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5-07-21 11:36:50 诗琳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现如今,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1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

  1. 诗歌开头写出了“兰”和“桂”怎样的特点?从全篇着眼,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6分)

  2. 点明全诗主旨的是哪两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6分)兰花到春天枝繁叶茂,桂花到秋天皎洁明艳,作者在诗歌的开头写出了它们因时而发的清雅姿态。(2分)从全诗看,作者使用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兰”和“桂”是作者寄托情感的意象,作者借这样两个意象来抒写情感,抒发了自己对兰桂品质的钦佩与向往之情。(2分)

  2.(5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或答“末两句”。(2分)“草木”即“兰桂”,“本心”一语双关,既实指草木茎干,又虚指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草木不求美人赏悦而折,完全出自本心,高士怀才抱德也出自本心,不是为了博取高名,求“主人”赏识。此句写出了作者的高雅坦荡。(3分,理解合文本意思即可。)

  参考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本诗通篇结构安排紧而有序,叙述风格和缓、平静,给人一种清心、恬淡的感觉。

  《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

  【原文】:

  感遇;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⑹ 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翻译】: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阅读训练】:

  (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 、 的特征。(3分)

  (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3分)生机勃发、清雅高洁

  (2)(4分)诗人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赞誉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以此自喻,从而抒发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求人知、恬淡从容的襟怀,表达坚持政治理想、不求富贵利达的高尚节操。

【《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张九龄《感遇·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10-22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翻译赏析和阅读训练及答案11-25

《遣悲怀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1-15

秦观《春日》其一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11-17

张九龄《感遇其一》阅读答案05-07

陶渊明《咏贫士(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16

感遇张九龄其一翻译赏析08-25

陈子昂《感遇其二》张九龄《感遇其一》阅读答案10-16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07-21

《感遇·其一》张九龄的翻译赏析(精选5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