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 1
20xx年,在矿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狠抓了顶板管理工作,认真落实顶板管理责任制,加强技术业务保安工作,积极依靠新技术、新工艺,科学管理顶板,突出顶板管理重点,强化现场管理,提高顶板管理水平,消灭了顶板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
一、顶板管理主要工作
1、从安全管理上入手,队级干部加强了对顶板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在班前会、安全专题会上都将顶板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强调落实,队级干部坚持跟班上岗,靠前指挥,加强现场管理,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查找隐患,极大地带动了全队广大干部职工抓顶板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对检查出的顶板管理安全隐患按《花山煤矿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坚持了谁检查、谁负责、谁复查的原则和四定原则落实整改。
2、完善制度,制定了顶板管理责任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的顶板管理责任的落实。认真贯彻矿里有关顶板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各自的顶板管理责任,针对不同时期组织开展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执行了顶板专项检查。
3、从技术上及时编制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且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技术措施施工。
4、重视现场,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力度。
1)、强化现场,从严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通过队级干部跟班,深入现场,排查隐患,督促隐患及时整改,做到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抓好现场责任的落实,必须明确安全责任人,采面的初采、初放要有专门措施和管理制度,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成员在现场跟班指挥。
3)、坚持采面的二次补液制度,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严禁空顶作业。采面的端头支护、超前支护、特种支护、切顶密柱的支设,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切实做到专人负责。
4)、加强顶板现场管理,严格落实跟班队长、安监员、班组长,现场顶板管理责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进行作业。
5)、加强风溜道和提升上山维护工作。
6)、从细节入手,加强各工序、各工种、各生产环节的顶板管理。
7)、突出抓好采面上、下端头,尾巷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8)、特别是6044工作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断层,断层落差达7-8米,造成工作面大积漏顶,顶板治理相当困难,面对困难我队制定了一系例的措施和方案,终于成功把断层处的设备安全撤除。
5、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促进顶板管理。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我队质量标准化工作有进一步提高,通过抓质量标准化工作,规范了工作面的支护质量,进一步促进了顶板管理。
6、积极推广采煤方法改革,采面上、下端头使用铰接顶梁加强支护,提高了顶板管理的可靠性。
二、顶板管理的.工作存在不足
1)、不按支护设计施工,有缺梁少柱,支护不齐现象。
2)、特殊支护不全,不按规定打设戗抬棚。
3)、支柱初撑力达不到要求,压力表坏不及时更换,卸压柱多。
4)、风溜道超前支护时有不够、不齐,打设不符合要求。
三、顶板管理主要工作和措施
1、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顶板管理责任制,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全年顶板管理目标的实现。
2、工作目标:消除顶板重大安全隐患,实现“O”事故。
3、主要工作,坚定不移地做好6044、6052顶板治理。
1)、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2)、进一步落实顶板管理责任。
①、健全顶板管理制度,强化了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了矿里有关队级干部现场跟班制。
②、对顶板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制定出加强顶板管理的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
3)、加强对员工顶板管理的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顶板管理的素质,增强员工的自保互保能力。安全知识培训在依靠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密切结合实际,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任务,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加强培训,从而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技能知识。
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 2
1. 综合治理策略
地质勘查: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工作,了解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性质、结构特征等信息,为后续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提供依据。
合理设计:根据矿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长壁开采法),并结合地质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巷道布置及支护体系。
动态监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微震监测系统)对工作面周围岩体应力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区域。
2. 支护技术应用
锚杆支护:通过在围岩中打入高强度锚杆来增强其稳定性,适用于软弱破碎或不稳定地层。
液压支架:采用先进的液压控制技术支撑顶板压力,保证工作空间的'安全性;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撑高度和角度。
喷射混凝土加固:对于局部易塌落地段,可通过喷射速凝材料形成保护层以增加岩体强度。
3. 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有关顶板安全管理的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并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活动。
监督检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时也要注重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
4. 环境保护考量
在实施综采顶板管理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比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减少粉尘排放等,努力实现绿色开采目标。
总之,综采顶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未来这一领域还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因此,持续探索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将是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 3
核心措施:
矿压观测与预测:通过安装液压支架压力传感器、顶板离层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工作面顶板压力变化。例如,某矿在154305综采工作面设置矿压观测点,结合地质勘探数据,提前预测周期来压时间,调整支护参数,将顶板事故率降低40%。
支护体系优化: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在破碎顶板区域,增加锚杆密度至0.8m×0.8m,并注射化学浆液加固围岩,使顶板离层率下降65%。
动态调整回采工艺:过断层构造时,严格控制采高不超过1.7m,采用“超前移架+带压移架”技术,避免顶板暴露时间过长。某矿在F14逆断层构造带应用此方法,成功通过55米断层影响区,未发生冒顶事故。
管理亮点:
“三定”整改机制:对检查出的顶板隐患,实行“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确保隐患闭环管理。
班组长“跟班写实”:要求班组长每班记录顶板变化情况,形成《顶板动态管理台账》,为技术调整提供依据。
成效:
某矿通过上述措施,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率同比下降52%,支护材料成本降低18%,回采效率提升15%。
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 4
风险管控:
地质透明化:利用钻探、物探技术,提前30天预测工作面地质构造,划分高风险区域。例如,某矿在9107工作面揭露老巷前,提前制定“加密支护+注浆加固”方案,避免了大面积垮落。
支护设备“三化”管理:
标准化:统一锚杆、锚索规格,确保支护强度达标;
智能化:引入液压支架自动补压系统,当支架初撑力低于24MPa时自动补压;
维护常态化:建立支护设备“一车一档”,定期检修,故障率下降70%。
应急响应:
“五分钟”撤人机制:发现顶板异常时,现场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启动应急预案。
模拟演练常态化:每季度组织顶板事故应急演练,重点训练“快速支护、人员搜救”科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
案例:
xxx矿在20xx年顶板演练中,模拟工作面突发冒顶,救援队在12分钟内完成被困人员搜救,验证了应急体系的有效性。
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 5
综采顶板管理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有效的顶板管理不仅能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能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减少浪费。以下是对综采顶板管理的一些总结:
1. 综合监测与预警
安装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地质雷达、应力传感器等设备对工作面及周围岩层进行连续监测,及时发现顶板稳定性变化。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的数据分析顶板活动规律,预测潜在危险区域,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2. 支护技术的应用
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支架类型(如液压支架),确保其强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加强关键部位加固:对于容易发生塌陷的重点区域应采用加密支柱或增设锚杆等方式增强支撑力。
3. 优化开采工艺
控制推进速度:适当调整采煤机前进速度,避免因过快导致顶板压力过大而引发事故。
留设安全距离:在工作面与巷道之间保持一定宽度的安全带,为顶板自然沉降提供缓冲空间。
4.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培养风险意识: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顶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顶板灾害情景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
开展实战演练: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完善。
总之,综采顶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也要注重人的因素,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综采顶板管理的总结】相关文章:
管理班级的总结08-02
班级管理总结10-18
人员管理的总结09-24
网络管理的总结08-11
管理评审总结10-21
施工管理实习总结10-05
班级安全管理的总结08-20
网格化管理的总结08-12
农村资产管理总结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