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 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不同的季节,增加对春天的熟悉。
2、感受春天里的变化。
3、学习新生字“吹”、“来”。
二、重点:
理解“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
三、活动预备
1、配套的幼儿用书,春天景物的相关挂图。电风扇。
2、课件“风”
四、活动步骤
1、教师引导幼儿直接感受风
教师开启电风扇。
请幼儿谈谈被风吹的感受,引导幼儿说说还有那些风?
2、出示课件加深幼儿对东风的熟悉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你们见过的或感受过的刮风的情景仔细想一想,想好后讲给小朋友听。
师:东风会为小朋友带来什么呢?为大地带来了什么你?
3、教师导进新课。
4、教师示范读童谣,幼儿随着读。留意纠正幼儿发错的音。
5、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除了知道图中的这些特有的'春天特征外,还知道哪些春天的特有的景物?
6、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总结。让幼儿充分了解春天,并正确理解童谣的内容。
7、教师教读“吹”、“来”,幼儿认真跟读。
8、师幼儿共同温习童谣,并试着背诵童谣。
五、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往春游,引导幼儿亲身感受春天。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风吹》,背诵课文。
2. 通过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生活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写的春天景物特点。
难点:体会春风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春风吹拂、小草发芽、花朵开放等春天景象的视频和图片。
2.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3. 制作“春天小使者”头饰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播放轻柔的风声和鸟鸣声,展示春天的视频画面,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看!画面里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吗?”引出课题《春风吹》,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开火车、指名读等方式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吹、绿、醒”等字的发音和字形。
3.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精读课文,感受春景(15分钟)
1. 学习第一句“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展示柳树、桃花、燕子、青蛙在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理解“吹绿、吹红、吹来、吹醒”的含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通过重读“吹绿、吹红”等词语,读出春风的神奇和春天的美丽,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2. 学习第二句“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播放春风吹拂、春雨飘落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感受春风和春雨的特点。
学生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句子,体会“轻轻、细细”所表达的'意境。
(四)情境表演,深化理解(10分钟)
1. 学生戴上“春天小使者”头饰,分组表演课文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春风吹动植物的情景。
2. 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5分钟)
1.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春天还看到了哪些景色,用“春风吹,吹( )了( )”的句式进行表达。
2. 布置作业:画一幅春天的画,并配上几句话描写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朗读、情境表演和口语表达,观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春天景色的观察和表达情况。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 能熟练朗读并背诵《春风吹》,理解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象。
2. 通过调动多感官(看、听、触、闻)感受春天,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创意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感官体验感受春天,朗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运用多感官描写,进行创意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
1. 春天的实景视频、鸟鸣风声等音频素材。
2. 新鲜花草、装有泥土的小盒(供学生触摸、闻气味)。
3. 彩笔、画纸、便利贴。
四、教学过程
(一)感官体验,引入课题(8分钟)
1. 播放春天的视频,展示繁花盛开、溪流潺潺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2. 播放鸟鸣、风声、雨声等音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季节?”
