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餐、糟、糕”等13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维加、安娜、安东各自帮助马莎的方法,体会安东的方法最好。
4、懂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小伙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感受三个小伙帮助马莎的方法。
2、难点:体会在维加和安娜都没有真正帮助马莎解决困难的情况下,安东却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她最需要的帮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你大声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且告诉在座的老师你的好伙伴是谁?
2、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天天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我们都是小伙伴。[板题]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质疑)[谁、发生了什么]
过渡:这节课只要你认真听讲、仔细读课文,就能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123页,轻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生字带音,词语不带音。
第一张:
餐 午餐 (换种说法)午饭
矿 矿泉水
第二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丢 怎样记住丢字 丢失 汽 汽水 汽油 公共汽车 记 忘记
概 大概 你大概是丢在公共汽车上,忘记拿了。把大概换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第四张
糟 糕 糟糕 粗 (反义词)细 粗心(反义词)细心
第五张
背包(背表示身体的这个部分,背在后背上的包就叫背包)
(背表示动作时就要读一声。)背着
好长时间 长大
春游那天,每个人都背着背包。 小松鼠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第六张
大概 公共汽车 保管 忘记 糟糕 粗心 矿泉水 午餐 丢失 背包
导: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了,如果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里,你还认识他们吗?
3、我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几个是否读正确了,边听边想一起春游的小伙伴都有谁?用曲线画出小伙伴们的名字。[板书名字]
总结过渡:瞧瞧,正像老师所说的,通过你们认真读书,自己就知道了小伙伴们都有谁[擦去副板书中的“谁”]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细读课文
创设情境:春游那天,万里无云,花红柳绿,小伙伴们玩得可开心了。到了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马莎站在一旁。咦?这是为什么呢?
(一)玛莎站在一旁的原因
1、快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出示
玛莎说:“我把背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
指名——齐读
2、引领学生进入角色,体会难过的心情。
(1)小伙伴们都在吃东西,玛莎你为什么站在一旁不吃啊?(因为…所以)
(2)呀,原来是背包丢了。里面不光有面包和矿泉水,里面还有(生接说)
(3)丢了背包,就意味着所有东西全丢了呀,玛莎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指名答)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玛莎的伤心难过。
(4)大家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自由——指名)
3、玛莎此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吃的`]
(二)维加和安娜的做法
1、这时维加和安娜都是怎样做的呢?读4——7自然段思考。
2、指名汇报投影。
导: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维加在说什么。[说]
3、维加的做法
语言: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1)维加什么事情真糟糕呀?
A.维加书包丢了,真糟糕!
B、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2)维加你为什么觉得真糟糕?
(3)维加对玛莎的这种担心、着急与关心书中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这两个感叹号表达出来了。
自由——指名
导:维加在说这句话时他是怎样做的?
动作:维加一边大口地吃着面包,一边说:“ 。”
(5)维加你干什么呢?(生接读:大口地吃着面包)[吃]
(6)玛莎,你看着维加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包,此时你最想得到什么呀?(吃的)
可是小伙伴维加并没有给他,玛莎[没吃上],继续饿着肚子站在那里。
4、安娜的做法
导:对,不是还有安娜吗?我们看看安娜是怎么说的?也许安娜能帮玛莎。
出示:安娜说:“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 再指一生读,师板书[说]
(1)安娜( )地问:“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说出后让该生读,师引齐读。
(2)安娜( )地说:“真粗心!”
(3)安娜问话时关心的语气含在了这个问号里,批评时指责的语气含在了这个感叹号里,你能试着再读读这句话,读出语气上的变化吗?
(5)听了安娜的话,玛莎小声地说:(“我也不知道。”)
A、你为什么读得声音这么小,还低下了头?
B、玛莎感到很[惭愧]自己居然想不起来背包丢在哪里了,于是玛莎小声地说:“(我也不知道。)说着低下了头。
过渡:看到玛莎惭愧地低下了头,安娜又来安慰[说]她是怎样安慰的,大家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6)指1生读安娜话。
说完安娜又吃起了自己的东西,玛莎仍旧一个人站在那里,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5、玛莎此时你最想得到什么呀?
可是小伙伴安娜也没有给他,玛莎仍旧[没吃上],继续站在那里。
6、整体感知维加和安娜的做法和玛莎心情的变化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再来读读2—7自然段,一人读叙述性语言,一人当维加,一人当安娜,一人当马莎。边想象人物的语气边有有感情朗读,同时感受玛莎心情的变化。
小组——指一组。
过渡:玛莎丢了背包,她最需要的是吃的,可是小伙伴维加和安娜都没能给她她最需要的东西。
(三)安东的做法
1、就在这时,小伙伴安东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快来读读第8自然段。
自由——指名投影ppt
2、安东是怎样做的?
