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任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任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3、结合讨论课后2题,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的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告示以及桃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告示”的图片),图上有什么?(公路、告示)这个告示,告诉了我们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1)那里的桃子真的能自己采吗?(2)真的是三里路吗?(3)真的有桃园吗?)
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你们想不想去看个究竟?(板书课题:信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完后,把结果告诉老师。
2、汇报初读所获。
3、思考: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
三、重点感悟。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
2、看看文中那些语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学生自学,画有关的语句,写体会。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交流。
(1)“告示”(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2)木桌上的留言。(“每篮桃子五元钱……放在箱子里。”)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你为什么感到高兴?(为桃园主人的信任而感到高兴。)
(3)自采桃子。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现在自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以及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沁人心脾”是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了吗?)师及时进行点拨引导。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指名读。(师之道:“沁人心脾”的香味,大家感受到了吗?谁愿意再来读这一句。“沉甸甸”的应该怎样读呢?为什么?)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哪?
(5)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讲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四、进一步升华中心。
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间小屋,那孩子那个木桌和那道木栅栏。
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读这一段。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齐读。
师: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你尝到过被人信任的喜悦吗?(讨论交流)
六、作业:
被人信任是喜悦的,而被人不信任(误解)是痛苦的,你有过被人信任或被人误解的经历吗?课下写一写。
信任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把人们引向桃林,采摘到丰富的果实,也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信任》。
2、出示告示牌(桃子—自采—三里路),问:这块告示牌有什么作用?
二、精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公路边打告示牌究竟把人们引向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把它划下来。(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划文章的中心句。
(2)汇报(指名读、齐读)。
2、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德。
(1)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交流汇报。
①“告示”。(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②木桌上的'留言、无人看管的钱箱。(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尽管、然后等,再进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③自采果实。(通过指导学习小狗带路的句子,相机学习第5自然段,问: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体会“我”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④体会桃园主人的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
回顾整篇文章,桃园主人有没有出现过?你感受到桃园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生交流,师小结,讲“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小结:同学们,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它还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现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因为信任别人或者被别人信任而享受到一种特别的喜悦或幸福呢?我们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结合自己对“信任”的理解,写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只要每个人都以诚相待,我们一定会感受到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信任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信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真诚”第二篇主体课文。
课文向我们讲述美国一对夫妇在一块路牌的指引下,到一桃园自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进入第三学段,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句在课文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具备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习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资源利用】
1、课件。
2、与信任有关的影像资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幽默、跳跃欢吠、”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信任的可贵,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同学们,当我们随着春风的脚步走向初夏,粉红的桃花变成了一个个清香诱人的大桃子。每次在我回家的路上,总能看见公路旁边立着的一块木牌,看到这个牌子,(出示课件)桃子----自采----三里路。你从这个告示牌上获得什么信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读后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一段充满意境的导语,配上直观的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也和你们一样有很多的疑问,你们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吧!老师先把文中的生字词检查一下。
2、检查生字读音,初步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3、相机指导书写“馋、脾”字。
4、自由读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再次默读课文,看作者这次有趣的经历和我们平时购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教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并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让我们一起走进果林,去感受一下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吧
①默读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果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画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
②将找到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一听,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2、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内容:、①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②木桌上的留言,无人看管的钱箱。
③猫、狗的训练有素,热情好客。)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3、作者夫妇两感受到别人的信任,此时的心情怎样?
4、师配乐读朗读:钻进果林…(课件背景:一片桃林)追问:你听出了什么?
5、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6、老师把他们采摘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带给大家(播放课件),谁能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7、配乐齐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阅读课文的兴趣。】
8、多么特别的购物经历啊,以致于(课件出示最后一段,生齐读。)
9、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从什么地方还可以表现客人对果园主人的信任。
①学生勾画,在旁边做出批注。
②汇报、交流各自感受。
10、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11、我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还要忍不住回头“久久注视”呢?(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1)我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因为(在那儿……喜悦)
(2)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是因为(在那儿……喜悦)
(3)我久久地注视着那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是因为(在那儿……喜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文中的省略号,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四、拓展练习,走进生活
1、你有这种被信任的体验吗?无独有偶,在我国有一个无人看守的菜摊,见证了人们彼此间珍贵的信任(课件:播放新闻录像“无人看守的菜摊”)。
2、学习了课文,看了这则报道,你又想说些什么?
