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课件,课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课件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 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 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入:东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 2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各段的名称。
2、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讲解教师与图片资料,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2、学会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和世界其它大河做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学会分析一条河流大小。
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课本长江水系图,提高学生识记地理事物及阅读水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对比教学、启发式教学
五、教时教具: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同时学生观看ppt(长江风貌图)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广大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6“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中四个问题。学生活动
(一)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找出它的发源地、注入什么海?老师提示:观看ppt总结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总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
学生活动
(二)教师提示: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老师根据ppt提问:学生齐声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两个城市)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教师讲解:(展示ppt)长江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等。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
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学生活动
(三)长江流经哪些地区?(从流经省区和地形区两方面看)
教师、学生总结: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播放ppt展示),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按中国地形地势图(播放ppt展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结合课本长江上游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
(四)教师提问:请用黒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教师、学生总结: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教师详解:雅砻江流经横断山区,在攀枝花市注入金沙江。
乌江是贵州省内第一大河。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其最大支流大渡河在乐山与其交汇,岷江最后由宜宾汇入长江。
沅江、湘江经洞庭湖注入长江。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黄土区土质疏松,中游流经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它成为四川省内携带泥沙最多的河流,最后在重庆市汇入长江。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由武汉汇入长江。
赣江经鄱阳湖注入长江。鄱阳湖是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
由此我们结合活动一中长江干流可知: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
(2)四个城市:(雅砻江)攀枝花、(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
(3)沅江、湘江和赣江经洞庭湖、鄱阳湖汇入。
转问
(一):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播放ppt)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七、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长度源头注入的海洋
2.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及各段别称
3.流经区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地形区
4、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5.主要支流和湖泊
课堂总结: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注人海洋、流域面积、流量、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长江的概况。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一、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 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
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位置”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学生读地图册P34—35地形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 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图8.19及图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
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
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3.自然条件
(1)地形:上游以高原、盆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为主
(2)河流:河湖众多,发达的长江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航运发达,上游水能丰富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AI]显示“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
①长江沿岸有哪些自然资源?
②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CAI]显示:
4.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耕地面积广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CAI]显示:
1.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1)“H”型的经济格局
[学生活动]读课本P77图8.22“‘H’形的经济格局”:
①沿海地带与西北内陆地区的各自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②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试说出沿江地带纽带作用的意义。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还具有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CAI]显示:
2.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及主要工业区”图,并参考课本P78第一段课文:
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部门是哪一个?
②长江沿岸江地带辐射的基础和条件、动力是什么?
2.显示“长江略图”(学生参看课本P78图8.23),在图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的名称;并用彩色笔描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河流由学生用绘图笔在屏幕上画出)
3.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选择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沿江地带四大港口城最西部的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3)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
(4)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
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沿线大力发展无烟行业————旅游业。
B.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C.长江沿线都可以发展内河航运业。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落差大发展水电业。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 4
一、说教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学习长江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开发河流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既是气候学习的延伸,也为下面学习水资源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掌握长江的干流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绘制长江简化图,并标出重要城市;了解长江是一座水能宝库,也是一条黄金水道,并分析其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与作用及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长江的水系特征,掌握长江的干流的水文特征;绘制长江简化图,并标出重要城市。难点为分析长江上游河段水能丰富以及人们把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能够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说学情
本阶段学生正处于积极思考的年龄,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同时,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这决定了学生一旦投入学习,就能够运用主观意志高效学习。因此,需要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法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利用生成性教学,师生共同成长。
四、说学法
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越俎代庖,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模型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可以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本课我主要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上课前,播放视频《我的祖国》,让学生获得长江的感性资料,并请同学分享源于长江的诗词、歌曲,然后请同学谈谈对长江的认识。通过直观感受长江的波涛澎湃,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艺术有紧密联系,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环节
1、自主阅读,探究长江概况
首先,阅读课本内容,及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以及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点等长江概况。接着,发挥想象,将长江简化为“W”形。请同学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江概况: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冬峰。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更有利于了解长江的概况,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教师以口诀形式进行总结,技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也让枯燥的知识具有趣味性。
2、小组讨论交流,探究长江水文特征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几个方面,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称为水文特征。其次,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讨论长江的水文特征,讨论结束,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①径流量: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大,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②结冰期;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亚热带,没有结冰期。学生学习长江水文特征之前,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水文特征,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长江的水文特征,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引导学生从共性到个性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3、小记者活动,探究“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组织小记者活动,分别请2~3个学生扮演记者,随机采访班级学生,让学生谈谈长江成为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原因,探讨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记者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长江流经了中国的三级阶梯,在每两级阶梯的交界处,由于落差大,水能丰富。由于长江水资源丰富,因此获得了“水能宝库”的美誉。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上游河段。长江除了蕴藏丰富水能,还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横贯东西,通航里程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时间长;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广阔的水运网,因此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成新授环节。通过小记者活动,丰富了课堂活动,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自由发言、讨论长江的治理
阅读课本内容、荆江治理图以及阅读材料,请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国家对长江的综合治理,重点探讨川江河段和“九曲回肠”的荆江。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
①兴建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道,且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②荆江蜿蜒蛇行,水位高,地势低,易积水,故在荆江设置进洪闸、控洪闸及节制闸,以便蓄洪;进行裁弯取直、退田环湖等措施,对荆江进行综合治理,防洪和航运效益显著。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必备能力,也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小组竞赛,巩固新知
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竞赛,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请学生复习长江水文特征及综合治理形式。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地理在生活中对于终身发展的意义重要作用。
(四)总结体会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有不同的收获。教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把各自的收货和感悟写下来,教师找个别同学来分享。及时总结课堂知识,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课上教学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应该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检测独立学习的效果。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设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长江对经济的影响,完成200字的文章,下节课分享。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安徽地理教学课件04-22
湘教版初中地理课件06-08
福建地理教学课件07-20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课件教案10-16
区域地理培训课件01-22
北京地理ppt课件03-15
地理课件教案:洋流02-2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件06-11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7-12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