3、安东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引导学生结合维加和安娜的做法及玛莎的处境说)[光说不做]
4、手拿着面包,玛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什么也没说 大一点儿 赶快)[高兴、感动]
6、师生合作读。
7、你觉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小伙伴。
总结:是啊,有这样一个小伙伴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用[实际行动]给予你最需要的帮助。是多么地令人高兴,令人感动啊。
四、拓展德育渗透
这时,旁边的维加和安娜脸红了,
他们为什么脸红?
他们走到玛莎身边……
最后,四个小伙伴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五、作业: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玛莎
需要食物
维加 吃 说
小伙伴 光说不做 没吃上
安娜 说 说
安东 拜放说 又说又做 吃上了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审清本次习作的要求(一两件、事、小伙伴的特点)
2、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从特点、事例、细节、中心等方面来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彰显个性、事例典型、胜在细节、点睛之笔这四个方面来评价、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
课前准备:
1、白板PPT课件。
2、范文一篇,学生作品一篇。
3、学生自己写的作品一人一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精彩回顾:
1、课件出示《少年闰土》中的两个精彩片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通过环境烘托闰土的'健康活泼,动作、外貌的描写则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2、齐读精彩片段,并指名说说精彩在哪里?随机出示文中的细节描写。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
三、审清要求:
1、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齐读要求。
3、指名审题:(出示)事件人物特点
生回答: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是写人的文章。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要用一两件事反映出小伙伴的特点。
板:彰显个性、事例典型、胜在细节、点睛之笔
四、分析范文:
1、学生默读范文,并交流范文胜在哪里?
2、学生根据四大法宝进行评改交流,汇报。
五、学生作品:
1、学生默读范文。
2、指名根据四大法宝进行评改,师生同改。
六、习作沙龙:
1、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选出一位组长,并取个组名。
2、组长致一个简单的开头语。
3、分别派代表读自己最精彩的片段,本组组员负责提优点,另一组负责提建议。
4、互相修改作品。
5、学生自改。
七、精彩点津:
这节课我们讲评“我的小伙伴”这篇作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可以继续交流。
附板书设计:
写写我的小伙伴
彰显个性
事例典型
胜在细节
点睛之笔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能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和 2-3 个优点,学习用 “我的好朋友是 XX,他会 XX” 的句式表达。
愿意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感受同伴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与好朋友的合照(每人一张)、“好朋友勋章” 贴纸。
经验:幼儿已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固定的玩伴关系。
活动过程
导入:歌曲《找朋友》
播放歌曲,幼儿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拉手转圈,激发参与兴趣。
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和好朋友在一起时,你会做什么?”
分享:介绍我的小伙伴
出示合照:“请你拿着照片,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本领?”
教师示范:“我的'好朋友是琪琪,她会画画,还会帮我整理玩具。”
幼儿轮流介绍,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句式,如:“乐乐的好朋友是明明,明明会搭很高的积木。”
游戏:“朋友优点大搜索”
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推荐 1 名小伙伴,说说他的优点。如:“朵朵会主动分享绘本,她是我们的好伙伴。” 说完给被推荐的幼儿贴 “好朋友勋章”。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画出 “我和好朋友做的事”,张贴在班级 “友谊墙” 上。
活动反思
幼儿对介绍好朋友表现出极高热情,能说出 “会帮忙”“一起玩” 等具体事例,但部分幼儿表达不完整,需在日常对话中多引导他们使用完整句式。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学习用拓印手掌的方式表现 “手拉手的小伙伴”,尝试用彩笔添加细节(如眼睛、衣服)。
体验与同伴合作创作的乐趣,感受 “手拉手” 的亲密感。
活动准备
材料:各色颜料、图画纸、湿抹布、示范画(拓印的手掌连成一串)。
安全提示:提前告知幼儿颜料无毒,但不可放入口中。
活动过程
导入:观察手拉手的画面
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手拉手的照片:“好朋友手拉手时,像一串甜甜的糖葫芦。今天我们用小手拓印‘手拉手的小伙伴’吧!”
示范拓印方法
教师示范:“伸出小手,蘸一种喜欢的'颜料,轻轻按在纸上,再换一只手蘸另一种颜色,挨着前一个手印按下去,像小朋友拉手一样。”
强调:拓印后用湿抹布擦手,避免弄脏衣服;可以拓印 3-5 个手印,连成一串。
幼儿创作,同伴合作
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拓印,教师引导:“你的小伙伴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可以用彩笔给手印画上衣领、纽扣哦。”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和同伴合作拓印,如 “你拓左手,我拓右手,我们的小伙伴手拉手”。
作品展示
将所有作品拼接成 “友谊长卷”,请幼儿介绍:“你的小伙伴在哪里?你们拉着手在做什么?”
