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南浦·春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南浦·春水》是宋代词人张炎所写的一首描写春游水滨的咏物词。词风较为典雅,文辞较华丽,写春水时不粘不脱,使其活灵活现。下面是南浦·春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参考!
原文:
南浦·春水
宋代: 王沂孙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译文:
水温转暖,湖光粼粼。燕子归来,正好是苏堤春晓。鱼儿潜入湖水,在水面上留下圆圆的波纹;流水带走了缤纷狼藉的落花,还嘲笑东风不能把落花清扫干净。在荒僻的小桥下,有小船从柳阴深处翩翩而出。如今池塘里长满青草,好似当年谢灵运在诗中表达的梦境。
溪水和白云一起流出空山,流水年年冲洗落花,却为何花香不消?看到路上新绿乍生,回想起在这孤村路我曾和友人一起游玩,结伴畅游,吟诗作乐。可惜当日的欢愉已成过去,只是满怀余情不了。上次游玩的地方,此时溪上碧桃是增加了还是有所减少?
注释:
粼粼:形容水波碧绿清澈,泛着光亮。苏堤:西湖景色之一为“苏堤春晓”。流红:把红花流走。池塘:池子的岸堤。塘,堤。
绿:清澈的水。这里指暮春新流出的溪水。渺渺:绵绵不绝。茂林觞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在溪边会集,饮酒赋诗的故事。茂林,茂密的树林,指会集的地点。觞,饮酒;咏,咏诗。前度刘郎:意为当日的欢愉。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有“终逃到是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赏析:
上片开篇点题,重笔写春水。“波暖绿粼粼”三句,词人用绿波、归燕和苏堤三个景物,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随后,词人再用鱼没、流红和东风三个动态的意象,与前句相互应和,进一步描写春景。其中, “鱼没浪痕圆”一句写得生动传神,将鱼儿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人木三分。流红引得鱼儿浮出水面,而燕子掠水则将鱼儿惊回水中,只留下阵阵涟漪和无力的春风。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荒桥断浦”两句承上启下,是全词的转折之笔。 “桥断”即写断桥,与前文的“苏堤”相应,再次点明地点是杭州西湖,一“荒”字与前文形成对比,转而写西湖之荒凉。“柳阴撑出扁舟小”一句则静中见动,反衬西湖此刻的寂静。结尾两句,词人化用谢灵运的典故为这样一幅春景增添了一抹虚幻的色彩。
下片写景之余重在抒情。起句词人写“空山”,悲凉之意转浓。“新绿乍生时”三句及“余情渺渺”两句,均为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词人看到“孤村路”,忆起旧时与一众友人到此游玩,大家在“茂林”中尽情“觞咏”,而今“茂林”变成了“孤村路”, “觞咏”的热闹也褪去成“悄”,只余下“情渺渺”。至此彻底反转上片轻松、优美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结尾两句,词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叹,可见其当时心中愁绪之浓。
全词笔调细腻,绘景出彩,过渡自然。词人由优美的苏堤游至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一、文学体裁
《南浦春水》属于宋词,“南浦” 是词牌名。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宋人多填仄韵词。张炎的《南浦春水》为双调一百五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其词牌格律严谨,每句的字数、平仄都有特定要求,这为词人在韵律和谐的框架内进行创作提供了规范。
二、创作背景
张炎出身富贵,祖父、父亲皆有才名,擅填词,通音律。他早年词作多写风花雪月、山水游赏,风格秾丽典雅。从词风推断,《南浦春水》应是其前期作品 。南宋时西湖一带活跃着不少诗社雅集,社中才子多吟咏山水闲情,张炎也是其中一员 。当时 “苏堤春晓” 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契合春天主题,激发了张炎的创作灵感,使其写下这首描绘西湖春水的佳作。
三、内容主旨
上阕开篇 “波暖绿粼粼”,生动展现出春水春意融融、波光粼粼之态,一个 “暖” 字、一个 “绿” 字精准抓住春的特点,叠音词 “粼粼” 不仅音律和谐,更将湖光水影刻画得栩栩如生。“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点明春天时节与西湖苏堤这一地点,“鱼没浪痕圆” 描绘鱼儿潜水的轻盈姿态,与 “燕飞来” 呼应,构成生机勃勃的春光图。“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从落花角度写湖水,以拟人手法赋予春水趣味。“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通过荒僻处小船的出现,侧面烘托湖上春游的热闹。“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化用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 的典故,增添神秘色彩 。
下阕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 从湖光写到山色,扩大词的意境,有动有静,调动视觉与嗅觉,描绘出春水初生、白云缭绕、山花烂漫之景。“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 由眼前新绿勾起对往昔与友人同游的回忆。“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 运用王羲之《兰亭集序》“茂林觞咏” 的典故,感慨昔日欢愉不再,只剩渺渺余情。“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则借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的典故,抒发光阴易逝、物是人非的伤感 。整首词围绕春水展开,上阕着重绘景,下阕景中含情,借春水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四、艺术特色
细腻的景物描写:对春水、飞燕、游鱼、落花、扁舟等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从颜色、温度、形态、动态等多方面展现春天的生机与西湖的美景,如 “波暖绿粼粼”“鱼没浪痕圆” 等。
巧妙的拟人手法:“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将春水拟人化,赋予其嘲笑东风的情感,使画面增添波澜与趣味。
丰富的用典:多处运用典故,如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王羲之《兰亭集序》“茂林觞咏”、刘禹锡重游玄都观等,使词作内涵更加丰富,引发读者联想,加深情感表达 。
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上阕有燕子飞、鱼儿没、扁舟撑出等动态描写,也有波光、荒桥断浦等静态画面;既有眼前实景,又有化用典故的虚景,如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使词作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
五、后世影响
张炎凭借《南浦春水》获得 “张春水” 的称号,此词被后世高度赞誉,邓牧在《张叔夏词集序》中称 “春水一词,绝唱古今” 。它为后世词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以及运用词牌创作等方面提供了典范,激发了众多词人对西湖春水等自然景观的创作热情,对宋词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描绘春天与自然美景的经典之作,长久以来被人们传颂、学习与研究。
【南浦·春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南浦原文翻译及赏析03-04
南浦·春水原文及赏析01-07
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1-13
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0-11
(优选)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2-06
《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02-28
南浦别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9-12
《乌衣巷》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21
读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7-26
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