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1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谷雨”的集中活动以“雨生百谷”这一节气含义作为核心,展开介绍了谷雨时节多雨的气候特点、“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活动,并结合《谷雨到了》的节气故事视频、“种豆子”的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谷雨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知道谷雨前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能够与同伴合作种植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农作物有一定认识。
课件准备:“农作物”组图;《谷雨到了》故事视频;《种豆子》手工视频;
纸面教具:《种植牌》;《种植记录表》。
材料准备:各类豆子、铲子、土培容器、浇水工具。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农作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也可在本环节出示农作物,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农作物你都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种出来的)
——哪个季节比较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呢?(春季)
播放故事视频《谷雨到了》,引导幼儿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活动建议:教师可重复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从视频里寻找答案。
——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候,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打算去田野间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农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绍了哪个节气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几个节气?(最后一个)
——为什么谷雨到了,适合播种农作物?(天气变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农作物)
小结: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天气变暖和了,雨水也变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农作物,所以“种瓜点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1.师幼互动,了解幼儿有关种植豆类的已有经验。
——谷雨到了,我们也来种一种豆子吧。你种过豆子吗?
——你知道种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准备吗?
2.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种豆子前要准备什么呢?
——具体的步骤你都记住了吗?
3.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教师演示种植,引导幼儿巩固种植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种植的步骤,幼儿回答一个步骤后,教师演示一个步骤。
——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帮老师回忆一下种植豆子的步骤吧。
在小组内发放种植工具、纸面教具《种植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种植各类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1.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种植工具及不同种类的豆子,如黄豆、绿豆、花生、蚕豆等。
2.带领幼儿到种植区,按小组进行种植。
3.分发纸面教具《种植牌》,请幼儿做好标记插放至盆栽中。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种植区,投放种植工具和纸面教具《种植记录表》,请幼儿照顾、记录豆子们的生长。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在家探索更多有关种植豆子的方法,通过拍照进行记录、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赏牡丹”的习俗,家长可在谷雨前后带幼儿摘茶、赏牡丹。
3.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谷雨节气: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附【故事】
谷雨到了
奇奇:下过雨的田野真舒服啊。
妙妙:奇奇你看,田里有人在劳动呢,我们去看看吧。
奇奇:农民伯伯,您在做什么呀?
农民:谷雨到了,我们在播种呢。
奇奇:谷雨?是什么?
农民: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表示这个时节天气变暖和了,雨水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各种农作物。
妙妙:哦……我想起来了,爸爸说过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咬字清晰、念慢一些)
农民:哈哈哈,对的。瓜和豆都指农作物。每年谷雨前后,农民们就会开始种植玉米、黄豆、花生、黄瓜、南瓜……盼望着丰收的到来。
奇奇:哎,又下雨了!
妙妙:太好了,田里的农作物们喝饱水一定可以长得更好。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谷雨节气有观赏牡丹花的习俗。
2、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并用语言表述。
3、感受牡丹花的美,愿意爱护牡丹花。
重点难点
重点: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古人和现代人赏牡丹的图片各一张,相机、ipad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谷雨节气有赏牡丹花的习俗
教师出示游人在赏牡丹花的照片,师:今天早晨我发现公园里的人很多,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出示一张古人赏牡丹的图片,师:这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在干什么?
小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古代人和现代的人在谷雨节气这天都会观赏牡丹花。我们也去公园中观赏牡丹花吧。
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山公园中的牡丹园观赏牡丹花,出发前提出出行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
(1)幼儿观察牡丹花花朵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师:公园中的牡丹花有哪些颜色?你看到过其他颜色的牡丹花吗?牡丹花的花朵什么样?像什么?牡丹花有香味吗?
小结:牡丹花的花朵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每一朵花都有好多层花瓣,花朵是圆形的,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香味。
(2)幼儿观察牡丹花花叶的颜色和形状?