3、让我们把所有想说的话汇集到课文一段话中吧!(全班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影像资料,出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抓住有效时机,引导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谈出自己对信任的理解,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话,让学生谈出心声,升华体验。】
总结:采摘桃子时,给我们带来了喜悦。通过采摘桃的经历我们感受到了互相尊重,信任,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后的喜悦,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就让我们诚实地对待信任我们的人吧。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信任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的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信任》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的故事?
(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2.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 2.学习1-2自然段。
重点体会告示牌的作用:“桃子——自采——三里路”、“醒目”、“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 (告示牌的设置赢得去果园的客人的信任,体现了果园主人的精心设计和细心)
3、学习第3自然段。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1)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2)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3)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4、学习第4-6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下面就请小狗为大家带路,同学们齐读第4、5、6自然段,来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1)(“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2)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你们能体会到了什么? (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4)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果实的长势的句子?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说明桃园虽无人看管,但主人护理得很好,可见付出了很多劳动,主人很勤劳)
三、 品读结尾,学习第7-9自然段。
(1)当我们满带着喜悦,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认为他们又将在这儿收获些什么呢?
(相信来到果园的人都将收获同样的喜悦——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思考课后的第一个问题,公路边的告示牌把人们引向了什么地方?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了??的崇高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表达感悟。
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主人→信任 ←客人 真诚 喜悦
信任教学设计 5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放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深夜驱车回家,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后,在小红车上留下了联系用的字条。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我”和小红车主人在电话里相互表示感谢,表现了讲究诚实和信用的人间真情。
第三段(第十一自然段):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尤为情真意切,生动感人,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充分体现其中蕴含的人间真情。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自学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7分钟)
第一种: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可能问:什么是诚实?诚实就是真诚老实,什么是信任?信任就是相信,敢于托付。还可能问谁诚实?又是谁信任谁?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导入到检查环节。)
第二种:同学们,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是实话实说,从不骗人的人,还是常常撒谎的人?这个不言自明,大家肯定选择前者?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诚实,诚实的人让人有一种信任感。
下面,让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做好三步:
1、找学生快速读出生字,生字出示在课件上。
2、听写生字组成的词语,立即收齐学生的听写本。
3、找学生读课文,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二)引读自学(12分钟)
1、教师询问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可以当堂提出来。(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学习的品质。)
2、教师出示提前设计的问题,通过课件出示,问题是:(1)这篇课文的文体是——,文章的叙述顺序是——。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2)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谁的诚实,谁对谁的信任?从课文哪里能够看出来?(3)课文的结尾写道:他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是哪些话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请用波浪线画出来。(4)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
3、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自己读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画、批注等方式记录,而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在读书中产生的新问题都可以标示出来。在小组交流中提出共同讨论。
(三)小组交流(5分钟)
1、由小组长带领把教师出示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统一的认识。
2、把自己学习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组员为其解决。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请求教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四)展示交流(12分)
1、教师首先询问各小组是不是由解决不了的问题,确定难点,便于集中指导。
2、然后,按照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顺序解决问题。教师随机点小组,有小组同学主动回答。把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通过汇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自学和交流情况,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
3、重点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
预设:
(1)课文分为几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个自然段,因为前三自然段围绕“我”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后视镜在写。第四自然段开头讲“事隔三天”,明显地与前面内容分割开来。第二部分是四至十自然段,主要在写小红车主人与“我”的对话。第三部分是第十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我与小红车主人通话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来分段。
(2)是哪句话或哪些话给我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可以解决。
(3)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因为作者想向读者说明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所以,以此为题。是否可以换个题目?是的,可以换成“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五)拓展交流(4分钟)
问题:有人认为,课文中的“我”的做法很傻,因为当时并没有人看见,完全可以离去不管,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处理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让学生知道应该按照诚实的做法去解决问题。
信任教学设计 6
【学习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根深叶茂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3、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4.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二、学习2——6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4)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2.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过渡:“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书:小狗热情好客
(2)快速默读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读准“吠”的读音,理解“吠”的适用范围)
(4)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5)借助词组连起来说说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3.通过复述,进一步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1)桃园里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这是为什么? (体现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位客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人感到充满温暖和人情味。)
(2)将“纸条上的内容”与“小狗的热情好客”连起来复述,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三.以读代讲。进一步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被信任的喜悦”
1.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2.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3.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4.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
四.创设情境,复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借助板书复述事情。
五.学习第8节,
1.齐读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
信任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2.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感悟信任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采摘的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什么事?
