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黄河》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时间:2025-07-15 15:16:40 诗琳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晚渡黄河》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晚渡黄河》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渡黄河

  唐·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千里”二句:描绘诗人回家途中渡河的情况。一苇,典出《诗经·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乱,横渡。平源,诗中指黄河。

  ②马颊:马颊河,上宽下窄,形如马颊,是唐代为分泄黄河洪水而开挖的,流经河南、河北,在山东入渤海。

  ③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西北,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

  ④“照日”二句:描绘黄河波浪翻涌之状。荣光,五彩云气,古人认为是吉祥之兆。

  ⑤“棹(zhào)唱”二句:描写诗人听到的船中棹歌与林中樵歌。棹唱,即棹歌,行船之人所唱的歌。樵讴,樵歌,砍柴之人唱的歌。

  ⑥迥(jiǒng):远。

  ⑦逝川:流逝的河水,常用来比喻时间、生命等。典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不归魂:即客魂,此处是诗人自指。

  白话译文

  从千里之外寻找回家的路途,多希望踩着一根芦苇就能横渡黄河。

  波涛连通马颊河,急流通到禹门口。

  水面上五彩云气耀眼,吉祥的浪花随风翻涌。

  晚风夹杂着船中棹歌,耳边回荡着林中樵歌。

  岸边辽阔夜空上的晚霞逐渐消散,深潭水面上的积雾愈加浓厚。

  谁能忍受在流逝的河水之上漂泊?客魂在日暮依然不能归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详,当是诗人一次奉差外出于归程中晚渡黄河时即景所作。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晚渡黄河》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相关文章:

渡黄河原文及赏析02-26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11-19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09-24

渡汉江原文及赏析07-24

渡汉江原文赏析12-17

黄河原文赏析03-16

黄河原文及赏析04-29

《晚晴》原文及赏析07-26

晚桃花原文及赏析07-14

晚桃花原文及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