师:牡丹花的叶子什么样?像什么?和你的.小手比一比。
小结:牡丹花的叶子是大大的,像一个手掌,像一把小扇子…
(3)幼儿用相机和 ipad 记录自己喜欢的牡丹花
3、引发幼儿爱护牡丹花的情感
请园林叔叔向幼儿宣传爱护牡丹花的做法:牡丹花很漂亮,我们小可以用眼睛看,用相机把漂亮的牡丹花照下来,可以闻一闻,但是千万不能用小手摸,因为手上有小细菌,小细菌会使牡丹花生病,生病了牡丹花就谢了。
4、师生交流观赏牡丹花时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带领幼儿回到班级中,将幼儿记录的牡丹花照片滚动播放。
师:这是谁拍摄的牡丹花?你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哪里?或你觉得它哪里最美?
换问法:这朵牡丹花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们猜猜这是谁拍摄的?等延伸活动:
幼儿欣赏感受牡丹花的美后,尝试用多种材料颜料、毛笔、毛刷、报纸团、海绵、瓶底、自制粉扑等多种材料作画表现牡丹,进一步感受牡丹的美。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有四个巧妙之处:
第一: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比一比,通过亲身感知去认识牡丹花,解决活动的重点认识牡丹花的外形特征。
第二:引导幼儿分层次有目的的观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时间较短,观察外形特征时分两次去观察,一次观察花朵,一次观察花叶,幼儿带着观察目的有效的观察,对牡丹花外形特征的认识更加充分。
第三:通过电子设备辅助幼儿表达。幼儿不仅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幼儿通过电子设备相机、ipad 等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收获,结合图片进行表达与分享。
第四:巧妙利用园林叔叔。通过边看园林叔叔的修剪照顾牡丹花边听园林叔叔讲解爱护花草的知识,幼儿体会到了园林叔叔的辛苦同时会激发幼儿爱护牡丹花及身边的花草。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学生能够知道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和与农业的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谷雨节气的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谷雨节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相关物品,如谷雨茶、五谷杂粮等。
3、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种子、花盆、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谷雨节气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节气吗?谷雨节气有什么特点呢?”
二、了解谷雨节气
1、讲解谷雨节气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展示谷雨节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谷雨节气的气息。
3、讲解谷雨节气与农业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探究谷雨习俗
1、讲解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如喝谷雨茶、吃五谷杂粮、赏牡丹等。
2、展示相关物品,让学生感受谷雨习俗的文化内涵。
3、组织学生讨论:“你们知道谷雨节气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你们家里是怎么过谷雨节气的?”
四、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种植花卉或蔬菜,体验农耕文化。
2、指导学生制作谷雨茶,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3、安排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
1、总结谷雨节气的特点和传统习俗。
2、强调谷雨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解、图片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传统习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体验了农耕文化的乐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征。
2.了解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节气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
1.节气知识:介绍谷雨节气的时间、气候特征等。
2.节气习俗:介绍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节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活动,如制作谷雨饼、画谷雨图等。
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谷雨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征。
2.讲解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组织学生进行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谷雨节气的意义,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学反思:
谷雨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谷雨节气的自然气息和文化氛围。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一、谷雨节气的含义与特点
1、介绍谷雨节气的含义,即“雨生百谷”之意,强调此时降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
2、描述谷雨节气的特点,包括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农作物生长旺盛等。
二、谷雨节气的习俗
1、讲述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如摘谷雨茶、吃春、赏花、祭海等。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含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
1、观察记录:让学生观察谷雨节气期间自然界的变化,记录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剪纸牡丹、谷雨节气卡片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种植花卉、蔬菜等农作物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节气知识,引出谷雨节气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
1、教师讲解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谷雨节气的自然景象和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谷雨节气的特点。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项活动进行实践。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总结提升
1、总结谷雨节气的知识点和实践活动的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责任感。
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谷雨节气的知识和习俗,增进家庭间的文化交流。
2、鼓励学生创作与谷雨节气相关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实践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谷雨节气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节气的时间和特点。
2.了解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民间传统。
3.培养学生对节气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传统节气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
