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晏几道宋词鉴赏

时间:2025-07-29 09:41:00 蔼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选晏几道宋词鉴赏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选晏几道宋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选晏几道宋词鉴赏

  一、虞美人·闲敲玉镫隋堤路

  闲敲玉镫隋堤路,一笑开朱户。素云凝澹月婵娟,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

  吹花拾蕊嬉游惯,天与相逢晚。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赏析

  1、意象建构

  全词以“玉镫”轻叩堤路的闲适起笔,通过“素云凝黛月婵娟”的月色映衬,将女子容貌比拟为“阆苑神仙”。下阕“袖香曾枕醉红肩”暗藏肌肤相亲的旖旎回忆,却又以“凭觞遣恨”的克制收束,形成情感张力的跌宕。

  2、典故运用

  末句化用唐代宫女“红叶题诗”典故,将“应恨不题红叶”的婉转悔意与“寄相思”的直白诉求并置,既延续了宫体诗传统,又突破前人窠臼,展现出“不犹人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独创性。

  二、虞美人·飞花自有牵情处

  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坠。随风飘荡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遇秦楼。

  楼中翠黛含春怨,闲倚阑干遍。自弹双泪惜春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赏析

  这是一首妓女自叹之词,以落花自喻,感叹自己飘荡无依的不幸命运。上片写落花,值得注意的是“自有牵情处”几个字。上下过片处,两个“楼”字,连接的很巧妙;由描写楼下的落花转换为描写楼上的人。

  因为情有所牵,故而“不向枝边坠”,这可以解释为不满意当前的妓女生涯,有倾心相向的意中人,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接着还说落花,“随风飘荡”已经是没有目标,不能自主了,还得逐水漂流,这不,一下子就流到了秦楼近前了。这个转换也是很巧妙的。这位秦楼中人,翠黛含愁,闲倚栏杆,可见其生活情况和心绪状态。弹泪惜香红,实在是自伤自怜。虽有“牵情处”,但改变现状又谈何容易!只有暗中怨恨自己那如同落花一般的不幸命运吧!

  三、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忆。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

  ①初:刚分别时。

  ②长:同常。

  ③罗衣著破:著,穿。

  ④ 闲泪:闲愁之泪。

  译文

  栏干曲曲弯弯天色如水湛蓝,昨晚我也曾在这里凭依栏杆。人们都是把明月比作那佳期,认为月满之时人也就会团圆、我会在这里倚栏盼望盼你归来。绫罗的衣服虽已坏香气还在,又是谁让游子把初衷来改变。一春以来因离愁别恨懒抚筝,那两行因闲愁而伤心的眼泪,一滴滴落在了那宝筝的前面。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下片写痴情不改、满怀离恨的愁苦幽怨,上片写倚栏望月盼归,下片写整个春天都充满离恨别情。

  起首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 天如水” ,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与清凉,可是其意不在于写天,而在于以明净的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歇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了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说法—— 月圆人团圆,每遇月圆,就倚阑苦望。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下面却跳过这层意思,径写“长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在不言之中。“初”字起,“长”字承转,两个要紧的字眼,括尽一时期以来望月情事,从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痴情和怨意。

  过片两句,从等待无望而终于悟知痴想成虚。“罗衣著破”,是时长日久;“前香在”,则以罗衣前香之犹存比喻往日欢情的温馨难忘,委婉表达对旧情的缱绻眷恋。“旧意谁教改?”问语怨意颇深。人情易变,不如前香之尚在;易散之香比人情还要持久,词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结拍二句,点出全词的“离恨”主旨,以“一春”写离恨的时间久长,以“懒调弦”、“两行闲泪”形容离恨的悲苦之深,将愁极无聊之感抒写到极致。春日本为芳思缠绵之时,然而日日为离恨所苦,自然无心调弦弹筝,然而又百无聊赖,于是不得不对着筝弦黯然神伤。这种内心的苦恨,被作者表现得维妙维肖。陈延焯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确然不错。此词运笔有迥环往复之妙,读之使人心魂摇荡,低徊不已。

  全词刻画人物心理细腻生动,词意哀婉,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四、浣溪沙·家近旗亭酒易酤

  家近旗亭酒易酤①。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

  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②。相逢还解有情无。

  注释:

  ①酤(gū):买。

  ②“户外”二句:韩翃《赠李翼》诗:“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晏词由此化出。呼卢:古时一种赌博。削木为子,共五个,一子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五子均黑,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故谓呼卢。

  赏析:

  晏殊的《浣溪沙家近旗亭酒易酤》,以寻常生活场景勾勒出鲜活的人生意趣。起句 “家近旗亭酒易酤”,寥寥七字便点出便利的生活常态 —— 居所邻近酒肆,买酒无需奔波。这份 “易” 字,既藏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又暗含几分随性自在的闲情。

  “花时长得醉工夫” 紧随其后,将时序与心境相融。花开时节本就令人沉醉,而近酒肆的便利更让词人得以尽情享受酣饮之乐。“伴人歌笑懒妆梳” 一句,以细节见性情,不刻意修饰的慵懒,恰是与亲友欢聚时的放松,把世俗生活的惬意写得真切可感。

  下阕 “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以对仗工稳的两句拓开场景。春日里,绿杨树下系着马儿,是宴罢归来的闲逸;红烛影中,彻夜博弈呼喝,是酣畅淋漓的欢腾。一外一内,一昼一夜,将相聚的欢愉从白日延续至深夜,画面感十足。

  结句 “相逢还解有情无” 以问句作结,余韵悠长。在这般酣畅的相聚后,词人忽然叩问这份相逢是否真的有情。看似淡然的疑问,实则藏着对人情深浅的微妙体察 —— 世俗的欢宴或许短暂,但席间的笑语真情,已在寻常日子里留下温暖印记。全词不着浓墨,却于浅白中见深意,将市井闲情与人性感悟熔于一炉,耐人寻味。

  五、六幺令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①。晚来翠眉宫样②,巧把远山学③。一寸狂心未说④,已向横波觉⑤。画帘遮匝⑥,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⑦。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⑧,韵险还慵押⑨。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不消红蜡⑩,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作品注释

  ①香阁:指女子闺阁。

  ②翠眉:形容女子眉毛青翠。

  ③远山学:即远山眉,又称远山黛,形容女子眉毛如远山清山。

  ④一寸狂心:指女子狂乱激动的春心。

  ⑤横波:指眼神,目光流转如水波横流。

  ⑥遮匝:周围,围绕。“币”即“匝”。

  ⑦偷掐:暗暗地依曲调记谱。掐:掐算,此指按着手指计拍节记谱。

  ⑧回文:诗体的一种,顺读倒读都可成文。

  ⑨韵险:难押的韵。

  ⑩不消:不需要。

  作品译文

  绿树成阴,春天已过完了,柳絮绕着楼阁闺房在飞。傍晚时,我把黛眉巧画成宫中流行的远山眉式样。春心荡漾,难以平静,却什么也没说,但从我乜斜的眼波中已可觉察出来。彩绘的帘幕四围,奏起新谱的曲子,音调真妙啊!我心里暗暗地允许外界闲人偷听到学了去。

  上一次来信中,你用了许多隐语,意思倒浅显,我却愁难以作答;昨夜惠赠的诗中,又有回文,韵押得太险了,我还是懒得费神去步你的韵。等到笙歌散尽后,请你记住来时那一瞬间,不需要持红烛照明,闲云归去后,月儿自然就会照在庭院花丛边原来那个栅栏角落里的。

  作品鉴赏

  此词极为细腻婉曲地写一位歌女和情人的约会,通过这样一个角度,展现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寄寓了词人对于这位歌女向往真正的爱情而不可得的深切同情。

  起首两句,点出季节时令和住所,又以柳絮飞舞环绕的比喻把歌女因有约会而产生的兴奋、紧张的心情作了一番引人联想的比拟。“晚来”两句写她描眉梳妆,学着宫中的远山眉样,精心描画。《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这是“女为悦己者容”,翠眉是画给她的情人看的。写眼睛的两句更为生动。此时她化妆已毕,步出宴会厅前,“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狂心”,是难以抑制的热切之心。“已向横波觉”,“向”字、“觉”字,其中隐隐有一个人在,就是当晚她所要密约的人。这人已在席间,她一瞥见,就向他眼波传情,而被这个人察觉了,彼此心照不宣。

