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餐管理制度
在生活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配餐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配餐管理制度1
本《配餐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的餐饮服务管理,确保食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保障员工的饮食健康。制度涵盖从食材采购、菜品制作、配送服务到废弃物处理等全过程。
内容概述:
1. 食材管理:规定食材的`采购标准、验收流程和存储条件。
2. 菜品制作:明确菜品质量控制、卫生标准及厨师操作规程。
3. 配送服务:设定配送时间、方式,以及客户满意度的跟踪反馈机制。
4. 员工培训:规定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周期和考核标准。
5. 废弃物处理:制定食物残渣和其他废弃物的处理办法,符合环保要求。
6. 安全与卫生:强化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7. 应急预案: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配餐管理制度2
一、配餐间按专间的要求进行管理,要做到“五专”(专用房间、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备、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二、配餐间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二次更衣,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要求戴口罩。
三、空气消毒装置运转正常,每日工作前后开紫外线灯30分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四、操作前应对配置食品进行检查,凡有腐烂变质或其它感官性状异常时,不得配制使用。
五、盛放食品的`容器放置在配餐台上,不得落地存放。
六、工作结束后,及时清理配餐间环境卫生,确保配餐台无残渣、汤汁,无油渍、污渍,地面清洁卫生。
配餐管理制度3
1.托幼机构食堂,必须有备餐间。备餐间面积要求大于5平方米,设有开放式备餐台,能够开启的发饭菜窗口。备餐间内不设洗水池及下水道,以减少污染途径。
2.备餐间外要有二次更衣间,二次更衣间内设流水洗手池。
3.备餐间必须配备专用空气消毒设施,严格执行空气消毒。要有专人负责备餐间的消毒工作,并有每日消毒记录及责任人的签字。
4.备餐间只能摆放消毒好的各班幼儿餐具、当天烹任好的食品或各班已分装好的食品。带外包装的食品箱、筐不得进人备餐间。
5.分装好的饭菜放置在备餐间中,必须加盖后才能分发到各班。发饭菜窗口如果对外必须有遮雨设施。
6.在备餐间分饭菜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二次更衣间换好备餐间工作的衣、帽,洗净双手,方可在备餐间分发各班已消毒好的餐具及分装好的饭菜。
7.严格执行备餐间的每日清洁工作,做到餐台无油腻、无浮尘,玻璃光亮,环境整洁。
8.备餐间不得摆放食堂内炊具及炊事人员的私人物品。
配餐管理制度4
一、配餐间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二、认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提供的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立即撤换并做出相应处理。
三、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切配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识并分开使用。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的食品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五、传递食品用的专用食品工具,要消毒后才能使用,定位存放。
六、工作结束后,清理配餐间卫生,确保配餐台无油渍,污渍、残渍,地面清理卫生。
七、配餐间要做到“六专”(专用房间、专人操作、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配餐管理制度5
一、充分利用“三防”设施,保持配餐间的清洁卫生,发挥其对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洁功能。
二、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着装要整洁,手经过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发饭菜。
三、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能对着成品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要洗手。
四、分发饭菜时,先检查盛装饭菜的容器是否清洁、卫生,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围裙或抹布擦试容器。
五、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上或架子上。
六、未经食堂管理人员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在配餐时不得随意出入配餐间。
七、领取饭菜的老师不得进入配餐间,饭菜由工作人员送出配餐间。
配餐管理制度6
小学食堂配餐间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学生们的食品安全,维护校园餐饮秩序,提升膳食质量,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规范操作流程,预防食品污染,减少食物浪费,提高食堂服务效率,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有序的就餐环境。
内容概述:
1. 原材料管理:明确食材采购标准,规定验收流程,确保食材新鲜无污染。
2. 配餐操作:设定严格的配餐时间,规范操作程序,保证食品加工卫生。
3. 设备清洁:规定设备清洗消毒频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交叉污染。
4. 员工培训: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和专业技能。
5. 库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库存记录,定期盘点,避免食材过期。
6. 食品留样: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以便于质量问题追溯。
7. 卫生环境:保持配餐间整洁,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8. 应急处理: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快速应对突发情况。
配餐管理制度7
配餐间管理制度是餐饮服务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人员管理、卫生标准、食品安全、设备维护、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是保障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内容概述:
1. 人员管理:规定员工的培训、着装、个人卫生要求,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卫生标准:设定清洁频率、方法和标准,包括配餐间环境、设备、工具的清洁与消毒。
3. 食品安全:规定食材的采购、存储、加工、废弃等环节的管理,防止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4.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
5. 操作流程:明确配餐、打包、传递等步骤的操作规程,保证服务效率和质量。
配餐管理制度8
中学食堂配餐间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学生们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均衡,维护校园餐饮秩序,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师生提供一个卫生、安全、有序的用餐环境。通过规范配餐间的'操作流程,降低食品污染风险,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对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
内容概述:
1. 卫生管理:包括配餐间清洁消毒制度、员工个人卫生规定、食品存储和处理的卫生标准等。
2. 食品安全:涵盖食材采购验收、存储、加工、分发等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
3. 人员培训:对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定期培训。
4. 设备维护:规定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程序。
5. 配餐流程:明确从准备到分发的整个配餐流程,保证高效有序。