1.节气介绍: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2.节气习俗:介绍谷雨节气的一些民间习俗,如祭祀土地神、赛龙舟、踏青等活动。
3.节气故事:讲述与谷雨节气相关的传说或故事,如《谷雨祭土地神》等。
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节气的.时间、特点、习俗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的相关知识。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与谷雨节气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节气的内容和意义。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谷雨节气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1.介绍谷雨节气的时间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的意义和作用。
2.介绍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民间传统,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在民间的重要性。
3.讲述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谷雨节气的了解和感受,加深对节气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谷雨节气的时间、特点、习俗和传统,增强对传统节气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节气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节气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7
教学目标:
1、
2、
3、
4、
5、
教学重难点:
1、
2、“谷雨”节气的含义。
3、谷雨“三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2、
3、
4、
(设计意图:节气知识与数学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加深对节气的理解。)
二、谷雨简介
学生知道什么是24节气后,开始引入谷雨节气,告诉学生谷雨节气的大体时间,出示今年的万年历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一天是谷雨。接下来,向学生介绍“谷雨”的意思。(篇幅有点长,如果老师读,学生不会动脑,也不感兴趣,所以此处让学生读。)
三、学习关于“谷雨”节气的其他知识。
1、学习什么是“三候”?学生如果不明白,可以简单介绍“三候”的意思,然后具体到“谷雨”节气的“三候”有哪些,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会对“三候”有初步的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对这个陌生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学习谷雨谚语。
每一个节气农伯伯都自己编了一些顺口溜,这些顺口溜被叫做“谚语”,一般谚语与天气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关。展示几个意思简单的'谚语,并做简单解释,学生比较感兴趣。
3、
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图片,学习谷雨习俗之一——吃春。
4、
展示谷雨期间开花的一种植物——牡丹
向学生展示牡丹花的图片,告诉学生牡丹花是中国的国花,明朝著名的诗人唐寅曾画过牡丹,并写过一首关于牡丹的诗。关于唐寅,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过唐寅写的《画鸡》这首诗,知道唐寅既擅长画画又擅长写诗。所以学生对这首陌生的诗并不会抵触。对古诗的意思做简单解释,然后留作作业。(设计意图:此处是与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
此处挑选了两个我们熟知的习俗。
四、作业设置
1、让家长帮忙从网上找出唐寅的《牡丹图》这首诗,背诵。
2、用A4纸画一画牡丹,并配上这首诗,制作一张诗配画。(可以学唐寅画扇形图,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格式,比比看,谁的设计最美观。)
3、家里种有香椿的同学,与家长一起用香椿做一道菜。
4、有种植条件的同学可以和家长一起种一种棉花,记录种植过程。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和习俗。
2.培养学生的节气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谷雨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点。
2.了解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节气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谷雨节气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和气候特点。
二、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三、活动(25分钟)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谷雨节气的意义和庆祝活动,每组设计一个庆祝活动方案。
2.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设计的庆祝活动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谷雨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播种、浇水等。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谷雨节气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珍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谷雨节气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谷雨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谷雨节气的含义和习俗,培养了他们的节气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9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谷雨节气的气候特点、农事活动及文化习俗,理解“雨生百谷”的含义。
技能目标:掌握水墨画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尝试用点、线、面表现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
情感目标: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材料:水墨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水桶)、谷雨主题图片(春雨、农田、牡丹花)、轻音乐《春江花月夜》。
经验:幼儿已接触过简单水墨画,对谷雨节气有初步认知。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春雨声效,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谷雨时节有什么特别之处?”
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谷雨时,农民伯伯在做什么?为什么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水墨技法示范(10分钟)
背景:用淡墨横扫宣纸,表现朦胧春雨。
农田:侧锋画波浪线,表现起伏的田埂。
农作物:点画豆苗,用浓墨点出雨滴。
装饰:添加红色牡丹花(用侧锋画花瓣,点染花蕊)。
工具介绍:演示毛笔的'握法,强调“笔尖蘸墨,侧锋扫线”的技巧。
分步绘画:
幼儿创作(15分钟)
分发材料,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毛笔蘸墨,画出你心中的谷雨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调整笔触,如:“试试用笔尖轻轻点,雨滴会更小哦!”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将作品贴在展示墙,邀请幼儿介绍:“我画了谷雨时的雨和豆苗,因为农民伯伯说这时候种豆子长得快!”
教师总结:“大家的画里都有雨和植物,说明谷雨真的让万物生长!”