活动延伸
将作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说一句悄悄话(如:“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5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找朋友》,能跟着旋律做 “握手”“拥抱” 的动作。
愿意主动邀请同伴跳舞,体验与小伙伴互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歌曲《找朋友》音频、节奏棒(可选)。
经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有基本的.肢体互动经验。
活动过程
导入:歌曲接龙
播放歌曲前奏,教师唱:“找呀找呀找朋友”,幼儿接唱:“找到一个好朋友”,激发兴趣。
学唱与动作创编
完整学唱歌曲 2-3 遍,重点唱准 “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创编动作:“敬个礼”—— 双手举过头顶;“握握手”—— 与同伴轻轻握手;“拥抱”—— 轻轻抱一下(提醒幼儿动作温柔)。
游戏:“朋友火车”
幼儿围成圈,唱到 “找到一个好朋友” 时,邀请 1 名同伴站到自己身后,手搭肩膀,像火车车厢一样。唱完歌曲,“火车” 开起来,绕教室走一圈。
放松活动
播放轻柔的音乐,幼儿和好朋友互相捶捶背、揉揉肩,感受同伴间的关爱。
活动反思
歌曲简单易学,幼儿喜欢邀请同伴互动,但个别内向幼儿不愿主动邀请,需教师轻轻推一把,如 “你想和谁做朋友?老师陪你一起去邀请”。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6
活动目标
知道好朋友之间可以分享小秘密(如喜欢的玩具、害怕的事情),学习用 “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 的句式表达。
懂得尊重朋友的秘密,不随便告诉别人,体验信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秘密信箱”(纸箱制作)、信封、画笔。
故事:《小熊的秘密》(讲述小熊把 “怕黑” 的`秘密告诉小兔,小兔帮他保守秘密的故事)。
活动过程
导入:故事《小熊的秘密》
提问:“小熊为什么把秘密告诉小兔?小兔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理解:好朋友之间可以分享秘密,还要帮朋友保守秘密。
讨论:我的小秘密
教师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老师的小秘密是 —— 最喜欢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谁愿意把你的秘密告诉好朋友?”
幼儿两两结对,互相说秘密,教师提醒:“说完后可以说‘请你帮我保守秘密哦’。”
制作 “秘密信封”
幼儿在信封上画出自己的秘密(如:画一个玩具,表示 “我最喜欢的玩具是积木”),投入 “秘密信箱”。
强调:信箱里的秘密只有自己和好朋友可以看,不能大声说出来。
游戏:“秘密守护者”
随机抽取信封,问:“这是谁的秘密?他的好朋友愿意帮他保守吗?” 被问到的幼儿点头或说 “我会保守秘密”。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设置 “秘密角”,幼儿可以把想告诉好朋友的话写(画)在纸条上,送给对方。
活动反思
幼儿对 “秘密” 充满好奇,能主动与好朋友分享,但部分幼儿忍不住大声说出别人的秘密,需在后续活动中强调 “保守秘密” 的重要性,如通过情景表演 “如果秘密被说出来,朋友会难过吗”。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7
活动目标
能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为 “小伙伴” 配对,如 “勺子配碗”“袜子配鞋子”。
理解 “好朋友” 之间的关联,体验配对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实物卡片(如:牙刷 - 牙膏、笔 - 本子、上衣 - 裤子)、配对板(画有空白圆圈,供摆放卡片)。
经验:幼儿在生活中见过成对出现的物品。
活动过程
导入:说说 “谁和谁是好朋友”
出示牙刷和牙膏:“牙刷的好朋友是牙膏,它们一起帮我们刷牙。还有哪些东西像好朋友一样总是在一起?”
认识配对物品
出示卡片,引导幼儿观察:“笔的好朋友是谁?(本子)为什么?” 帮助幼儿理解:用途相关的物品是 “好朋友”。
游戏:“找朋友配对”
幼儿分组操作,将卡片摆到配对板上,找到对应的 “好朋友”。教师巡回指导,如:“袜子的好朋友不是帽子哦,想想穿袜子时要穿什么?”
增加难度:提供颜色、形状相同的卡片(如红碗 - 红勺),引导幼儿按 “颜色 + 用途” 配对。
延伸:找生活中的 “好朋友”
带幼儿参观活动室,找找 “谁和谁是好朋友”,如 “书架和绘本”“抹布和水桶”,巩固对关联物品的.认识。
活动反思
幼儿对日常用品的配对兴趣浓厚,能较快找到 “用途相关” 的物品,但对 “颜色 + 形状” 的复合配对有难度,需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实物供幼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