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罗花歌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5-04-09 18:20:16 银凤 古籍 我要投稿

优钵罗花歌翻译及赏析

  《优钵罗花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特立独行、怀才不遇。这首诗以韵调、用意来调节字句,流畅和谐,词不妩媚,而清秀淡朴、婉转有致。下面是优钵罗花歌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

  《优钵罗花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前言】

  《优钵罗花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诗前序言可看成一篇情辞并茂的散文,先言曾闻优钵罗花,陡而转言公门多闲逸,小吏献此花,遂得一见其卓立群芳之态,继而叹息如此美质,被弃诸山野而为世人罕见,然其犹自恬然盛开。序文中隐蕴着一股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无奈与愤激之情,诗文则进一步咏叹这种情感。

  【注释】

  ⑴优钵罗:梵语音译,也作“乌钵罗”,意译为青莲花、黛花、红莲花。汉语称雪莲。

  ⑵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

  ⑶适:如果。遭:遇到。

  ⑷摈:抛弃。林薮:山林湖泽。

  ⑸白山:即天山。赤山:即火山,又名赤石山。

  ⑹花九房:花有九片花瓣。

  ⑺中国:中土,中原,相对于西方少数民族而言。

  ⑻公堂:官府的厅堂。

  ⑼委严霜:因受寒霜摧残而凋零。

  ⑽窃:暗自。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⑾曾:乃。

  【翻译】

  在天山的南面,火山的北面,那里有一种花,人们都不曾见识,它长着绿色的茎,碧绿的枝叶十分美丽。它有六片叶子,花开时成九瓣;夜里花瓣合拢,早晨开放,多有奇异的香味。如今它被移植在庭堂之下,令我的府邸大增光彩。想必你一定是不耻于同媚俗的花草们为伍,才如此孤独高傲地自个开放于僻静之处!为何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呢?在深邃的山坳谷地里饱受寒霜的摧残而凋折。我暗自悲伤阳关一带道路漫长,我无法将你进献给君王。

  【鉴赏】

  优钵罗花即岑参所认定的印度梵语中的雪莲花。按照作者在序言中的说法,优钵罗花这个名字他最早是从佛经里读到的。唐代的西域居民多把优钵罗(雪莲)花想象成神山圣域里罩有灵光圈的小佛像。

  此诗长短不拘,随情感的波动而蜿蜒前进,显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和精湛的表现手法。全诗以花自喻,以花独居僻壤,喻自己穷居塞外;以花种类奇特,喻自己胸怀大略;以花的独自开放,喻自己的洁身自好、特立独行;以花的罕为人知,喻自己的怀才不遇;以花因路途遥远无法上闻帝王,喻自己远戍边塞,晋身无阶。古人以物喻人者为数不少,但像此诗这样切合得丝丝入扣,以至让人觉得花与诗人简直融为一体、难分彼此的则并不多见。这首诗堪称唐代以物咏志的边塞诗中物我融合最为完美的一首。

  知识点

  《优钵罗花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以下是相关知识点1:

  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 年),岑参在北庭都护府任职,闲暇时在庭院栽树种药,交河小吏献上优钵罗花。诗人惊讶于其高贵秀美,有感于它生于西域僻壤,未能生长于内地,使牡丹、芙蓉价重誉高,进而由花及人,联想到怀才之士未遇明主,于是有感而歌。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优钵罗花的形态、生长环境和特点。“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写出了花生长在天山南部、火山北部,人们不识此花,其茎绿、叶绿,叶为六瓣,花为九瓣,夜晚合拢,早晨开放,香气奇异。“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写将花移至官署,花不与众草为伍,独自绽放芬芳。“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则表达了诗人因路途遥远,无法将此花献给君王的悲伤。

  象征手法:全诗以花自喻,花独居僻壤,喻诗人穷居塞外;花种类奇特,喻诗人胸怀大略;花独自开放,喻诗人洁身自好、特立独行;花罕为人知,喻诗人怀才不遇;花因路途遥远无法上闻帝王,喻诗人远戍边塞,晋身无阶。花与诗人融为一体,物我融合,是唐代以物咏志的边塞诗中物我融合较为完美的一首。

  艺术特色:此诗为歌行体,形式灵活自如,长短不拘,随情感波动而蜿蜒前进。多用散句,穿插变化,以韵调、用意来调节字句,流畅和谐,调如辘轳,圆转自如。词不妩媚,而清秀淡朴、婉转有致,与诗的内容和格调相契合。

【优钵罗花歌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优钵罗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5-11

岑参唐诗《优钵罗花歌》11-17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2-12

好了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1-19

胡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2-24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3-14

好了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4-12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6-26

长恨歌翻译赏析06-29

《子夜歌》原文及翻译赏析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