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韩文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时间:2025-07-19 23:36:43 小英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史韩文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史韩文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史韩文传》原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核韦州军功,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妄报。寻劾越荐李秉、王竑。语颇涉两宫,帝怒,挞之文华殿庭。已,进右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阅七年,转左。弘治改元,王恕以文久淹,用为山东左参政。居二年,用倪岳荐,擢云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移抚河南,召为户部右侍郎。母丧除,起改吏部,进左。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核实韦州所立的军功,弹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无辜,谎报功劳。不久又弹劾王越推荐李量、王竑事,言语多涉及东西两宫,皇帝发怒,在文华殿的庭堂受到鞭打。事后,进升为右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过了七年,转任左参议。 弘治元年,王恕因韩文长期没有升迁,任用为山东左参政。过了二年,因倪岳的推荐,升任霊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调任巡抚河南,召任户部右侍郎。为母亲服丧期满后,起用改任吏部右侍郎,进升左侍郎。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庳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録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皇帝不想动用内府钱,便命令韩文逐项经营筹划。韩文从大局出发,努力为国家节省钱财。真人陈应循、大国师那卜坚参等人被罢免,韩文请求没收他们的财产充实国座。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达三十二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昌。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纔停止。

  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是大臣,按义当与国事休戚与共,光哭有什么用?谏官上疏弹劾这些宦官,执政大臣予以有力支持。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郎中陈仁贬谪为钧州同知。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和侍郎张缙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纔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锺玄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整玄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赏析:

  这段关于明朝官员韩文的传记,不仅是一份简练的仕途档案,更是一幅刻画封建官场中 "循吏风骨" 的生动画卷。其文字虽朴素如史笔,却在平淡叙事中暗藏锋芒,将一位坚守原则、勇斗权奸的官员形象立体呈现,可从三个维度赏析其文学与思想价值:

  一、以 "事" 塑人:在矛盾冲突中显品格

  传记通过关键事件的堆叠,让韩文的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擅长在 "两难抉择" 中凸显其核心特质:

  刚直敢言的锋芒:初任工科给事中时,便敢弹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等权贵 "滥杀妄报",甚至因言及 "两宫" 触怒皇帝,遭 "挞之文华殿庭" 仍不改其志。这种 "冒死直谏" 的勇气,在封建官场中尤为难得。

  临事决断的担当:任南京兵部尚书时,遇荒年米价暴涨,户部因 "军饷预发" 有风险而犹豫,韩文一句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果断开仓放粮十六万石,尽显 "民为邦本" 的治理理念。

  对抗权奸的决绝:面对 "八虎" 乱政,他虽平日 "居常抑抑",却在李梦阳劝谏后 "捋须昂肩,毅然改容",发出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的誓言,率大臣伏阙上疏。这种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悲壮,将人物推向高潮。

  二、以 "对比" 见义:在时代困局中显精神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既强化人物形象,又暗含对明代官场生态的反思:

  个人性情的反差:日常 "凝厚雍粹,居常抑抑"(温和内敛)与临大事 "刚断无所挠"(果决强硬)的对比,凸显其 "外柔内刚" 的性格张力,也暗合儒家 "和而不流" 的君子标准。

  公私利益的对立:韩文力遏 "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裁汰监局冗余内官、阻止淳安公主强夺民田,与权贵 "争利" 形成鲜明对立,其 "力遏权幸" 的背后,是 "守国库如守民命" 的底线意识。

  制度与现实的冲突:明代 "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 的旧制,到后期 "一仓十余人" 的泛滥,既暴露宦官专权的弊端,也反衬韩文 "裁汰" 主张的前瞻性与艰难性。

  三、以 "简笔" 藏情:在史笔中见褒贬

  作为史传文字,全文语言简练却暗藏情感倾向,于克制中见褒扬:

  细节的力量:写韩文对抗 "八虎" 时,"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一个 "泣" 字既显其忧心国事的赤诚,又暗含对时局的无力感,比直白赞美更动人;写刘瑾构陷后,"家业荡然" 四字极简,却道尽忠臣蒙冤的凄凉,引人唏嘘。

  结局的深意:韩文虽遭贬谪、家产散尽,但最终 "瑾诛,复官,致仕",享年八十六岁。这种 "善有善终" 的结局,虽带理想色彩,却寄托了传统史观对 "坚守者" 的道义肯定 —— 即便一时受挫,历史终将还其公正。

  结语:一位 "传统士大夫" 的精神标本

  韩文的形象,是明代中后期士大夫群体的缩影:他们身处宦官专权、财政困局的时代漩涡,却以 "道统" 对抗 "政统",以个人担当弥补制度缺陷。传记虽未直言赞美,却通过一件件 "逆权贵而顺民心" 的事迹,让我们看到:所谓 "风骨",不在豪言壮语,而在每一次 "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抉择中。这种精神,正是传统史传文学留给后世的珍贵遗产。

【《明史韩文传》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明史·韩文传 阅读及答案附有译文08-04

《韩生料秦王》的原文及译文赏析10-15

《明史韩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0-01

《明史·叶盛传》原文及译文11-21

《明史·王弼传》原文及译文12-05

《明史·轩輗传》原文阅读及译文01-08

《明史佞幸传》课文原文及译文11-20

《明史·何景明传》原文及译文10-22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03-21

明史·吕原传节选原文及译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