3. 出示装有泥土和花草的物品,邀请学生上前触摸泥土、闻花草的香气,说说自己的感受,顺势引出课题《春风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2分钟)
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思考:春风给大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2. 结合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春天的景物变化,教师板书关键词(柳树绿、桃花红等)。
3.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描写春风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三)创意表达,拓展延伸(15分钟)
1. 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描述春天,例如:“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小鸟欢快的'歌声,感觉到春风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柔。”
2. 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对春天的描述,然后贴在教室的“春天创意墙”上,互相交流分享。
3. 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绘制心中的春天,并结合自己的画作,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创编,如“春风吹,吹紫了丁香,吹蓝了天空,吹来了蝴蝶,吹乐了小朋友” 。
(四)总结背诵,布置作业(5分钟)
1.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2. 作业: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制作成一张“春天卡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多感官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情况,通过创意表达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正确书写“吹、绿、红、燕”等生字,理解生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2.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特点。
3. 拓展阅读描写春天的短文,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素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字教学与课文朗读理解。
难点:通过拓展阅读深化对春天的认识,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贴。
2. 描写春天的课外阅读材料(短文、儿歌)。
3.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的笔画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导入,揭示课题(7分钟)
1. 出示“春”字卡片,提问学生:“你能想到哪些和‘春’有关的词语?”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引出课题《春风吹》。
2. 展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如“吹”是左右结构,口字旁加“欠” 。
(二)学习生字,夯实基础(1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生字,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如“绿”字右边的`“录”要写得紧凑。
2. 学生在练习本上临摹生字,每个生字写3 - 5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3.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组词游戏,巩固生字的运用,如用“红”字组词“红色、红花、红火” 。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读出春风的轻柔、景物变化的喜悦。
3. 结合课文内容,提问:“春风除了吹绿柳树、吹红桃花,还会吹醒哪些事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阅读,积累提升(10分钟)
1. 分发描写春天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出优美的词句。
2. 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推选代表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3.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更多描写春天的文章。
(五)总结作业(3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生字和课文内容。
2.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并组词;选择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读给家人听。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生字书写、朗读表现和课外阅读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阅读拓展情况。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春风吹》,理解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
2. 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写作训练,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仿写句子进行写作。
难点:发挥想象,写出富有创意的描写春天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1. 制作柳树、桃花、燕子、青蛙等角色头饰。
2. 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动态画面。
3. 作文纸、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播放春天万物复苏的动态课件,提问:“春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春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0分钟)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眼倾听,想象画面。
2.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有什么变化?
3.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三)角色扮演,深化理解(15分钟)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头饰(柳树、桃花、燕子、青蛙等),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角色,如柳树摆动枝条说:“我被春风吹绿啦!”
3. 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总结并强调角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写作训练,迁移运用(10分钟)
1. 出示例句“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引导学生分析句式特点。
2. 让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仿照例句,用“春风吹,吹( )了( )”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学生在作文纸上进行书面写作,要求至少写3 - 5句,写完后用彩笔配上插图。
(五)展示交流,总结作业(5分钟)
1. 展示学生的.写作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最美书写奖”等。
2. 布置作业:将自己的作品读给家人听,收集家人的意见并修改完善。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展示,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结合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修改和提升情况。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并理解《春风吹》,感受春天的美好,积累语言。
2. 融合美术、音乐学科,通过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春天,培养综合艺术素养。
3.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跨学科融合感受春天,积累语言。
难点:将多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三、教学准备
1. 美术工具:水彩笔、画纸、颜料。
2. 音乐播放设备,歌曲《春天在哪里》音频。
3. 小铲子、花盆、花种(用于种植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5分钟)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同跟唱,提问:“歌曲里唱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在春天里还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0分钟)
1.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理解春风给大地带来的变化,通过提问“你觉得春天美在哪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 全班齐读课文,读出春天的欢快与活力。
(三)跨学科活动,表现春天(20分钟)
1. 美术活动:学生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春天,画出春风吹拂下的景物,如盛开的花朵、飞翔的小鸟等,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 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歌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分组进行演唱展示。
(四)实践活动,亲近自然(10分钟)
1. 教师讲解种植花卉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发放花盆、花种和小铲子。
2. 学生在教室或校园的种植区域进行播种,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生命的成长。
3. 布置观察任务: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生长过程。
(五)总结拓展(5分钟)
1. 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和种植成果,分享活动感受。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春天的变化,用日记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
通过绘画、歌唱和种植活动,观察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价学生对春天的理解和跨学科学习能力;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实践观察和表达情况。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风吹》教学设计09-12
春风吹的教学设计06-11
《春》美术课教学设计06-05
语言课识字教学思路设计05-17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10-03
《春》三课时教学设计06-12
春_教学设计10-23
《春》的教学设计09-13
春经典的教学设计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