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时间:2025-06-20 13:46:26 银凤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身段大小适宜?

  16、白鹭(实在)是觅食(钓鱼图)

  〈赞美之情〉韵味无穷的诗栖息(瞭望图)

  飞行(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2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白鹭

  2、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合作交流。

  9、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4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新课教学

  X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出示PPT。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读词

  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

  (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些,太不寻常.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2、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2、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

  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问题:白鹭真的在“望哨”吗。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

  ①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么闪烁晶莹。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

  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

  ②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

  四、精读课文,真深入研究。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①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②它的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②白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③白鹭不会唱歌,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吗。为什么。

  作者不这样认为。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到的是白鹭的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

  五、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与白鹭相关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白鹭 觅食图

  瞭望图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愿,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绝美的外形,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六至九小结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提名。

  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句子上做上记号。

  在欣赏钓鱼图时。

  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慢慢地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此时我在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将意识到: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在欣赏“瞭望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登高到底是干什么呢。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瞭望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

  欣赏“低飞图”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在课堂上,我用精当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一次又一次为学生营造了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品味语言做了很好的铺垫。

  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殿堂,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语言文字意境。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赞美白鹭。

  由于教师语言的诗化,适时的引导,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达被引发,因而他们能情不自禁地出口成诗了。

  虽然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脱离了我的教案,就有些慌乱,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的不够,在教学机制上,我觉得还是很欠缺的,总之叫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会认 “鹭、嫌” 等 6 个生字,会写 “素、宜” 等 10 个生字,理解 “精巧、适宜” 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描写外形和生活场景等方法表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白鹭的外形美和生活场景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

  理解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描写外形和生活场景等方法表现白鹭的美,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 分钟)

  多媒体展示白鹭的高清图片,包括白鹭在水田中觅食、在枝头栖息、在空中飞翔等不同姿态的画面,同时播放轻柔的鸟鸣声,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对白鹭的初步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白鹭的特点,如外形、颜色、动作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白鹭的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如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白鹭的形象,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7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正音纠错。重点强调 “蓑” 字的读音是平舌音 “suō”,“喙” 字的读音是 “huì”。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 “精巧、适宜” 等简单易懂的词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对于 “蓑毛、长喙、流线型结构” 等较难理解的词语,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对于 “嗜好” 一词,先让学生猜猜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开展生字书写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素、宜” 等生字,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如 “素” 字的上半部分是 “主”,下面是 “糸”,不要写成 “系”;“宜” 字的宝盖头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学生在练习本上临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三)精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20 分钟)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句话,体会作者对白鹭的总体评价,明确文章围绕 “精巧” 展开描写。

  学习第 2 - 5 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精巧?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从颜色方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通过具体描写白鹭的蓑毛、长喙、脚的颜色,突出其颜色搭配的协调、和谐之美。

  从身段方面:“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白鹭身段的大小、颜色的浓淡都恰到好处,体现了白鹭外形的精巧。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白鹭的精巧。出示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与白鹭进行对比,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种鸟给人的不同感受。理解作者通过对比,突出白鹭 “精巧” 的写作手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读出白鹭外形的精巧之美,可采用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学习第 6 - 8 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这几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思考:作者描绘了白鹭的哪几幅生活画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水田钓鱼图、枝头瞭望图、黄昏低飞图。

  深入学习 “水田钓鱼图”。

  指名学生朗读相关语句,思考:这一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美?

  引导学生抓住 “站着钓鱼” 这个拟人化的词语,体会白鹭的悠然自得;通过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这一比喻句,感受白鹭与水田构成的画面之美。

  让学生模仿白鹭 “钓鱼” 的动作,想象自己就是那只白鹭,身处美丽的水田之中,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白鹭的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白鹭的悠然和画面的优美。

  自主学习 “枝头瞭望图” 和 “黄昏低飞图”。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自主阅读,圈画出描写白鹭动作、姿态的词语,体会其中的美。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句话,体会白鹭站立枝头的悠然之态,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 “黄昏低飞图”,引导学生通过 “偶尔”“低低地” 等词语,感受白鹭飞行时的轻盈和画面的诗意。

  组织学生配乐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画面的意境美。

  (四)总结全文,深化情感(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说白鹭 “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组织学生全班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白鹭的外形美、生活场景美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

  教师总结:白鹭的外形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姿态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像一首诗;同时,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白鹭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也让白鹭成为了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白鹭的美。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背诵并默写《白鹭》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仿照《白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运用对比、描写外形和生活场景等方法,写一篇短文,突出这种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

  白鹭

  精巧的诗

  外形美:颜色 身段

  生活场景美:水田钓鱼图 枝头瞭望图 黄昏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六、教学反思

  在《白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指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白鹭的外形和生活场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句话的含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深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此外,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描写动物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白鹭》说课稿08-2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7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0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3

《白鹭》教案范文09-02

《白鹭》精品教案09-22

白鹭小学作文06-24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9-08

2017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0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的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