜欢过端午节他们已没有太多感想,并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即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东西,尤其在今年之前,国家没有实施放假政策之前,可以说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其它节日不管怎么说都蕴含着一定的精神和意义,唯独端午节,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蕴含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忠君爱国、为国捐躯似乎离我们有点远,与其它节日欢快、团圆的气氛有点不一样,这不禁让人们怀疑它是否算个节日。另外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吃粽子根本没有任何意义,50%的人在端午节并不吃粽子。

  最后对于这部分工作的人来说,今年端午节放假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惊奇。幸福的是可以不用去上班,同时还可以拿到工资;幸运的是他们从没敢奢望的端午节既然会放假;惊奇的是国家现在怎么突然重视端午节、重视传统节日了。总体来说他们对端午节的放假很满意,也支持端午节的复兴。

  ⑵没有工作的人

  对于这部分没有工作的人,我调查对象主要是以家庭主妇为主,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服侍老人、照顾小孩、做好家务。这部分人都不知道端午节的真正由来,同样只知道它与屈原有关,一位被访者甚至说:端午节既然是为纪念屈原的,那应该是江浙那一带过才对,我们为什么要过呢,这个节对于我们来说它就不算过节日。

  对于是否喜欢过端午节,这部分人选的答案都为一般 。喜欢的是端午节再怎么说也算一个节日,比起平淡的日子来说它还是好的,粽子尽管不是非常美味,但它毕竟一年才能吃一次,能让家里人吃上自己煮的粽子也是件开心的事;不喜欢的是这个节比起其它的节日来说气氛不过热闹隆重。其次过节就意味着要做很多好吃的东西,要去街上买过节的货物,对于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现在的市价,柴米油盐样样都贵,样样都要花钱,所以他们不是特别乐意多个节日出来,也不是特别有信心过好端午节。

  但对于端午节放假她们是非常乐意的,因为丈夫可以歇一歇,孩子也可以喘口气,其次全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件很难得而又令人开心的事。

  四、 结论

  (1)、不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传承。

  经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传承知之甚少。他们只是大体知道这个节日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并且在这一天要吃粽子,至于什么时候产生、产生的原因则一概不知。大部分人甚至认为端午节是屈原死了之后才慢慢形成的。

  (2)、不知道怎样过好端午节

  在调查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表示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端午节过好。在他们的认知里,过端午节就是吃几个粽子、包子、芽豆,仅此而已,而粽子又不是什么特别美味的食品,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吃的东西很多,没有人会等待着吃粽子,它会慢慢成为一种象征物而不再是食品,所以即使人们很想过好端午节,但却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他们早已忘了端午节的民俗事项活动。

  (3)、不知道端午节真正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在调查的人当中,90%的人认为端午节的历史意义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产生的,里面包含了忠君爱国、为国捐躯的精神,这是后来人赋予端午节的意义,并不是端午节与生俱来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这样,本来是随四时变化而产生,但慢慢的便与历史人物结合了,再慢慢的人们便自行认为节日是因历史人物而产生,重新赋予节日以新的意义和精神。

  (4)、媒体在端午节复兴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知道现代人对端午节的认识是多么的狭隘,我们已经忘了很多的端午节民俗事项活动,甚至还望了端午节真正的历史起源,是时候重新温习我们的传统节日了。我们要想恢复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的地位,要想过好端午节,了解它的的历史传承是理所当然的,而怎样才能使端午节的历史传承被普通大众所认知,所接受,我认为媒体理应义不容辞。

  端午节调查报告 6

  一、调查对象

  端午节

  二、调查目地

  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三、调查方式

  查阅图书、上网调查

  四、调查结果: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端”是开始,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午是农历地支纪日五日的称呼“五”与“午”既音同又通用。因此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对端午的起源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曾为楚国左徒(仅次于宰相的官职)。由于楚王宠信奸佞,听信谗言,将屈原削职逐放,屈原在放逐期间,写下抒发自己忧国爱民情怀的著名诗篇,当地听说楚国都城郢都(今xx省江陵县境内)被秦国世界功破痛不欲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怀抱石块,纵身跳入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汩罗江。传说屈原投江后,尸体始终未浮上来,当地渔民为了使尸身免遭鱼虾蟹的侵害,便包了许多粽子扔进江里,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习俗。

  在我国云南傣族群众中还流传着端午节包粽子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傣族男女青年,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深深相爱。可双方家长硬是不赞成这门亲事。五月端午这天,他们便一块跳进了老丙大龙潭。为了纪念这对青年,每年五月五日,傣族人便聚集在元阳县乌河湾坝老丙大龙潭边,让青年们自己选择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围成圆圈,唱歌跳舞。歌舞罢,小伙子将事先包好的粽子丢给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则拾起粽子。然后手拉手,分散到绿树下,去倾诉衷情。关于端午还有很多的习俗,比如赛龙舟、插艾、带合包等。

  五、调查体会:

  不论端午的起源是否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青年男女的爱情,端午节本身蕴含着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相同的丰富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相比我们的邻国和一些海外华人团体来说,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的保护欠缺普及和宣传。希望我们年青的一代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端午节调查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面对着端午节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我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于是我们对端午节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三.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四.结论

  1.端午节的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端午节的规定: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五.研究体会

  目前,我们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同学们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同学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为了让同学们重新认识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我们决定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及由来进行研究调查。

  端午节调查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到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吃着粽子。一个同学开玩笑说:这么好吃的粽子,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吃。有一次听爸爸说,端午节其实是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很好奇,于是,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由来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在网上了解。

  2、访问家人,同学。

  3、在书或报纸上看有关新闻、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访问对象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备注

  查阅教材

  课本

  调查报告的写法

  参照五年级语文课本下册,p128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格式。

  网络查询及查阅报刊

  百度一搜、潇湘晨报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传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咨询请教

  爸爸妈妈

  粽子的种类和包法

  1、主要原料:粽叶、糯米。

  2、不同味道的粽子:白粽子、腊肉粽子、鲜肉粽子、桂圆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红枣、绿豆、红豆、花生粽子等等。

  3、制作和包扎方法:略

  四、结论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快要灭亡时,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含恨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为了不让那些鱼虾鳖蟹吃掉送给屈原的食物,人们就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并把送粽子的船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10-16

端午节主题调查报告11-09

端午节美图及端午节诗词精选08-11

端午节散文《飘香端午节》11-13

端午节散文《端午节的礼物》09-18

端午节散文《老家的端午节》07-04

调查报告垃圾调查报告08-20

端午节日记_愉快的端午节作文03-23

端午节作文:过端午节(精选18篇)06-11

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报告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