6. 应急处理:制定应对食物中毒、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的预案。
配餐管理制度9
一、不得使用过期、霉烂变质的食品和原料、调料以及超过24小时出售剩余食品。
二、制订学生及教职工食谱,每周更换,合理配餐,平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和花色品种调节,做到色、香、味、美、鲜。
三、主副食品加工制作搭配应体现各种餐食应具有的'特色,结合学生生长和老师膳食营养特点,做到营养丰富,软、细、嫩、自然、清香、可口、易于消化。
四、面点制作搭配合理,原料新鲜。所配成品面点、奶制品必须做到包装、贮存、运输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五、不得配制生拌凉菜,不得配用无证、缺证以及证照与食品不一致的成品食品。
六、禁止搭配高危食品,如皮蛋、生拌凉粉、生拌黄瓜、四季豆、拌兔丁、香肠以及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腌腊制品。
七、配餐时,不能直接接触食品,必须使用一次性手套和菜夹子等工具。
八、配餐人员要依照制度完成食堂交办的临时性大型活动的用餐保障。
九、按照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
配餐管理制度10
粗加工切配餐饮管理制度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规范厨房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浪费,保障员工健康,并满足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内容涵盖原料验收、储存、切配、卫生管理、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原料验收:规定原料的接收标准,包括品质、数量、有效期等,确保原料新鲜、无污染。
2. 储存管理:制定原料的.储存条件和期限,防止变质和交叉污染。
3. 切配流程:明确切割、清洗、消毒等步骤的操作规程,保证食材的卫生与安全。
4. 卫生管理:设定厨房清洁频率、标准和责任人,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5. 设备维护:规定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和故障处理程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6. 员工培训: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质。
7. 废弃物处理:规范废弃物的分类、存储和处理,遵守环保规定。
配餐管理制度11
一、充分利用“三防”设施,保持配餐间的清洁卫生,发挥其对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洁功能。
二、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着装要整洁,手经过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发饭菜。
三、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能对着成品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要洗手。
四、分发饭菜时,先检查盛装饭菜的容器是否清洁、卫生,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围裙或抹布擦拭容器。
五、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或架子上。
六、未经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在配餐时不得随意出入配餐间。
七、领取饭菜的老师不得进入配餐间,饭菜由配餐间工作人员送出配餐间。
配餐管理制度12
本制度旨在规范配餐间的管理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与卫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健康,提升客户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
1. 配餐间的`基本设施与维护
2. 食材采购与存储管理
3. 配餐流程与操作标准
4. 卫生清洁与消毒规定
5. 员工培训与行为规范
6. 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机制
内容概述:
1. 设施配置:详细列出配餐间应配备的设备,如冷藏设备、烹饪器具、清洁工具等,以及定期检查与保养的规定。
2. 食品管理:涵盖食材的验收、储存、过期处理等方面,确保食材新鲜安全。
3. 操作规程: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包括食材准备、烹饪、包装、配送等环节,保证食品质量。
4. 卫生标准:明确每日清洁任务,规定消毒频率及方法,确保工作环境整洁无菌。
5. 员工行为:设定员工着装、个人卫生、行为规范,强化职业素养。
6. 应急措施:设立应对食品污染、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的预案,保障业务连续性。
配餐管理制度13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志并分开使用。
四、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六、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七、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八、加工结束应及时清理地面,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机械设备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九、在专用洗托布池或洗拖布桶内洗拖布。不得在食品原料清洗水池内清洗拖布。
配餐管理制度7
一、配餐间的.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要着装整洁,手经过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提供服务。
二、工作人员服务时不能对着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耳。
三、每天配餐前后必须将紫外线灯开启30分钟,对配餐间进行空气消毒。
四、配餐间内的一切食品容器、用具、餐具必须每餐洗净、消毒。
五、配餐间要每餐清洁,保持室内干净卫生,杂物及非直接入口食品不得进入配餐间。
六、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上。
七、出售食品的工作人员的手不得接触钱币等污物。
八、出售剩余食品必须专柜冷藏存放,隔夜或隔餐食品必须充分加热后方可出售,不出售感观异常或变质食品。
九、未经允许,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工作人员不能在配餐时随意出入配餐间。
十、操作完毕后关闭食品出售窗。
配餐管理制度14
一、充分利用"三防"设施,保持配餐间的清洁卫生,发挥其对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洁功能。
二、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着装要整洁,手经过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发饭菜。
三、每天配餐前后必须将紫外线灯开启30分钟,对配餐间进行空气消毒;
四、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能对着成品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要洗手。
五、分发饭菜时,先检查盛装饭菜的容器是否清洁、卫生,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围裙或抹布擦拭容器。
六、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或架子上。
七、未经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在配餐时不得随意出入配餐间。
八、领取饭菜的老师不得进入配餐间,饭菜由配餐间工作人员送出配餐间。
配餐管理制度15
一、设立更衣、洗手消毒专用间。
二、设立与售餐数量相适应的盛放待售食品的台(架)。
三、盛放食品的`容器要专用,并有标志。
四、销售熟食要用专用器具,严禁用手抓。
五、不售变质、变味食品。
六、售饭菜窗口要能够开合,严禁开放式。
七、要设置与配餐间相适应的紫外线消毒灯,定时开灯消毒。
八、售饭人员要穿戴整洁卫生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配餐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食堂配餐间管理制度07-16
[集合]配餐管理制度11篇07-21
学校配餐管理制度(精选11篇)10-14
配餐学校食堂分餐管理制度06-28
学校集中配餐管理制度(通用18篇)11-19
幼儿园配餐间管理制度细则06-10
配餐公司配送方案07-16
《营养配餐》教学设计07-01
学校食堂配餐方案07-20
糖尿病的营养配餐方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