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3 04:21:40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范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范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范文

  【自读导言】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思维。

  【自读要求】

  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问题。

  2、认真读几遍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自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理解下面的问题:

  ⑴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⑵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⑶ 完成课后习题。

  【学习重点】

  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⑴ 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⑵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粗词的意思)。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⑵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⑶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帮助解释“推敲”一词时可涉及到相关典故;在解释“锲而不舍”时可涉及到荀子的有关名言。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自读点拨】

  1、“推敲”的典故:

  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关于本文结构:

  应注意下面的两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

  4、关于本文的开头:

  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和“有的”。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

  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第7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个人的教学设计模板03-20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 It was there 》教学设计与说明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