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1
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内容与故事有关)、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相互讨论。
师:这是我们自己涂色的小图片,两个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图上讲的什么事情,然后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两人讨论讨论。
二、集体交流阅读疑问,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哪幅图看不懂你们可以提出来,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讲给他们听听。(幼儿提出哪一幅图片有疑问时,教师就在液晶投影仪上显示这一部分内容并定格,集中讨论。)
幼儿对“小刺猬戳破了蹦蹦床,怎样才能还在上面玩耍”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幼1: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请小刺猬把身上的刺剪掉。
幼2:我认为不能剪,剪掉身上的刺会流血,会很疼的。
幼3:我说能剪。小刺猬想玩蹦蹦床,当然应该勇敢些,熬点疼。
师:那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戳坏蹦蹦床呢?
幼1:我们可以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小刺猬穿上衣服,会把衣服戳破,再戳破蹦蹦床的。
小朋友争论得非常激烈,观点主要有两种:剪刺、穿衣服。我见他们争执不下,请全体小朋友表决,同意剪刺的幼儿略多些。我就引导他们讨论刺猬的刺有什么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来了凶猛的动物,可以用刺保护自己。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刺猬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幼2:不,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点点。
幼3:不行,剪掉一点,还不如给它穿上一件厚实、牢固的.衣服。
幼4:我也认为不能剪。剪了刺,小刺猬会很疼,也不能保护自己了。
……
在引导幼儿激烈讨论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再次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只有一名幼儿坚持要剪刺。我称赞她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课后可以继续辩论。
三、教师以大朋友身份提问,突出故事主题。
师:小刺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害得大家差点玩不成,为什么后来还要让他玩呢?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四、幼儿玩猜图片接龙讲故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一人说出图片内容,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第几幅图的内容。
师: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一起看图片轮流讲一讲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接龙讲述故事,愉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2
活动目标:
学习和掌握画长直线,锻炼幼儿小手肌肉对笔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
2.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画上的.情景,提问:小朋友们看到画面上都有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呢?小动物脚底下是什么?(蹦蹦床)
情景提示:小兔子和小客人们在蹦蹦床上蹦蹦跳跳,玩得真开心啊!可是,蹦蹦床突然坏了,请你将蹦蹦床上的网线修补好。
2.请幼儿把蹦蹦床上的线连接完整,并涂上颜色。
1)教师提示第一步:用黑色水彩笔把蹦床的线连接起来。教师可在黑板上示范如何连接,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示第二步:用油画棒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带领幼儿玩蹦蹦床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或者玩游戏《跳圈圈》。
游戏:跳圈圈
准备:5个圈圈
过程:
1.将5个圈圈摆成一排,老师逐一向前蹦圈、边跳边按节拍唱:
2.请一名幼儿跳圈,老师在边上唱(或敲木板琴伴唱),幼儿可以跟唱。建议:掌握后跳的速度可快可慢,伴唱也要随着或快或慢。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儿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跳蹦蹦床。
2、让幼儿懂得不恰当方法跳蹦蹦床易造成伤害。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英蕊乐园》儿童英语故事33“儿童乐园里”的动画片光盘;
2.、园内蹦蹦床的安全检查。
三、活动实施:
1、导入:播放《英蕊乐园》儿童英语故事33“儿童乐园里”的动画片。
2、老师讲解:
儿童乐园是孩子们最开心的天地,胖胖和咪咪在跳蹦床。别看胖胖这么胖,跳蹦床跳的'还挺高。豆豆也来参加了,豆豆的身姿多灵巧啊,跳的比胖胖和咪咪好看多了,结果胖胖和咪咪又妒忌又不服气,他们偷偷设计合伙把豆豆弹出蹦蹦床。
3、讨论:
从高处掉下来有危险吗?
跳蹦床是越高越好吗?
