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6 09:06:38 少芬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时间的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用耳朵去感受生活中的声音。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二、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

  师问: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的示意线作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歌曲速度较快,演唱时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是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一组学生唱歌,共同合作完成歌曲表现。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

  二、歌曲表演《这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

  1、聆听乐曲前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二、歌曲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提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听录音填画钟表。

  2、听教师范唱,随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老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嘀哒”要唱得整齐轻巧,“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5、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下课。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2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3——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在钟表店里》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乐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乐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3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在钟表店里》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演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对钟表形象的刻画,体会轻松愉悦的音乐情绪,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富有活力的声音演唱相关歌曲,准确把握节奏与音高,积极参与为歌曲伴奏、创编动作等音乐实践,增强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根据音乐主题即兴创编节奏、动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体会时间在音乐文化中的独特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节奏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区分不同音乐元素所描绘的钟表形象,学唱歌曲并准确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情感。

  难点:在演唱和音乐实践中,精准把握歌曲节奏、音准,深刻理解并通过音乐表达时间的流逝及珍贵,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与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播放一段包含各种时钟声音的音频,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本节课 “时间的`歌” 主题。

  聆听《在钟表店里》

  初听:播放乐曲《在钟表店里》,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听完后分享自己仿佛置身何处,听到了哪些声音。引导学生关注细、高、轻、短、快以及低、粗、长、慢的声音,思考它们分别可能代表什么。

  复听: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听到相同的音乐部分时举手示意,尝试讲述音乐描绘的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在相同乐段处用双手伸开模拟钟表里分针、秒针机械转动的动作,听到不同钟表的报时声时,配上相应动作,还可想象钟表店里工人工作的场景进行表演。

  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学唱歌曲:运用听唱法学唱《时间像小马车》,学生听录音跟唱,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感受旋律走向和音的高低变化。由于歌曲速度较快,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节拍重音,唱 “哒哒” 时运用舌尖动作,确保吐字清晰、省力。

  创编与表演:歌曲初步学会后,将学生分组,听录音创编歌曲动作,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哪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较为理想,哪种乐器声音类似马铃声、马蹄声,小马车奔跑的场景适合用怎样的声音伴奏,以及如何变换力度敲击乐器。分组汇报展示,一组同学表演动作,一组同学唱歌,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共同完成歌曲表现。

  编创与活动 - 传消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 “传消息” 活动,每组第一个同学创编四拍节奏并写在课本上,然后通过点手心的方式向后传递,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出并打出节奏,由其他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每小组轮流进行,根据节奏准确率确定优胜组,在课本上画五角星作为奖励。

  (二)第二课时

  猜谜导入:提出谜语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让学生猜物品。若学生猜不出,播放歌曲《这是什么》,让学生边听边用笔画出答案,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或表后,教师引导判断并展示优秀画作。

  演唱《这是什么》

  认识闹钟:教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让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强调闹钟是提醒我们作息的好伙伴。

  节奏练习:播放闹钟走的 “嘀哒嘀哒” 声和闹铃的 “当当当 —” 声,引导学生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读唱闹钟走的声音,用相对稍强、连贯的声音读唱闹铃声,进行两声部节奏练习。

  解决难点:针对 “50 50 5 -” 和 “20 20 5 -” 这两句不同音高的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完整演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思考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合适,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分小组进行歌曲表演,同学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歌唱及表演的能力。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故事引入:讲述每个小朋友都有小闹钟,它每天勤恳叫醒小主人,但有一天小闹钟坏了,小主人来修理,让学生听音乐判断是否修好,以及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并说明原因。

  初听感受:初听全曲,学生交流回答,有人认为修好了因为听到闹钟铃声,有人认为没修好因为结尾的滑音像弹簧跑出。鼓励学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再听分辨:再次欣赏乐曲,让学生听出闹钟走动声和铃声出现的次数,并在书上画出来,之后交流总结。

  总结归纳:结合歌曲和乐曲中闹钟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说说如何保护小闹钟、珍惜时间,教师总结时间如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将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最后,学生演唱《这是什么》和《时间像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编创与活动 -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能发声的物品,思考如何使其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并展示自己探索到的不同声音。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时间主题的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较好地掌握了歌曲演唱和节奏创编等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意表现应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乐器来表现时间主题的音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时间像小马车》《在钟表店里》等时间主题音乐作品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体会音乐中的时间元素,形成对时间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分辨不同音乐元素(旋律、节奏、音色等)在构建时间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艺术表现:通过演唱和表演时间歌曲,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节奏和动作展现时间的流逝和重要性,提升艺术表现力。准确演唱《时间像小马车》主旋律,模仿《在钟表店里》中的钟表声音。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结合时间的主题创作简单的节奏或旋律来表现时间的快慢或重要性,培养创意实践能力。尝试使用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为曲目创作伴奏或编排舞蹈。

