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4-6
课题 | 落花生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四、全课小结 | 1、指名写并介绍 2、学生充分说 3、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1、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 ||||||||
板书 设计 | 落花生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落花生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3、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4、父亲向我们将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五、提供辩题练口才 | 指名读 1、默读第三段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指名说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 |||||||
板书 设计 | 落花生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拾穗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四.情感升华 | 指名说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认读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3、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5、谈自己的体会 7、指名读第6、7段 学生充分说 | |||||||
板书 设计 | 拾穗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始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拾穗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3、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指名学生说,并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仔细观察 3、指名说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 2、指名说 3、练习写一写,并相互交流 | ||||||||
板书 设计 | 拾穗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飞夺泸定桥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其余的写了什麽 全文可分五段: 一(1)要夺桥 二(2)命令夺桥 三(3一5)飞速行军 四(6——8)夺桥 五(9)夺桥后 飞:速度快,神速。 四、全课小结。 |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指名汇报交流 指名说 其他人补充说明 自读课文 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 | ||||||||
板书 设计 | 飞夺泸定桥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飞夺泸定桥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默读思考。
2.红四团要抢在敌人的前面赶到沪定桥遇到了哪些困难? 四、学习第四段 1、思考 红军是怎样攻克天险夺取沪定桥的?分几层意思写的? 2.读第六自然段。 3.指导读 4.为什么要写沪定桥的“险”? 6.小声读,
七.学习第五段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八、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九、全课小结 | 指名读 读出必须过桥的坚定语气。 用笔画下描写红四团抢时间飞到沪定桥的词语。 找出表示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小声读 用~画出夺桥有哪些困难 背诵第6自然段。 默读 思考. | ||||||||
板书 设计 | 飞夺泸定桥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美丽的集邮册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的卡片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由“我”搜集的邮票美在哪里?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读课文 小组集体学习 指名认读 集体订正 边读边思考问题 | ||||||||
板书 设计 | 美丽的集邮册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美丽的集邮册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潜心品文,读美诗歌。 1、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激发其爱国之情。 2、重点指导朗读。 这首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点。 3、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4、引导学生找出对仗工整的句子,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 指名读 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诗票对照、联系有关资料, 练习朗读 边读边想象 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 ||||||||
板书 设计 | 美丽的集邮册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罗斯福集邮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认识11个生字,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12个生字。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1、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猜想文章中可能写什么?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1、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运用在《飞夺泸定桥》一课中用到的加点或画波浪线的方式,进行细读深思。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阐发出自己的心得,提出看法和疑问,强调体验,体现人文关怀。并且及时鼓励、肯定能用完整、清楚的语言概括问题的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全课小结。 | 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罗斯福先生的资料,把人物的生平与集邮联系起来,激发出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1、仔细朗读课文 2、读完课文后,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集邮这一活动的认识。 | ||||||||
板书 设计 | 罗斯福集邮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罗斯福集邮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
教学目的 | 1、引导学生模仿罗斯福先生语言风格朗读他的两次语言描写,体会他表达的意思以及罗斯福先生坦诚、诙谐的性格。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联系罗斯福的集邮经历,请学生读读老舍先生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全课小结。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收获 | 指名读 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 把收集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 谈谈自己的看法 指名认读生字 齐读课文,学生充分说 | |||||||
板书 设计 | 罗斯福集邮 | 课后 反思 |
课题 | 桥之思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谈话导入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的有关桥的资料,了解自己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谁能讲一讲你的收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恩》 二.探求新知 (一)自学课文 。 1.学生自主朗读全诗。 2.同学之间互读。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诵读。 指名读,要求把诗歌读通,读流利,并体会思想感情。 (三)交流。 1.学生边读边感悟,这首散文诗的三个部分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桥的? 2.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诗歌。 三.课堂小结 |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解, 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之间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3读字卡,用竞赛的形式, 看谁读得准,人得快。 学生诵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1.读后同学之间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
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
板书 设计 | 桥之思 | 课后反思 |
课题 | 桥之思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地感受桥所给我们的思考。 二.探求新知 1.指名读第一小节,同学交流并思考: A.这个小节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B.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样的桥? C.再读这一小节,说说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 2.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课文插图)说读了这一小节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从哪些句子体会了桥的美?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桥的喜爱之情。 3.理解第三小节。 自读,指读第三小节,联系前文体会“无形桥”与其他的桥有什么异同? 三.课堂小结 | 一名学生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针对这三个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读并谈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桥在给 人方便的同时,是怎样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的。 抓住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 “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 ||||||||
