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5-07-03 17:21:37 诗琳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译文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宋代: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译文

  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由。酒醒之后,美梦断了,花儿谢了,月亮也有些黯然失色。

  花开不败,月亮也会升起,我们的心思也会永远一样。这个时候,多希望我是杨柳的枝叶,这样就可以一直和春风相伴随了。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混用。双调四十一字,平韵。

  苦恨:甚恨,深恨。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绊惹:牵缠。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鉴赏

  词表现了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美好爱情,表现出不幸命运中心灵的高贵、圣洁,表现出苦难人生中一对情侣的至爱情深,堪称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

  全词从上片的悲怆沉痛转向下片的美好期待。心灵升华,笔力不凡,波澜起伏,感人至深。词中用“花”、“月”的形象贯穿而成,既写了“花前月下”的相恋,也写了“花谢月朦胧”的爱情受阻,还写了“花”不尽,月无穷的美好祝愿。随着花月意象所呈示的象征意义的流转,词人情感精神所经历的曲折变化也凸现出来。

  起首一句缅怀昔日两人相恋的幸福情境。花前月下相逢,原是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但句中插入一“暂”字,便暗透出一丝悲意。次句进一步点出恋人隔绝、欢会难再的现实。“苦恨”二字叠下,足见词人痛苦之深重。接下来“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用比兴的手法,喻说爱情受阻的现实。“酒醒”,有“愁醒”之意。“梦断”,喻往事已成空,而“花谢月朦胧”,则见证昔日美好爱情的春花已经衰谢,明月已经黯淡,竟成为情缘中断的象征。“何况”二字,强调好事难成,不仅写恋人隔绝,而词情因之倍加悲怆沉痛。

  过片以千钧之力,从悲怆沉痛中陡然振起,将词情升华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花不尽,月无穷”两句是对偶,用比兴:花不尽,是期愿青春长;月无穷,是期愿永远团圆。紧接着,迸出“两心同”,则是坚信情人与自己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由此可见恋人之间的离别,决非出于心甘情愿,实有难以明言的隐痛,则爱情实为横遭外来势力之摧残可知。衰谢了的春花再度烂漫,而且永远盛开;黯淡了的月亮再度光明,而且永远团圆。这是美丽的幻境,也是美好的期愿,这些要升现词人破碎痛苦的心中,需要的正是“两心同”这种极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对情人无比的爱和最大的信任,是决不可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的。作者《千秋岁》词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可以注解“两心同”的深刻意蕴。“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人把甘为挽回春天即挽回爱情而献身的意愿,寄托结笔这优美的比兴之中。

  综上,此词通过叙写一段横遭挫折的爱情,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美好期望不断升华的向上精神。宋晁补之评张先曰:“子野韵高”,乃深透之语。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赏析

  张先的《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是一首动人心弦的爱情词,在众多佳作林立的宋词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此词虽篇幅不长,却凭借精妙的构思、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道尽爱情的美好与曲折,展现出词人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上阕开篇 “花前月下暂相逢”,短短七字,勾勒出一幅唯美至极的画面:繁花簇拥,月光如水,恋人于这良辰美景中偶然相遇。本应是赏心乐事,可 “暂” 字却如一声轻叹,悄然透露出相聚短暂的无奈与悲哀。美好时刻转瞬即逝,欢愉过后便是长久分离,这份遗憾如同阴霾,笼罩在词人心头。紧接着 “苦恨阻从容”,词人将内心痛苦直白道出,“苦恨” 二字叠用,足见其恨意之深、痛苦之重。究竟是何种阻碍,让有情人难成眷属?或许是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许是家庭的反对,又或许是社会现实的残酷。这一疑问,为全词蒙上神秘面纱,也让读者对词人的遭遇深感同情。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两句,笔锋一转,由回忆回到现实。借酒浇愁,原以为能在醉乡中忘却烦恼,可酒醒之后,美梦破碎,徒留满心凄凉。曾经的美好如春花凋零,再难寻觅;天边明月,也仿佛被愁绪笼罩,变得朦胧黯淡。这里运用比兴手法,“酒醒” 象征着从虚幻的幸福中苏醒,直面残酷现实;“梦断” 暗示往昔甜蜜已成过往云烟;“花谢月朦胧” 更是将美好爱情的消逝具象化,以景语写情语,情景交融,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内心的悲怆与沉痛。

  下阕词情陡然一转,从悲伤中振起,展现出词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与美好期许。“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短短九个字,却掷地有声,充满力量。花开花落,循环往复,象征爱情永不凋谢;月圆月缺,亘古不变,寓意团圆终会到来。而 “两心同” 则是全词的灵魂所在,表明词人坚信,尽管外界阻碍重重,但自己与恋人的心意始终相通,这份真挚情感,足以抵御一切艰难困苦。此句与上阕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将词情推向高潮,使全词境界得以升华,展现出爱情的伟大力量。

  结句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人展开浪漫想象,愿化身千万条杨柳丝,与春风相伴相依。“杨柳”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离别、相思相关联,此处却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挽留爱情、守护幸福的象征。“绊惹” 二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春风轻柔,恰似恋人之间的绵绵情意,词人渴望如杨柳般,紧紧抓住这股温暖,永不放手。

  整首词围绕 “花”“月” 意象展开,贯穿相恋、受阻、期望三个阶段,随着意象象征意义的流转,词人情感也随之起伏变化。上阕的悲怆沉痛,下阕的坚定昂扬,情感过渡自然流畅,毫无突兀之感。在表现手法上,词人巧妙运用比兴、对偶等修辞,使词句既富有韵律美,又增强了表现力。语言质朴自然,却又饱含深情,如 “苦恨”“两心同” 等直白之语,直抵人心;“花谢月朦胧”“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等优美词句,又营造出含蓄婉约的意境。

  张先一生创作颇丰,词作多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等题材,词风含蓄工巧,情韵浓郁。《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正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词人通过对一段坎坷爱情的描绘,不仅展现出自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更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份对爱情的执着信念,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成为爱情词中的经典之作,让后人反复吟诵,感慨万千 。

【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原文鉴赏及译文答案04-03

诉衷情-张先原文翻译及赏析03-23

晏殊《诉衷情》译文赏析10-08

张先《江南柳·隋堤远》译文及赏析04-07

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译文及赏析08-01

《诉衷情》赏析09-14

诉衷情原文赏析02-27

诉衷情原文及赏析12-18

晏殊《诉衷情》赏析11-12

诉衷情·春游原文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