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时间:2025-07-29 09:35:58 银凤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精选6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言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相信写发言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精选6篇)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1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中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这个学期是高一第二学期了,经过第一学期的磨合,很多孩子已很好地适合高中高节奏的生活了,但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许多思想跟我们是不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下如何教育孩子问题。

  毋庸讳言,现在的高中生家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可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没什么经验,平时既要面对自己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又要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和困惑。既然身为家长,就一定要负起责任,积极接受和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学会观察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乐于和孩子共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帮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青春期”、“危险期”,以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为孩子成功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一、对孩子的学习要客观定位,定一个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

  既不能因为孩子基础差、起点低而灰心、放弃、不闻不问,也不能期望值过高。虽然高中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真正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第二、不要总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

  别人的孩子好赖无所谓,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就求全责备、批评、唠叨,不看孩子长处和优点,总渴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最终使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逆反,越来越自卑、退缩。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心性,努力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敢于接受和面对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和不完美。

  第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因孩子独立而“失落”

  随着孩子的长大以及成人感的增强,孩子从心理上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相当于孩子第二次“断奶”。作为父母一定要正视这一现象,千万不能不知所措,或陷入与孩子对立之中,将自己作为矛盾的一方与孩子纠缠不清,那样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严重化。问题的焦点在于:孩子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父母对孩子发展认识滞后(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忽视了孩子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事实)。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现实是:到这个时期不能再把孩子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也已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父母不应该为失去自己的权威而失落,而应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尊重他们所需要的隐私权,遇事多同他们商量,同时学会倾听,以良好的沟通和朋友关系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第四、调整心态,把握时机,耐心观察和引导孩子

  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等而忽视孩子的烦恼和“心事”。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想找家长帮忙、倾诉时,许多家长不是把握时机,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而是不耐烦,甚至埋怨孩子事多,给大人添麻烦、不懂事等,从而错过了倾听孩子心声、引导帮助孩子成长的时机。日久天长,孩子的问题越积越多,与家长的隔膜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导致家庭教育失败。高中生父母要积极调整心态,走出误区,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状态,体察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不耐烦,要善于因势利导,与他们共度难关。

  第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自己又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实际上这只是个心态问题,只要端正了心态,一切问题就应刃而解。比如孩子放假的时候,牺牲点儿工作、应酬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度过,拉近距离,增进了解;平时多搜集一些有益的报纸、刊物,有选择地剪贴,提供给孩子,这是无声的关怀,含蓄的引导;对于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和孩子的书面沟通有时比语言沟通可能更容易、更有效。

  第六、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

  及时了解学生每月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每学期的家长会,解决不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事实上想通过家长会解决很多问题也是不现实的。有特殊情况仍然需要家长通过电话或到学校等不同形式与老师联系,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取得一致,形成一股合力。

  第七、做孩子心目中理想的家长。

  每一位家长都想找到孩子心目中的一位理想家长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对家长的期望信息反馈中去寻找和思考。我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分资料:广东省家教研究会曾对初一至高二的872名学生进行对家长的角色期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是: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②勤劳朴素,会做家务;③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相反,“你最不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为: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学习;②说话罗嗦,不相信子女;③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④对子女溺爱迁就;③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只知柴米油盐,不关心国家大事。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最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中学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反映了对母亲为人处事教育孩子的整体素质期待。而在最不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把“不关心子女思想学习”列为首位,反映了当前母亲在子女教育中常见的突出缺陷。

  谢谢大家!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2

尊敬的各位家长:

  晚上好!当孩子们带着初中的行囊走进高中校园,语文学习就像翻开了一本厚度倍增的书。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帮孩子搭建读写的桥梁。

  高一年级是语文能力的 “爬坡期”。阅读上,我们从记叙文转向更复杂的论述类文本,课本里的《赤壁赋》需要体会苏轼的豁达,《乡土中国》要理解费孝通的学术思考。不少孩子反映 “读不懂”,这很正常。建议家长每周和孩子共读一篇课文,不用逐字分析,聊聊 “如果我是作者,会怎么写”。比如读《百合花》时,问问孩子 “通讯员的步枪筒里为什么要插野菊花”,这种轻松的讨论能帮他们走进文本深处。

  写作方面,高一重点练议论文。有家长说孩子 “写作文像挤牙膏”,其实是素材积累不够。可以和孩子一起建 “素材本”:把新闻里的暖心故事、诗词里的`经典名句都记下来,周末花 20 分钟讨论 “这个素材能说明什么道理”。上周有个学生用 “敦煌女儿樊锦诗” 的例子写 “坚守”,就是从家庭饭桌上的新闻讨论中得来的。

  请相信,语文不是题海战术。当孩子愿意在饭桌上聊《红楼梦》里的人物,愿意把心事写进日记,他们就已经走在学好语文的路上了。期待我们家校携手,让文字成为孩子一生的挚友。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3