  “画帘”三句谓歌女处于“画帘密帀”的环境中,没有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自由,只能把感情寄托在新翻的曲子里,希望有人把自己的曲子传出去。下片言歌女所爱的人来信写得很含蓄,而自己写得很浅露,难以给她回信;昨夜想写几句诗给他,又心灰意冷,思想上很矛盾,只好作罢,既不要写信,也无须写诗,让彼此都记取过去那短暂的相聚情景:那是一个幽静的美好夜晚,庭院中开满鲜花,人们散去之后,月亮还挂在庭院的旧阑角上。

  作者通过刻划歌女复杂矛盾的心情,表达了对这位歌女向往真正的爱情而不可得的同情。此词以真挚的感情、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对歌妓舞女的生活进行了深入开掘和细致表现,展现了她们复杂而痛苦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她们的同情与关切,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该词题材的角度很新颖,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词人描写通过迷离朦胧的色彩,增加了韵味,绮丽中透出生活鲜活的气息。全曲多写女子在闺女中的心理活动和愿望,坦露女子的内心情怀。风格浓艳,抒怀直露。

  六、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句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古时指珍贵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

  (4)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5)“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低”字为使动用法,使······低。

  (6)同:聚在一起。

  (7)剩把:剩:通“尽(jǐn)”,只管。把:持,握。

  (8)银釭(gāng):银质的灯台,代指灯。

  作品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二月以富弼为宰相,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朝中政治风云突变。而早在仁宗至和二年(1055)晏殊就已亡故,欧阳修则因反对新法,逐渐失势,后于熙宁五年(1072)病故,这些亲人或父执的亡故或失势,使晏几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兼之个性耿介、不愿阿附新贵,故仕途坎坷,陆沉下位,生活景况日趋恶化。在这段与先前富贵雍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日子里,晏几道采用忆昔思今对比手法写下了许多追溯当年回忆的词作,《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便是这其中的佼佼之作。

  作品鉴赏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作品以时为序,上片回忆当年酒宴时的觥筹交错,两人初次相逢,一见钟情,尽欢尽兴的情景。“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四句是回忆当年的奢靡生活。“彩袖”的歌女“殷勤捧玉钟”,此情此景,此人不惜“拼却”为求“醉颜红”也成了理所当然,足可见当时词人与歌女的浓情蜜意,与词人为求美人欢颜的豪情。而后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以月亮的升落极写时间之长,又是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舞宴歌席的环境,霓裳歌女舞姿妙曼,直到月儿低沉,歌声婉转,直到桃花扇下回荡的歌声都消失了,言极其歌舞盛况。““其中“杨柳”、“桃花”、“月”、“楼”都是那时春天夜晚的景色,但是“杨柳”和“月”是实景,“桃花”和“风”则是虚写。对仗精巧,似实却虚,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阕说道重逢之喜前先讲相思之苦。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从分别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时常浮现眼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是别后魂梦相思,其中“从别后,忆相逢”饱含了词人与那位歌女何等的思念与无限的情愫,故而会产生“几回魂梦与君同”这样的梦中之忆,言极相思之深,常常魂牵梦绕。词人这是运用了几乎白描的手法,与上阕的“彩袖”、“玉钟”、“杨柳”、“桃花”之着色浓艳成对比,反映了“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后词人心境的变化。“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是柄烛相对伤心夜谈,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有多少回自己在睡梦里与恋人欢聚相见。今天真得重逢了,却又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所以点亮银灯,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还是在睡梦里相见。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而久别重逢,是人类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习见的表现题材。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细品全篇,词情婉丽,曲折深婉,浓情厚韵。尤其是这首作品同传统的恋情词大不相同,格调欢快,意境清新,语言活泼,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故成为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

  词牌简介

  鹧鸪天,词牌名之一。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选晏几道宋词鉴赏】相关文章:

晏几道《浣溪沙》宋词鉴赏09-09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经典诗词07-07

晏几道《蝶恋花》宋词原文及赏析10-19

晏几道《蝶恋花》的诗词及鉴赏09-15

宋词三百首·晏几道《蝶恋花》赏析07-31

《浣溪沙》晏殊宋词鉴赏10-23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诗词名句07-19

《浣溪沙.晏几道》古诗鉴赏及答案08-21

《虞美人》晏几道古诗鉴赏02-27

《虞美人》晏几道诗词鉴赏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