如果姿势不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现场向幼儿介绍跳蹦床的正确方式:
玩的小朋友太多时,要轮流排队,以免碰伤。
跳跃的时候,直上直下,变幻姿势时不宜太勤。
跳跃的时候量力而行,不宜太高。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4
活动目标:
1、探索玩“蹦床”的方法,发展上肢及腰腹力量与动作协调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建立合作意识与能力。
活动重点:
玩“蹦床”游戏的方法探索
活动难点:
双人合作,协调一致的方法提炼。
活动准备:
一米大小的布2人一块,小皮球2人一个,大彩虹伞一个;教师提前摆放好场地与器械。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跟随教师做热身活动,重点活动手腕关节与上肢、腰腹等。
2、自主探索:幼儿两人一组合作,用布做“蹦床”,尝试让皮球在“蹦床”上跳起来。教师巡回观察,发现资源及个别指导。
3、交流分享:邀请部分幼儿进行展示分享:成功的小组总结提炼方法,不成功的小组集体寻找问题与解决方法,提炼双人合作的要素。
4、练习巩固:幼儿再次合作练习,重点体验双人合作下让皮球跳的更高一些,更多一些。
5、挑战提升:大蹦床。教师出示彩虹伞,幼儿集体进行游戏。
(1)将皮球放在彩虹伞上,集体练习让皮球跳起的游戏。
(2)幼儿分组,一组做蹦床,一组跳蹦床,轮流交换游戏。
6、放松整理:幼儿在彩虹伞上,跟随教师进行放松游戏活动,整理场地器械,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体验在“蹦蹦床”(模拟道具)上跳跃的乐趣,愿意参与集体运动。
学习双脚轻轻跳、落地稳的动作,发展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遵守游戏规则,知道跳跃时不推挤同伴。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用彩色布和海绵制作3-4个“模拟蹦蹦床”(直径1.5米左右),小贴纸奖励。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跳跃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热身导入:小脚丫动一动(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操,重点活动脚踝、膝盖和腿部肌肉:“小脚丫,踏踏踏;小膝盖,弯一弯;小腿腿,抖一抖,我们准备跳高高啦!”
探索体验:蹦蹦床真有趣(10分钟)
(1)教师示范:站在“模拟蹦蹦床”上,双脚轻轻跳起、慢慢落地,边跳边说:“双脚并拢跳,轻轻落下来,像小皮球一样弹呀弹!”
(2)幼儿分组体验:每组4-5人,轮流在“蹦蹦床”上跳跃,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推挤、慢慢跳”,帮助动作不协调的`幼儿调整姿势。
游戏巩固:小兔子找萝卜(8分钟)
创设“小兔子跳蹦蹦床找萝卜”情境:在“蹦蹦床”周围摆放贴纸“萝卜”,幼儿扮演小兔子,跳过“蹦蹦床”后捡起一个“萝卜”,完成任务后获得奖励。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跳跃,强调安全规则。
放松结束:小云朵飘呀飘(2分钟)
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小云朵累啦,慢慢飘下来,小手轻轻摆,小腿慢慢晃,我们休息啦!”,并总结活动:“今天我们学会了轻轻跳,下次还要一起玩蹦蹦床哦!”
四、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区投放“模拟蹦蹦床”,供幼儿自由玩耍,进一步巩固跳跃动作。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小熊的蹦蹦床》内容,知道好朋友要一起分享玩具。
能学说简单的对话,如“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们一起玩吧!”。
喜欢听故事,愿意参与故事表演,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绘本《小熊的蹦蹦床》、小熊、小兔、小松鼠手偶,“蹦蹦床”道具(小垫子)。
环境准备:布置“森林小舞台”,营造故事情境。
三、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神秘的礼物(3分钟)
教师出示“蹦蹦床”道具,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小熊有一个好玩的蹦蹦床,我们来听听它和蹦蹦床的故事吧!”
倾听故事:小熊的`蹦蹦床(7分钟)
(1)教师边操作手偶,边完整讲述故事:小熊有一个新蹦蹦床,刚开始不愿分享,后来看到小兔、小松鼠想玩,主动邀请它们一起玩,大家玩得很开心。
(2)提问互动:“小熊一开始愿意分享蹦蹦床吗?后来它怎么做的?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旨。
学说对话:我要一起玩(8分钟)
(1)教师示范对话:分别扮演小熊和小兔,说:“小兔:小熊,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蹦蹦床吗?小熊:当然可以,我们一起玩吧!”
(2)幼儿分组扮演:用手偶模仿角色对话,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开口,鼓励学说礼貌用语,体验交流的乐趣。
表演延伸:森林小剧场(7分钟)
邀请幼儿上台,在“蹦蹦床”道具旁表演故事片段,教师旁白,其余幼儿当“小观众”鼓掌。表演结束后总结:“好朋友要一起分享玩具,这样大家都会开心哦!”
