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萝卜变变变》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萝卜变变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萝卜变变变》教案 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形状的萝卜(片、条、块)组合造型。
2、体验创作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萝卜片的造型图片、相机、电视。
2、切好的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萝卜(片、条、块)若干。3、实物萝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形状萝卜,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大萝卜:“大萝卜要变啦,看看变成什么了?”
2、和宝宝一起认识切好的各种形状的萝卜。
二、欣赏萝卜造型图片。
1、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还会变成什么呢?(欣赏平面造型图片)
2、跟幼儿一起从造型、颜色等方面欣赏萝卜造型图片
三、幼儿操作。
1、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变呢? 你想变什么?
2、幼儿自主操作。
教师指导幼儿将拼接的造型摆放在底板上,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3、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欣赏萝卜立体造型,引起幼儿立体造型活动兴趣,为延伸活动做准备。
欣赏宝宝立体造型作品或图片,找找与我们今天做的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站起来),激发幼儿做立体造型的兴趣。
五、结束活动。
将活动材料放置到美工区,鼓励幼儿到美工区去继续进行造型活动。
对小班活动“萝卜变变变”的感悟和理解 中国药科大学幼儿园 屠燕 在观摩李陈剑老师的小班活动“萝卜变变变”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如下:
1、 陈老师教态清新自然,与班级幼儿的交往亲和、随意,看得出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孩子很信任老师。
2、教师的.教学准备比较充分 ,包括图片、实物操作材料等,材料的丰富直接影响了幼儿最后的成品,使得造型都比较成功,雷同得也较少。
3、 从教学实况对照教案,发现陈老师也随机进行了变动,这一点她在说课时也已谈到了,这也说明老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4、 从班级的环境设置来看,有撕贴的彩色蜡光纸制作的大萝卜,手掌印的大萝卜以及大萝卜涂色块,班级的萝卜都体现了一个“大”,而这个“大”萝卜又都是由每个孩子去合作共同完成的。这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是有点难度的,但我发现作品很成功,说明该班幼儿在美工方面确有所长。
5、 从这一活动中,能看出教师喜欢美术,带动了本班孩子也喜欢美术,这也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所在吧!
6、 我在教学中所遇到了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时,总是想去直接帮他们做就完事了,特别是碰到最后几个动作慢来不及完成的。而在陈老师的活动中,我更多地是看到她去和孩子一起用谈天的方式就解决了一些色彩、造型上如是否对称,是否美观等问题,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萝卜变变变》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双手合成漏斗形将橡皮泥搓锥形的方法。
2.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3.能大胆的进行捏、搓、压橡皮泥
教学准备:橡皮泥、泥工板、自制“萝卜地”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头饰、各种颜色实物萝卜各1个
教学过程:
1.教师以自编小故事出示实物萝卜,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兔一家今天去萝卜地里拔萝卜了,兔妈妈拔了个红萝卜,红眼睛拔了个白萝卜,长耳朵拔了个青萝卜,短尾巴拔了个水红萝卜……大灰狼发现了之后……”
2.教师请幼儿观察各种萝卜,说说萝卜的外形(锥形)及主要构成(萝卜的身体和萝卜叶子)
3.教师出示范例,示范制作步骤。
⑴.先做萝卜的果实,搓成圆圆的一条。
⑵.双手合成漏斗形搓成锥形。
⑶.在顶部用食指压出一个小坑。
⑷.搓成一个大大的圆,然后把它压扁,做成叶子。
⑸.把“叶子”粘在小坑里。
⑹.把制作好的萝卜“种”在“萝卜地”里。
4.幼儿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双手合成漏斗形搓成锥形。
5.制作结束,幼儿把做好的.萝卜“种”在“萝卜地”里后评价作品。
“第二天早晨,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拔萝卜了,看到各种颜色的萝卜可高兴了,红眼睛说:‘我最喜欢……因为……’,长耳朵说:‘我最喜欢……因为……’,短尾巴说……”
6.活动结束“小朋友们帮小兔种了那么多的萝卜,真棒,那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喝水歇一歇吧!”
【《萝卜变变变》教案】相关文章: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_小学作文09-13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
变变变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