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长安遇冯著》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门)《长安遇冯著》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长安遇冯著
朝代:唐朝
作者: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注释
1、冯著:韦应物友人。
2、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3、客:即指冯著。
4、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
5、扬扬:鸟飞翔的样子。
6、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7、昨别:去年分别。
8、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赏析: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冯著是韦应物的朋友,其事失传,今存诗四首。韦应物赠冯著诗,也存四首。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遇
冯著
①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注释】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③冥冥:悄然。④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A
15、①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②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理解、同情、体贴)。③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之情(对朋友情深意长)。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错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句含意。读懂全诗,精读颈联,首先要了解颈联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注释和主旨,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花正开”、“燕新乳”分析其蕴藏的含意。“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该联的字面意思是: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花正开”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长安遇冯著》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长安遇冯著》原文及翻译赏析08-08
《长安遇冯著》原文翻译及赏析01-29
长安遇冯著的原文及赏析11-14
《长安遇冯著》翻译赏析01-22
长安遇冯著翻译及赏析03-26
《长安遇冯著》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3篇)12-11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原文及翻译鉴赏11-28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06-28
《长安遇冯著》古诗赏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