  文化理解:了解时间在不同文化中的音乐表达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对时间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认识到音乐如何描绘和传达时间的抽象概念,以及钟表在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主题音乐作品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理解并表现时间的流逝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感受并表现两首曲目中时间流逝与钟表工艺的美妙。

  教学难点:在演唱和表演中,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同时用声音和动作展现时间的快慢或重要性。理解时间在不同文化中的音乐表达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和节奏,深入理解并表现曲目中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钢琴、PPT、多媒体设备、板书工具、打击乐器(串铃、响板等)、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及视频素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带有时钟滴答声的音频,提问:“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回答出时钟声。

  展示一些不同样式时钟的图片,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出时间的概念。

  总结:“时间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师,它一直悄悄地在我们身边流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的世界,聆听《时间的歌》。”

  (二)歌曲学习:《时间像小马车》(20 分钟)

  初听歌曲,播放《时间像小马车》音频,同时展示与歌曲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提问:“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感觉时间像小马车一样,跑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情绪,如欢快、活泼、迅速等。

  教师范唱,在钢琴的伴奏下,教师富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同时用拍手、跺脚等简单动作表现歌曲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动作感受节奏特点。唱完后,邀请学生一起模仿小马车 “哒哒哒哒” 的声音,用拍手打出节奏 XX XX | XX XX | X X X - | 。

  按节奏读歌词,出示歌词,教师拍手拍腿,示范按节奏读歌词,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在 “你我同坐一班车” 等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坐在时间的马车上的情景。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并回答:“大家都在干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在利用时间做不同的事,时间宝贵不能虚度。

  学唱歌曲,学唱第一段:

  教师钢琴弹奏,学生轻声跟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或与自己唱得不一样的地方。

  再次弹奏,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逐渐熟悉旋律。

  师生接唱,教师用手势划出旋律线(板书),在 1 = F 2/4 5 5 6 7 | 1 2 3 4 | 5 5 | 5 - | 处提示学生用渐强的声音唱,在 6 5 4 3 | 5 4 3 2 | 5 5 6 7 | 1 - | 处用渐弱的声音唱,表现小马车远近的声音变化。

  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并纠正发音、节奏和力度的.问题。

  学唱第二段:引导学生对比两段歌词,找出不同之处,重点练习不同的部分。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坐在小马车想做的事情,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然后完整演唱第二段。

  巩固演唱:全班完整跟伴奏演唱两段,男生演唱第一段,女生演唱第二段,然后交换。采用小马车图片遮挡部分歌词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进行完整演唱。

  打击乐器伴奏,提问学生:“小马车跑起来除了有哒哒声,还可能会有什么声响?” 引导学生回答铃铛声等,出示串铃,介绍并示范演奏方法,让学生尝试用串铃模仿铃铛声。用双响桶模仿马蹄声,邀请一名学生和教师一起领奏,其他学生拍腿,在 “哒哒” 声处加入伴奏,跟随音乐演奏。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演唱、一组使用响板、一组使用串铃为歌曲伴奏,营造唱、奏结合的欢乐氛围。

  (三)乐曲欣赏:《在钟表店里》(15 分钟)

  初听音乐,播放《在钟表店里》的完整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聆听,根据音乐展开联想,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并简单介绍作品,告诉学生这首管弦乐曲描绘了在钟表店里,工人在清脆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

  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部分:再次播放第一部分音乐,提问学生音乐的情绪怎样,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情景。引导学生熟悉哼唱主题旋律,并让他们用动作模仿听到的布谷钟声、摆钟、闹铃的声音,介绍摆钟相关的文化知识,总结这部分旋律情绪活泼、欢快,标记为 A 乐段。

  听赏第二部分:播放第二部分音乐,提问学生这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联想到什么。让学生用适合的图形或线条来表现音乐情绪,用柔和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抒情,引导学生感受这是钟表工人忙累后休息的情景,标记为 B 乐段。

  听赏第三部分:播放第三部分音乐,提问乐曲结束时听到什么声音,是几点钟了。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模仿听到的滴答声,引导学生发现这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似,标记为 A’。总结曲子的结构是 ABA’。

  完整复听,再次完整播放乐曲,当学生听到熟悉的旋律和声音时,鼓励他们用之前讨论的动作表现出来,跟随音乐律动。

  (四)课堂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珍惜时间呢?”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如按时起床不迟到、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时间等。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珍惜时间的观念落实到行动中。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时间像小马车》和《在钟表店里》这两首作品如何通过音乐展现时间的流逝和相关场景。