四、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故事手偶和绘本,供幼儿自主创编对话、表演故事。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感知不同材质物品在“蹦蹦床”上的弹跳现象,知道“软的物品弹得低,有弹性的物品弹得高”。
能动手操作,尝试将物品分类(能弹高、弹得低),发展观察和分类能力。
对科学探索感兴趣,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型弹簧蹦蹦床(安全防护到位)、乒乓球、海绵块、毛绒玩具、塑料球等物品,分类记录表(贴有“高”“低”标记)。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过球类玩具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问题导入:什么会弹起来?(4分钟)
教师出示蹦蹦床和物品,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在蹦蹦床上,它们会弹起来吗?弹得高还是低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实验探索:蹦蹦床小实验(12分钟)
(1)幼儿分组实验:每组发放3种物品,轮流将物品放在蹦蹦床上轻压,观察弹跳情况。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乒乓球放在蹦蹦床上,一压弹得好高呀!海绵块呢?是不是弹得很低?”
(2)记录发现:教师出示分类记录表,带领幼儿将物品图片贴到对应的“高”“低”栏,如“乒乓球弹得高,贴在这里;海绵块弹得低,贴在这里”。
讨论总结:蹦蹦床的秘密(7分钟)
(1)分享发现: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如“我发现塑料球弹得高,毛绒玩具弹得低”。
(2)教师总结:“有弹性的东西,比如乒乓球、塑料球,在蹦蹦床上会弹得高;软软的、没有弹性的.东西,比如海绵、毛绒玩具,弹得低。蹦蹦床里藏着弹性的秘密哦!”
游戏巩固:找弹性物品(2分钟)
快速出示物品,幼儿抢答“弹得高”或“弹得低”,巩固对弹性现象的认知。
四、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不同弹性的物品(如弹簧、气球),供幼儿继续探索弹性变化。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蹦蹦床的彩色歌》欢快的旋律,愿意跟着音乐拍手、跳跃。
能根据歌词内容,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红色、黄色、蓝色”蹦蹦床的样子,发展肢体表现力。
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蹦蹦床的彩色歌》音频、红色、黄色、蓝色“蹦蹦床”图片(贴在地面),彩色手环(红、黄、蓝)。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三、活动过程
颜色导入:彩色蹦蹦床(3分钟)
教师出示彩色“蹦蹦床”图片,提问:“看,这些蹦蹦床是什么颜色的?有红色、黄色、蓝色,真漂亮!今天我们要唱一首关于彩色蹦蹦床的歌哦!”
学唱歌曲:蹦蹦床的彩色歌(10分钟)
(1)欣赏歌曲:播放音频,教师边唱边做动作(唱“红色蹦蹦床”时,双手比“红”字手势并跳;唱“黄色蹦蹦床”时,双手比“黄”字手势并跳),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学唱歌曲:分句教唱,重点教唱“红色蹦蹦床,跳呀跳;黄色蹦蹦床,摇呀摇;蓝色蹦蹦床,笑呀笑”,鼓励幼儿跟着音乐拍手跟唱。
动作表演:彩色小舞者(10分钟)
(1)分发手环:给幼儿戴上红、黄、蓝三色手环,对应不同颜色的“蹦蹦床”。
(2)分组表演:播放音乐,戴红色手环的.幼儿站在红色“蹦蹦床”图片旁,边唱边跳,做“跳呀跳”的动作;黄色手环幼儿做“摇呀摇”,蓝色手环幼儿做“笑呀笑”,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感受音乐节奏。
互动结束:彩色大合唱(2分钟)
全体幼儿围成圈,跟着音乐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活动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提供彩纸、蜡笔,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彩色蹦蹦床”,并创编歌词,如“绿色蹦蹦床,转呀转”。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9
一、活动目标
知道玩蹦蹦床时的安全规则,如“不推挤、不翻跳、大人陪同”。
能判断玩蹦蹦床时的危险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愿意遵守安全规则,体验安全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情景图片(正确玩蹦蹦床:排队跳、轻轻跳;危险行为:推挤、翻蹦蹦床)、安全儿歌《蹦蹦床安全歌》、“安全小卫士”徽章。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蹦蹦床的`生活经验。
