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秋江独钓图原文翻译及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题秋江独钓图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一首题画诗,是诗人早年应朋友邀请《秋江独钓图》题诗。这首诗应画中的意境,巧妙的嵌入九个“一”,描写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景象。下面分享题秋江独钓图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翻译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注释
蓑笠: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
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
扁舟:小船。
丝纶: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樽:酒杯。
扁舟:小船。
赏析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项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垂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前两句近乎白描,后两旬却有着无穷意味。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
再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士祯早年应朋友邀请,为《秋江独钓图》而题的七绝。
作者简介: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题秋江独钓图》鉴赏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仅二十八字,却如一幅笔墨简练的水墨丹青,将秋江独钓的画面定格成永恒,字里行间满是诗意与哲思,堪称清代题画诗中的经典之作。
从意象营造来看,这首诗以 “一” 字贯穿始终,八个 “一” 字层层递进,构建出极简却极丰富的意境。开篇 “一蓑一笠一扁舟”,三个 “一” 字勾勒出垂钓者的基本行头与载体 —— 蓑衣、斗笠是秋日江上避寒挡雨的必备之物,扁舟则是独钓者与江水相连的纽带,简单的三个意象,瞬间将人带入开阔而寂寥的秋江场景中,仿佛能看见一叶扁舟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随波轻漾。接着 “一丈丝纶一寸钩”,继续以 “一” 字聚焦垂钓工具,“一丈” 的长绳与 “一寸” 的细钩形成长短对比,既写实又暗含巧思,让人联想到钓者凝神静气、专注于水面的模样,也为后续的 “独钓” 埋下伏笔。
再看 “一曲高歌一樽酒”,这两个 “一” 字打破了前四句的静谧,注入了鲜活的人文气息。秋江之上,钓者并非一味沉默,而是伴着江风高歌,就着酒香抒怀,这份洒脱与自在,让 “独钓” 不再是孤独的苦守,反而多了几分旷达与惬意。歌声与酒香融入秋江暮色,动静交织间,钓者的形象愈发鲜活 —— 他或许是借酒消愁,或许是享受独处,但无论何种心境,都在这 “一曲”“一樽” 中显得从容不迫。最后 “一人独钓一江秋”,以 “一人” 收束人物,以 “一江秋” 拓展空间,将个体的 “独” 与天地的 “阔” 完美融合,此时的 “独钓” 已不再局限于钓鱼本身,而是升华为一种与自然相融、与自我对话的生命状态,秋江的辽阔与钓者的孤绝形成强烈对比,却又奇妙地达成和谐,让人在渺小与宏大的对照中,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
从艺术手法而言,这首诗最精妙之处在于 “以诗为画,画中有诗”。作为题画诗,它并非简单地描述画面,而是通过文字的联想与拓展,让静态的画面拥有了动态的韵律与情感的温度。诗人没有描绘江水的颜色、秋山的轮廓,也没有刻画钓者的容貌与神情,却通过对典型意象的提炼,让读者自行脑补出完整的画面 —— 江面上或许有淡淡的薄雾,岸边或许有枯黄的芦苇,天空或许有南飞的雁阵,这些未言明的细节,都在 “一江秋” 的概括中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这种 “留白” 手法,恰如中国画中的 “计白当黑”,让诗意更显悠长。
此外,诗歌还暗藏着诗人的人生态度。王士祯倡导 “神韵说”,主张诗歌应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首《题秋江独钓图》正是 “神韵说” 的生动实践。诗中的 “独钓者”,既是画中的形象,也是诗人精神的投射 —— 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份独处的清醒,在广阔的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安宁,这种 “独” 不是孤僻,而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坚守,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智慧。秋日本易引人感伤,但诗人笔下的秋江独钓,却无半分悲秋之意,反而透着一股悠然自得的旷达,这份心境,正是中国文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细品这首诗,仿佛能亲身站在秋江岸边,看那叶扁舟、那个身影在江天之间若隐若现,听那歌声与江声交织成曲。二十八个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典故,却如一杯清茗,初品清淡,再品回甘,让人在领略秋江独钓之美的同时,也不禁思考独处的意义 —— 在快节奏的当下,这份 “一人独钓一江秋” 的从容与宁静,更显珍贵,它提醒我们,偶尔停下脚步,与自然对话,与自我相处,或许能寻得内心最本真的平静。
【题秋江独钓图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题秋江独钓图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7-09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带拼音版及意思08-07
《咏秋江》原文翻译及赏析10-30
题太公钓渭图原文及赏析02-28
《题太公钓渭图》古诗原文及赏析10-31
《独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01-10
独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06-14
《题太公钓渭图》赏析05-04
《江雪》原文及翻译赏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