活动延伸
家庭任务:与家长共读谷雨儿歌《春雨沙沙》,用彩泥制作“谷雨农田”模型。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水墨画工具,鼓励幼儿创作“谷雨三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10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谷雨时节的种植习俗,知道豆类作物的生长条件。
技能目标:学习用水墨画记录种植过程,掌握“观察—绘画—标注”的记录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耐心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材料:豆种(黄豆、绿豆)、种植容器(小花盆、塑料盒)、水墨画工具、种植记录表(含日期、天气、生长情况栏)。
经验:幼儿已参与过简单种植活动。
活动过程
种植体验(10分钟)
选种:展示豆种,提问:“哪种豆子适合谷雨种?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大小、颜色。
播种:分组发放材料,示范步骤:“先松土,挖小坑,放2颗豆子,盖薄土,浇水。”
养护:讨论养护方法:“豆子需要阳光吗?每天浇多少水?”
水墨记录示范(8分钟)
用淡墨画花盆轮廓,侧锋扫出土壤纹理。
点画豆子(用浓墨点小圆点),侧锋画浇水的水滴。
标注日期和天气(用简单符号,如太阳、雨滴)。
观察:引导幼儿观察刚播种的豆子:“土里有什么?豆子在哪里?”
绘画:
幼儿记录(12分钟)
分发记录表和水墨工具,鼓励幼儿记录种植瞬间:“把你看到的豆子和浇水的样子画下来。”
教师指导:“豆子要画小一点,水滴可以用侧锋扫出来哦!”
分享与延伸(5分钟)
邀请幼儿展示记录表:“我画了豆子在土里,还画了浇水的水滴!”
布置长期任务:“每天观察豆子,用水墨画记录它的变化,下周我们比比谁的豆子长得高!”
活动延伸
科学区:投放放大镜,观察豆子发芽过程,记录“豆芽生长日记”。
语言区:阅读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讨论植物生长的奥秘。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 11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谷雨赏牡丹的习俗,知道牡丹是“谷雨花”,感受其文化寓意。
技能目标:学习用水墨画表现牡丹的形态特征,掌握“浓淡相宜”的用墨技巧。
情感目标:激发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化自豪感。
活动准备
材料:牡丹图片或视频、水墨画工具、轻音乐《高山流水》、红色和绿色颜料。
经验:幼儿已接触过花卉写生。
活动过程
文化导入(5分钟)
播放牡丹视频,提问:“这是什么花?为什么谷雨时要赏牡丹?”
讲述传说:“古代有位皇帝奖励造字的仓颉金人,但他只要五谷丰登,玉帝便让谷雨时节下雨,牡丹也在这时盛开,象征富贵和平安。”
观察与讨论(8分钟)
展示牡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牡丹花有几层花瓣?叶子是什么形状?”
讨论表现方法:“怎么用毛笔画出层层花瓣?用淡墨还是浓墨?”
水墨写生示范(10分钟)
花蕊:用浓墨点出花蕊中心,侧锋扫出细长花丝。
花瓣:调淡红色,侧锋画外层大花瓣,再蘸浓红色画内层小花瓣,表现层次感。
叶子:用深绿色侧锋画叶片,笔尖蘸浓墨点叶脉。
幼儿创作(12分钟)
分发材料,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试试用不同深浅的红色画花瓣,让牡丹更鲜艳!”
教师指导:“花瓣要从中心向外画,叶子可以画大一点哦!”
作品欣赏与评价(5分钟)
将作品贴在展示墙,邀请幼儿评价:“你最喜欢哪朵牡丹?为什么?”
教师总结:“大家的牡丹颜色鲜艳,花瓣层层叠叠,就像真的花一样!”
活动延伸
家庭任务:与家长共制“牡丹书签”,用水墨画牡丹并剪下粘贴在硬卡纸上。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牡丹园,实地观察并写生。
【中班谷雨节气水墨教案】相关文章:
谷雨节气教案07-10
2025谷雨节气教案04-10
谷雨节气教案(通用9篇)04-15
2025谷雨节气教案(精选9篇)04-09
谷雨节气教案(通用15篇)10-11
谷雨节气经典祝福说说 关于谷雨节气的祝福12-03
谷雨节气的由来03-10
谷雨节气古诗10-10
谷雨节气祝福07-04
节气谷雨散文经典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