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6 10:56:01 晶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2、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一教时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梳理课文中太空生活的日常细节(如睡觉、洗漱、锻炼等),体会太空环境与地球生活的差异。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趣味性与严谨性。

  激发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太空生活细节,理解失重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描写。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宇航员在太空舱活动的视频(如漂浮、倒立吃饭),提问:“视频中哪些场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引出课题,激发探究欲。

  初读梳理

  (1)自主阅读课文,用表格梳理 “在太空中如何理家”:

  (2)小组合作补充表格,教师点拨 “失重” 这一核心影响因素。

  精读品析

  (1)聚焦典型语句:如 “在太空中,我从不翻身,除非特意去做。”“刷完牙后,我得把牙膏泡沫吐在纸上,然后装进垃圾袋。”

  (2)提问:“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引导学生体会 “生活化描写” 让科学知识更易懂,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

  拓展体验

  (1)“模拟太空挑战”:让学生尝试闭眼 “漂浮” 行走、用筷子夹气球(模拟失重下的物体控制),体会太空生活的'不便。

  (2)讨论:“宇航员为何要克服这些困难?” 升华对航天精神的理解。

  作业布置

  以 “如果我在太空” 为题,写一段 200 字的生活片段,要求体现太空环境特点。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失重环境对人体及生活的影响,提炼科学信息。

  学习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探究方法,培养逻辑思维。

  认识太空探索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增强对科学的敬畏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文本中提取失重对生活的具体影响,理解科学原理。

  难点:用科学逻辑解释太空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出示问题链:“为什么在太空睡觉不用枕头?为什么水不会往下流?为什么宇航员要每天锻炼?”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探究活动

  (1)“科学侦探” 任务:从文中找出与 “失重” 相关的现象,记录并分析原因。

  示例:

  (2)小组汇报,教师结合物理知识(重力、惯性)简要补充,避免过深讲解。

  现象:“食物要固定在餐盘上,否则会飘走。”

  原因:失重状态下,物体失去重力牵引,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对比分析

  (1)列表对比 “地球与太空生活的'科学原理”:

  (2)重点分析 “宇航员锻炼” 的必要性,链接课文 “每天锻炼两小时”,理解科学防护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

  补充材料:宇航员在太空的 “健康管理”(如骨质流失预防、心理调节),讨论:“太空生活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为 “太空厨房” 设计一种符合失重环境的厨具,并用文字说明设计原理。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通俗),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技巧。

  学习运用比喻、举例等手法,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体会作者在科学描写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文字背后的人文温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把握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

  难点:理解 “科学严谨” 与 “语言生动” 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文体导入

  提问:“这篇文章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为什么?”(明确:科学小品文,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

  语言品析

  (1)准确性:聚焦限定词,如 “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把身体洗漱完毕” 中的 “将近”,体会用词的严谨,避免绝对化。

  (2)生动性:赏析比喻句,如 “我的睡衣…… 像一件奇怪的连衣裙”,将太空睡衣的形态具象化,让读者易理解。

  (3)通俗性:对比专业术语与生活化表达,如用 “飘走” 代替 “处于失重状态下的位移”,体会作者 “化繁为简” 的表达智慧。

  仿写练习

  (1)任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在太空喝水”(提示:可写水的'形态、饮用方式)。

  (2)示例:“水像一颗透明的珍珠,我得张大嘴巴,小心地把它吸进嘴里,稍一用力,它就会调皮地从嘴角溜走。”

  情感挖掘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如 “在太空中,与家人视频通话是最幸福的时刻”。

  (2)讨论:“科学描写中加入情感,有什么作用?”(让文章更具感染力,体现宇航员的人性温度)

  作业布置

  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如彩虹、闪电),用科学小品文的风格写一段说明文字,要求语言准确且生动。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结合物理知识理解太空生活现象,联系语文文本分析表达特点。

  通过跨学科活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感受航天事业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物理知识解释课文中的太空生活现象,用语文视角赏析表达。

  难点:实现科学逻辑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过程

  跨学科情境

  出示 “太空生活研究任务单”,明确需结合物理(失重原理)和语文(文本分析)知识完成。

  分组探究

  (1)科学组:用示意图画出 “太空水滴运动轨迹”“宇航员漂浮原理”,结合课文内容标注关键点(如 “水呈球状” 对应课文描述)。

  (2)语言组:从课文中找出描述 “失重现象” 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如 “用‘舞蹈’形容宇航员移动,体现了什么?”)。

  成果融合

  两组合作汇报:科学组用原理解释现象,语言组用文本佐证并赏析表达,教师总结 “科学现象需要精准的语言传递”。

  人文拓展

  (1)播放宇航员在太空过春节的`视频,结合课文 “与家人联系” 的内容,讨论:“太空探索中,‘科学’与‘人文’哪个更重要?”

  (2)结论:二者相辅相成,科学保障生存,人文给予精神力量。

  作业布置

  制作 “太空生活手账”:左侧记录科学原理(如失重对睡眠的影响),右侧摘抄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并用彩笔装饰。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梳理课文中太空生活的注意事项,提炼实用信息,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指南” 策划,提升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体会太空生活的复杂性,增强对宇航员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转化为 “指南” 中的实用建议。

  难点:将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指南内容。

  三、教学过程

  任务导入

  情境:“假设你是航天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为新宇航员编写一本《太空生活入门指南》,请从课文中寻找素材。” 明确任务要求: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有条理。

  信息筛选

  (1)自主阅读,用不同符号标注 “必知事项”(如 “必须固定睡袋”)、“禁止行为”(如 “不能让水随意漂浮”)、“建议做法”(如 “每天坚持锻炼”)。

  (2)小组讨论,分类整理信息,形成指南的一级目录(如 “起居篇”“饮食篇”“健康篇”)。

  指南编写

  (1)分工合作:每组负责一个篇章,将课文内容转化为 “指南条目”。

  示例:

  (2)要求:语言简洁,加入表情符号或图示(如 “” 表示警告),增强实用性。

  起居篇:“睡觉时请将睡袋固定在舱壁上,避免因漂浮碰撞受伤。”

  健康篇:“每天需完成跑步、举重等锻炼,预防肌肉萎缩。”

  成果展示

  各组上台展示指南,其他组评价 “是否全面、易懂”,教师点评并补充课文外的知识(如太空辐射防护)。

  情感升华

  讨论:“编写指南时,你觉得宇航员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细致、耐心、坚韧),结合课文中 “繁琐的日常”,体会宇航员的不易。

  作业布置

  为指南添加 “心理调节” 篇章,结合生活经验,写下给宇航员的 3 条心理建议。

【在太空中理家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在太空中理家 教案教学设计08-11

在太空中理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30

在太空中理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20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2

在太空中理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9

《在太空中理家》阅读答案12-10

《在太空中理家》优秀说课稿10-05

《在太空中理家》教学实录(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在太空中理家(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09-08

在太空中理家(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