板书 设计 | 桥之思 | 课后反思 |
课题 | 语文天地 | 课型 | 练习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读一读,谚语。 1.试读一节骈句、一则谚语和一首古诗。 2.指名读,说一说诗词大意, 以及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3.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谚语或诗词。 (二)自读短文。 1.自读《柚子树下》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交流。读懂了课文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想象当“我”把红木盆划到柚子树下时,会和柚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2.自读《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讨论:文中描写的什么季节?老农站在田边,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 有感情得读一读,说说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老农的心境是怎样的吗? 三.课堂小结 | 1.学生注意读准字音,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与同学研究、揣摩语句的意思。 2.学生读,并回答问题。 3.比一比,谁读得好,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1.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并交流:“我”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柚根子一起去水塘里 划盆采菱的。“我”有怎样的收获。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的说。 2.学生轻生读诗。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 汇报自己的想法。 | ||||||||
板书 设计 | 语文天地 《柚子树下》 〈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 | 课后反思 |
课题 | 习作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有许多收获,曾经给自己带来成功、喜悦、自信。。。。。。 能把你的这些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分享吗?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你收获时的愉悦心情!今天我们以此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
1.——熟了 2我收获了—— 或把自己置身于图画之中,想象农民通过一年辛勤的劳动,终于盼来大丰收的喜悦,写一篇习作。
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应注意一定的顺序。
学生自主选题,构思选材,想一想先写什么,在写什么。 (三)写一写。 学生在完整构思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教师巡视辅导。 三.课堂小结 | 学生认真听。 学生听要求。 1.学生想象图中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会想什么,说什么。展开想象。 2.小组内交流你想怎样写,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3.学生独立把自己的构思写出来。 | |||||||
板书 设计 | 语文天地
1.——熟了 2。我收获了—— | 课后反思 |
课题 | 语文天地 | 课型 | 练习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读一读。 1.自主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准。 2.指名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短文。
(1)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播放录音) (2)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从这篇短文中你了解到了北京的桥有哪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短文《看桥人》。 (2)指名读短文,并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 (3)谈一谈,老刘头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堂小结 | 1.学生自读,也可同桌间互读,检查是否读得流利。 2。学生读,体会诗句大意。 (1)听歌,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学生汇报。同桌间互读评议。 (3)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学生读,并归纳。 (3)学生自由谈。 | ||||||||
板书 设计 | 语文天地
《北京的桥》 《看桥人》 | 课后反思 |
课题 | 习作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人类发明了桥,使道路更 加通畅。这些桥,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作用。或许家乡等着我们去建桥呢。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桥的习作。
教师指导学生以此为话题,拓展思路,充分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一)广泛交流。 指名读各自的文章,教师随机点评。 (二)重点评议。 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四)佳作展示。 三.课堂小结 | 1.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互相评议。
围绕不同的意思写,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学生对于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的习作。 | |||||||
板书 设计 | 习作 | 课后反思 |
课题 | 语文天地 | 课型 | 练习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读一读。 1.自读成语。 2.讨论成语的意思。 3.指名说成语的含义。 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类似的成语。 5.学生之间交流与这些成语有关的小故事,并说说:这些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二)阅读短文。
(1)默读短文,扫清字词的障碍。 (2)思考:从短文中获得了哪些关于大龙邮票的信息。
(1)在读的基础上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思考:邮票是什么时间、在哪里诞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3)练习复述课文。 三.课堂小节 | 1.学生自己读,并注意读音。 2.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并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什么。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交流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所读懂的。 (2)自己找出思考问题的答案,汇报。 | ||||||||
板书 设计 | 语文天地 | 课后反思 |
课题 | 习作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
教学 目的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小小的一枚邮票中蕴含 了丰富的知识,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同学们,你们在集邮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1.组内同学交流,互听互评。 2.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加以点评。 3.写作提示: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不要胡编乱造。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动笔写作。 5.展示作品。 三.课堂小结 | 1.学生把自己的经历互相说一说,并给予评价。 2.其他同学认真听。 4.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 ||||||||
板书 设计 | 习作 | 课后反思 |
第四单元 收获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 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 “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单元备课人:李霞
第5单元:桥
教材分析
桥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建筑。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引发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这种最常见的建筑中去发现、领悟对人生奠基有价值的思想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本单元以“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飞夺泸定桥》记述了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语文天地”通过多种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与人交流、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大胆习作。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单元备课人:张金东
第六单元 方寸之地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单元备课人:吴明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4-6】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语文1~3单元03-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教案03-25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04-13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总结(通用18篇)04-03
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组计划(精选13篇)04-02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五教案设计03-19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教案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