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02 08:56:32 少芬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以下是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1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2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中,大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长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观念”,其内容要求明确指出“提供长度的、容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长度是否相等或容积是否相等”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此活动。

  我设计的出发点有二:1、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多种变式和干扰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2、让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活动一开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淘气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闯进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只有聪明勇敢的人才能顺利闯关,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其次,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最后,出示小兔子赠送的礼物,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相同长度的线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但它的长度量不变。

  在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参与,兴趣较高,而且,在不同环节都能通过自己动手在充分操作大量的操作材料之后得出正确结论,课件也始终引导着幼儿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对长度守恒有了环环跟进的认识。

  不足之处在于,每个环节都使用了不同的材料,材料虽然显得丰富,但大量的材料干扰了幼儿的思维,反而不利于幼儿对长度守恒的理解,在材料的设置上可考虑,使用简单且很具教育意义的材料,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不繁琐,这样更利于幼儿操作和思考——同一材料的长度守恒。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3

  近日,我发现班级幼儿在看动画片时对一些数字很敏感,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7以内数的守恒》这个数学活动,创设了带领幼儿去参观果园、智力乐园为情境,让幼儿感受数的守恒现象的有趣。在活动中整个环节比较清晰。但是存在了一些不足:

  一是目标上的把握比较不足,对于数的守恒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二是第一个复习环节游戏“摘果子”让幼儿拿出跟老师数字对应的数量苹果(苹果大小不一)比较不好验证,可以让幼儿到桌子上摆,这样老师更能清晰的验证,而且幼儿也能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是老师提问的问题比较没有针对性,导致幼儿一直在找物品的不同。

  四是最后小结的时候,应该把前面三张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不同的PPT汇总成一张,让幼儿更清楚的区分,教师对这张进行小结比较有效。

  五是操作材料还需要再细致的思考设计更符合本节课《7以内数的守恒》。

  六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4

  本次活动总体来看,由于以故事开头,以儿歌结尾,数学活动结合了语言形式,孩子们感到新鲜,参与的积极性挺高,接受认知也比较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个别孩子,动手能力弱,在测量和记录时有误差。对于这些孩子,之后要单独辅导,不要让孩子对概念产生误解。

  (2)本次数学活动的节奏把握的不好,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多,我的心里总是怕讲不完,前面讲的快,有点赶有点紧,而后面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节奏有点慢,孩子们交流的是开心,但是活动的纪律,放的有点散,有点乱了,活动的`时间有点超时。

  (3)送小兔回家后,马上小结测量的结果。这样的过渡有点突然,应该在语言的衔接上再自然点。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在《指南》的引导下,通过培训,在老师和各位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虚心向别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了教好孩子,自己将不断努力,接受新形势的挑战。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5

  在本次大班数学守恒教学活动中,我以 “图形变变变” 为主题,引导幼儿探索物体数量、形状的守恒现象。活动前,我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幼儿参与热情较高。但在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因图形切割重组后外观变化,忽视数量本质,如将圆形黏土分成小块后,部分幼儿认为数量增多。这反映出我在引导幼儿关注守恒核心要素时不够深入,未充分利用对比观察帮助幼儿理解。

  教学方法上,虽采用了游戏化教学,但形式稍显单一,未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幼儿的需求。例如,对抽象思维较弱的幼儿,缺乏更直观、具象的.引导方式。后续教学中,我将增加多感官体验活动,如通过触摸、计数等方式,强化幼儿对守恒概念的理解;设计分层任务,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适宜挑战,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6

  本次以 “液体魔法” 为主题的守恒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感知液体量的守恒。活动中,我利用高矮不同的杯子进行液体倾倒实验,幼儿被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积极参与讨论。但在总结环节,幼儿难以用准确语言表达守恒原理,说明我在前期概念渗透和语言引导方面存在不足,未帮助幼儿建立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体系。

  此外,活动延伸环节不够丰富,仅停留在课堂实验,未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例如,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倒水、分食物等场景中的守恒现象。后续教学中,我将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通过提问、示范表述等方式,提升幼儿逻辑表达能力;同时设计家园共育任务,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守恒现象,实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有效联结,增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7

  在 “积木大作战” 守恒教学活动中,我通过积木排列变化引导幼儿理解数量守恒。活动中,我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幼儿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但小组指导不够均衡,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主导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度低,未实现全员深度探索。

  教学评价环节,我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幼儿自评与互评,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思作用。未来教学中,我将优化分组策略,依据幼儿能力差异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每位幼儿都有表达与操作机会;丰富评价形式,引入幼儿自我评价表和同伴互评环节,引导幼儿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对守恒概念的理解;同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针对性指导,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帮助其突破学习难点,让数学守恒教学真正实现 “以幼儿为本” 。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8

  在开展以 “图形守恒” 为主题的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反思。本次活动,我通过实物操作、图形拼搭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图形在分割、组合后,其本质属性保持不变。活动初期,利用彩色卡纸和积木进行演示,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对图形的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但在幼儿自主操作环节,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幼儿过于关注图形外观的'变化,忽视了图形的边、角等本质特征。例如,当把正方形分割成四个小三角形后,有幼儿认为图形不再是正方形,这说明我在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核心要素时不够深入。此外,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在讲解守恒概念时,使用了较多抽象词汇,导致部分幼儿理解困难。

  后续教学中,我将设计更多对比性操作活动,让幼儿在反复实践中发现图形守恒的规律;优化教学语言,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述帮助幼儿理解概念;同时,增加个别指导,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图形守恒的知识。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9

  本次以 “数量守恒” 为重点的数学教学活动,我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 “糖果分家”“玩具排队” 等情境,让幼儿感知物体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变化而改变。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课堂氛围活跃。

  然而,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在 “糖果分家” 游戏中,当糖果被分成不同堆或排列成不同形状时,部分幼儿仍会错误判断数量发生变化。这表明我在游戏设计时,对难度梯度把握不够准确,一开始就设置了较复杂的.变化形式,超出了部分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对幼儿的思维过程关注不足,未能及时追问幼儿判断的依据,错失了引导其深入思考的机会。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调整游戏难度,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帮助幼儿逐步建立数量守恒的概念;加强对幼儿思维过程的引导,通过提问、追问,鼓励幼儿表达想法,分析判断的合理性;还会增加生活场景的联系,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巩固数量守恒的认知。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10

  在开展 “液体守恒” 的数学教学活动后,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反思。本次活动,我借助不同形状的杯子、量杯等工具,让幼儿观察液体在不同容器中转移时,其体积保持不变。实验操作环节,幼儿充满好奇,纷纷动手尝试倒水、测量。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幼儿过于关注倒水的趣味性,忽视了对液体量变化的观察;在总结环节,幼儿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液体守恒的'原理。这反映出我在活动前的引导不够充分,未明确实验的观察重点;在活动后的总结提升环节,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未能帮助幼儿将直观经验转化为抽象概念。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提前明确实验目标和观察要点,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在总结时,运用图表、图示等方式,帮助幼儿梳理实验过程和结论,促进其对液体守恒概念的理解;同时,增加延伸活动,如让幼儿在家中观察用水壶倒水等现象,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及反思07-17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0的守恒》09-27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0-10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10-26

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教学反思10-09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05-22

大班数学教学的反思06-09

大班数学长度守恒活动教案08-13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的守恒教案04-28

大大班数学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