各位家长:

  每次月考后,总有家长问:“孩子文言文得分低,怎么办?” 今天就聊聊如何帮孩子攻克这个难关。

  高一文言文篇幅长、难度大,像《鸿门宴》里的人物关系、《兰亭集序》里的虚词用法,都需要细嚼慢咽。其实文言文学习就像认亲戚,见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了。建议家长和孩子玩 “文言猜谜” 游戏:散步时说 “‘走’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吃饭时问 “‘之’有几种用法”,用碎片时间积累文言常识。

  很多孩子觉得文言文 “枯燥”,是因为没找到其中的乐趣。可以带孩子看《国家宝藏》里的文言解说,听《经典咏流传》里的诗词歌曲。有个学生看完《典籍里的.中国》后,主动写了篇《我与司马迁的对话》,文言功底在兴趣中悄悄提升。

  请别让孩子在文言文前望而却步。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惊叹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的壮美,感慨于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情怀,文言文就会从 “拦路虎” 变成 “引路星”。让我们陪着孩子慢慢读、细细品,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4

各位家长:

  常有家长说 “孩子语文成绩忽高忽低”,其实根源在于缺乏语文敏感度。这种敏感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中慢慢培养的。

  什么是语文敏感度?是逛超市时留意广告牌上的修辞,是看电影时琢磨台词的深意,是听广播时分辨主持人的语气。高一学生要学的 “语言文字运用”,恰恰就藏在这些日常里。建议家长带孩子做 “生活语文观察”:比如分析 “某奶茶店‘第二杯半价’的.广告语妙在哪里”,讨论 “天气预报里‘局部地区有雨’的模糊表达”,这些都是最好的语文练习。

  写作敏感度也能在生活中培养。有个学生写《最熟悉的陌生人》,写的是小区里总帮人开门的保安,这个素材就来自家长提醒他 “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写 “家庭日记”,不用长篇大论,三五行记录当天的发现,比如 “妈妈炒的青椒有点焦,却比饭店的香”,这些真实的文字最有力量。

  语文从来不止于课本。当孩子能从落叶中读出诗意,从对话中听出温情,他们的语文能力自然会水涨船高。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 “有心人”,陪孩子在柴米油盐里发现语文的美。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5

各位家长:

  进入高一下学期,语文成绩容易出现 “分化”:有的孩子稳步上升,有的却突然掉队。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方法没跟上。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应对策略。

  第一,帮孩子建立 “错题本”,但不是简单抄题。要分类记录:基础知识错误(如错别字、病句)、阅读思路错误(如答非所问)、写作立意错误(如观点模糊)。每周花 15 分钟和孩子分析 “这道题为什么错”,比做十套卷更有效。

  第二,关注 “隐性失分”。很多孩子作文分数低,不是写得差,而是卷面潦草、标点混乱。建议家长监督孩子 “练字”,不用追求书法水平,只要做到横平竖直、卷面整洁。有个女生因为卷面进步,作文平均分提高了 5 分。

  第三,多和孩子聊 “阅读感受” 而非 “中心思想”。问 “你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了什么”,比问 “作者表达了什么” 更能激发思考。上周有个男生聊《老人与海》,说 “圣地亚哥的'失败比成功更动人”,这种个性化解读正是高分作文的雏形。

  请相信,分化期也是转机期。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信。期待我们家校配合,帮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期。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6

各位家长:

  今晚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孩子从 “被动学语文” 变成 “主动学语文”。高一学生正处于自主意识觉醒期,激发内驱力比催促更重要。

  首先,让孩子体验 “语文的有用性”。有个家长带孩子看房时,让他帮忙分析楼盘广告语的优劣;去博物馆时,让他当 “小导游” 讲解展品说明。这些实践能让孩子明白:语文不只是考试科目,更是生活工具。

  其次,给孩子 “选择权”。允许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选自己喜欢的书,哪怕不是名著;允许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题,哪怕和考试无关。有个女生痴迷科幻小说,我们鼓励她写科幻短篇,她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反而带动了议论文写作。

  最后,多给 “具体赞美”。不说 “你作文写得好”,而说 “你写奶奶的皱纹像‘树的年轮’,这个比喻很新颖”。具体的肯定能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当孩子觉得语文是 “有趣的”“有用的”“能表达自我的”,他们自然会主动学习。让我们少一些 “你必须学”,多一些 “你想怎么学”,陪孩子在语文世界里主动探索、快乐成长。

【高一语文老师家长会上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家长会上讲话03-11

家长会上发言02-25

家长会上的发言03-06

语文教师家长会上发言稿12-20

家长会上赞美老师的话(通用10篇)09-10

家长会上家长代表发言03-17

在家长会上发言03-13

寒假家长会上的讲话03-07

家长会上老师发言稿01-23

家长会上教师对家长自我介绍(精选10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