  再次强调时间的珍贵,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像珍惜美妙的音乐一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最后,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延伸

  课后让学生收集更多与时间有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聆听感受。

  鼓励学生根据本节课对时间的理解,创作一段简单的节奏或旋律,或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时间,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感受与时间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时间像小马车》《在钟表店里》等,体会其中的节奏、旋律与情绪,培养对音乐中时间元素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与强弱对比,并用恰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展现歌曲情境。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能用简单的动作或声音模仿乐曲中的钟表形象,增强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时间主题,运用所学的节奏知识,为《时间像小马车》创编新的歌词或为乐曲设计独特的节奏型伴奏。在欣赏《在钟表店里》后,尝试用绘画、故事等形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想象,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时间在音乐文化中的多样表达方式,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与情感,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主题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理解并表现出音乐中时间的流逝与珍贵。掌握《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歌曲;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主题与钟表声音。

  教学难点:在演唱和表演中,精准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变化,生动地用声音和动作展现时间的快慢。深入理解《在钟表店里》等乐曲所传达的复杂情感与丰富情境,体会时间在不同文化中的深层音乐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时钟滴答走动的声音,提问:“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回答出时间的声音。

  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时钟图片,如古老的摆钟、现代的电子表等,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时间的歌”。

  (二)歌曲学习《时间像小马车》(20 分钟)

  初听歌曲,播放《时间像小马车》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提问:“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引导学生描述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复听歌曲,再次播放音频,同时教师用拍手、跺脚等简单动作表现歌曲节奏,让学生跟着模仿,熟悉歌曲节奏型 “XX XX | XX XX | X X X - |”。

  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边唱边用手指画出旋律线,让学生感受音高的变化,如在 “5 5 6 7 | 1 2 3 4 | 5 5 | 5 - |” 处,引导学生用渐强的声音演唱,模仿小马车由远及近的感觉;在 “6 5 4 3 | 5 4 3 2 | 5 5 6 7 | 1 - |” 处,用渐弱的声音演唱,表现小马车渐渐远去。

  学生跟着教师逐句模唱,重点纠正发音和节奏不准确的地方。如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向前跑” 这句,要唱出小马车奔跑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分组练习,男生女生分组演唱,互相倾听并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习第二段歌词,让学生自己对比两段歌词的不同之处,思考歌词所表达的含义,明白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珍惜时间。然后完整演唱第二段。

  歌曲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用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中小马车奔跑的情景,如身体前倾、手臂摆动模仿赶马车的动作等,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并展示。

  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介绍串铃和响板,让学生尝试用它们模仿小马车的铃铛声和马蹄声,分组进行演唱与演奏的配合,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乐曲欣赏《在钟表店里》(15 分钟)

  初听乐曲,播放《在钟表店里》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提问:“听完这段音乐,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脑海中的场景,引出乐曲名称。

  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再次播放第一部分音频,提问:“这部分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听出如布谷钟声、摆钟摆动声等,鼓励学生用动作模仿听到的声音。

  欣赏第二部分,播放第二部分音频,让学生对比与第一部分的不同,提问:“这部分音乐和刚才的相比,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变得轻柔、舒缓,仿佛钟表工人在休息,鼓励学生用柔和的肢体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

  欣赏第三部分,播放第三部分音频,提问:“这部分旋律和前面哪部分相似?乐曲结束时你们又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发现与第一部分相似,结尾听到整点报时声等,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

  完整复听,播放整首乐曲,让学生跟随音乐,用之前创编的动作完整地表现乐曲内容,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

  (四)拓展与创作(10 分钟)

  引导学生结合时间主题,进行歌词创编。比如 “时间像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飘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 “时间之歌”,并在小组内分享演唱。

  让学生根据《在钟表店里》的音乐主题,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自己心中钟表店的场景,或者编写一个关于钟表店的`小故事,然后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时间像小马车》的演唱技巧、歌曲表达的珍惜时间的含义,以及《在钟表店里》的音乐特点和所描绘的场景。

  再次强调时间的珍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并用音乐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时钟道具、打击乐器(串铃、响板)、相关音乐音频和视频

  六、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演唱和表演、与小组同学合作等,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演唱与欣赏评价:通过学生演唱《时间像小马车》的表现,如音准、节奏把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听辨能力以及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歌词创编、绘画和故事编写等创意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时间主题的独特表达,肯定学生的努力与创意。

【《时间的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场景歌》教学设计10-26

对韵歌教学设计07-11

卖报歌教学设计09-15

上学歌教学设计09-08

《水乡歌》教学设计07-05

《上学歌》教学设计11-08

对韵歌教学设计10-27

《水乡歌》教学设计04-06

对韵歌教学设计10-25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