三、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蹦蹦床的小麻烦(4分钟)
教师出示情景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片里的小朋友在玩蹦蹦床,他们做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危险行为。
讨论学习:安全玩蹦蹦床(10分钟)
(1)分析图片:逐一讲解图片内容,对比正确与危险行为:“排队跳不推挤,大家都安全;推来推去会摔倒,很危险!”“轻轻跳、不翻边,蹦蹦床不会坏,我们也不会受伤。”
(2)总结规则:和幼儿一起梳理安全规则,用简单的语言概括:①排队玩,不推挤;②轻轻跳,不翻边;③要大人陪着玩;④身体不舒服不玩。
儿歌巩固:安全小卫士(8分钟)
(1)学习儿歌:教幼儿念《蹦蹦床安全歌》:“蹦蹦床,真好玩,排队等候不推挤。轻轻跳,慢慢落,安全规则要记牢。大人陪,不翻边,做个安全小卫士!”,边念边做动作(排队手势、跳跃动作)。
(2)情景判断:教师说情景,如“小明在蹦蹦床上推小朋友,对吗?”,幼儿用“对”或“不对”回答,答对的幼儿授予“安全小卫士”徽章。
承诺结束:安全约定(3分钟)
组织幼儿一起说:“我是安全小卫士,玩蹦蹦床遵守规则!”,并发放徽章,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遵守安全规则。
四、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发放《蹦蹦床安全须知》,请家长配合,在幼儿玩蹦蹦床时提醒安全规则,巩固安全意识。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 10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认识蹦蹦床的基本构造和安全规则,了解蹦跳对身体的好处。
技能目标:
通过蹦跳活动,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蹦蹦床(或替代物:软垫、弹簧垫等)
安全护具(如护膝、护肘)
音乐设备及欢快音乐
奖励贴纸或小奖品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简单蹦跳的经验。
教师提前检查蹦蹦床的安全性,确保无破损或松动。
环境准备:
布置宽敞、安全的活动场地,移除障碍物。
地面铺设软垫以防摔倒。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玩过蹦蹦床吗?蹦蹦床是什么样子的?在上面跳感觉怎么样?”
播放音乐:
播放欢快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操(如头部、手臂、腿部拉伸),激发兴趣。
2. 基本环节(15分钟)
认识蹦蹦床:
教师展示蹦蹦床,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弹簧、软垫等)。
讲解安全规则:“双手扶稳栏杆”“不推挤小朋友”“跳的时候脚并拢”等。
示范与练习:
教师示范正确蹦跳姿势(双脚并拢,微微屈膝,轻轻起跳)。
幼儿分组轮流上蹦蹦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游戏“小兔蹦蹦跳”:
规则:幼儿扮演小兔,听音乐节奏蹦跳,音乐停时快速找到“胡萝卜”(软垫)蹲下。
增加难度:加入障碍物(如小跨栏),要求幼儿绕过障碍后继续蹦跳。
3. 结束环节(5分钟)
放松活动:
播放轻柔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操(如拍打腿部、深呼吸)。
总结与奖励:
教师提问:“今天在蹦蹦床上跳得开心吗?谁跳得最勇敢?”
为表现优秀的幼儿颁发贴纸或小奖品,鼓励所有幼儿:“你们都是勇敢的小蹦跳家!”
四、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带幼儿到户外公园的蹦床区体验,巩固安全蹦跳的技能。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引导幼儿画“我心中的蹦蹦床”。
日常渗透:
在户外活动时,组织“跳格子”“袋鼠跳”等游戏,持续锻炼腿部力量。
五、安全注意事项
蹦蹦床周围需有教师或成人监护,避免幼儿推挤或同时多人跳跃。
检查幼儿是否穿好防滑袜,避免滑倒。
关注体弱或胆小幼儿,鼓励其逐步尝试,不强迫。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蹦蹦床教案08-24
小班教案快乐的蹦蹦床反思12-23
幼儿园中班体育公开课教案《蹦》09-25
大班语言快乐的蹦蹦床教案10-06
蹦弹球散文09-07
关于蹦床作文12-0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含反思12-19
大班游戏教案《蹦蹦床上的字宝宝》12-16
大班游戏蹦蹦床上的字宝宝教案07-25
玩蹦蹦床作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