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你有什么发现?(质疑)
三、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
“一进桃园”——
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二进桃园”——
1.这么特别的桃园,如果他的主人在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
2.让我们再次走进果园,去寻访一下,也许在对课文的品味中你会对桃园主人了解得越来越深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请画出重点词语,补充批注。
3.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个人的理解,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4.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要点:
从桃园主人的精心布置的各个细节中(路牌、纸条、小筐、小狗带路、累累硕果、钱箱和花猫),体会桃园主人的特点(热情、真诚、勤劳、善良……);
5.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你们是怎样对他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的?
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
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它的作用。
“三进桃园”——
1.从采桃者的角度,体会他们都收获了什么?
2.通过朗读来传递这份被信任的喜悦(你从哪感受到采桃人的喜悦,就读哪些语句。)
3.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感受桃子是有价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无价的。
4.激情发散,表达感悟: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敞开心扉,写下此时感受,然后交流。
总结: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给予信任、收获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信任教学设计 8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并掌握多音字“撒”。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对相关内容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情感目标:
从故事中体会被人信任的愉悦之情,并由此崇尚与人相处时相信别人和取信于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告示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每次去外婆家,总能看见一块立在路边的告示牌(师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词课件,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丰硕、沁人心脾、沉浸、小心翼翼,朴实等。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桃园主人客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读感悟。
(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信任,会让同学们对桃园主人印象如此深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表现了桃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二)、将找到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读给小伙伴听听,再说说你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谈到以下句子:
“桃子——自采——三里路”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狗在我们身边跳跃了一会儿,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1、引导学生重点感悟:“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1)桃园主人以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
(2)自己读读这则留言,看看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尽管”一词你怎样理解?怎样做才是“尽管自己采”从中感受到什么?
②“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与我们平日的购物有什么不同?从这些不同中你又能读出点什么?
(3)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们看到这样一则留言,心情怎样?那么可想而知“我”和姐姐的心情了。为什么我们都会都有这样的心情呢?
(3)指导朗读。练读,指读第二、三段。
(四)、大家看完这张纸条后,现在最想干什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又与“我”和姐姐的想法不谋而合了,那还等什么,去亲自体验一下吧,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①能不能告诉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②将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学生练读、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理解“沁人心脾”、 “沉浸”的意思。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沁人心脾吧!现在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理解了吗?“我”和姐姐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沉浸”你怎样理解?沉浸在哪儿?仅仅是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吗?
④理解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出示本课情境图片:两个孩子抱亲自摘的桃子,笑得那么开心,她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她们仅仅为摘到桃子而开心吗?
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
1.这次桃园之行,给“我”和姐姐深深的触动,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桌子,注视着那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我为什么不禁回头,又为什么久久地注视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那里,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此时,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和这则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你想说些什么?
3.课堂小结:信任,可以书写人间最美的篇章,她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那就让我们沐浴着信任的阳光,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的“被人信任”或是“相信他人”的事例,并写一写。
六、扩展
阅读《无人看守的菜摊》《给予》
板书:
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信任
桃园主人
客人
信任教学设计 9
教学导入:
1、学生齐背前一课用目光倾听。
2、教师过渡:刚才大家背的用目光倾听,是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人与人的真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赞美真诚的,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请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3、投影出示:文章的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教师激趣: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板书:真诚而朴实)读后你有什么感受?(板书:信任)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地方给人真诚和朴实?
学生自读自悟:
1、请你们出生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3、信任的感觉真的很美好,从课文的那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果园主人的朴实而真诚呢?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自己思考并相应写出批注。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质疑问难:
果园主人出售水果的方式太新奇了,同学们读后有问题要问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后出示投影。
1、如果遇到不给钱的'怎么办?
2、主人不出现为什么安排小猫和小狗?
3、主人的创意真能获得每个人的信任吗?
教师过渡:
同学们的洞察力很强。这些深刻的问题既源于用心读书,又源于我们灵魂深处道德的反思。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自学,思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文本对话:
1、学生结合课文中纸条上的话说自己的感悟。“尽管”是什么意思?主人能这样做,是把采摘果实的人当成陌生人吗?那么,是当作亲人、朋友一样亲密。
2、那么这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教师指导朗读。
3、结合告示板、红箭头的段落体会主人的周到细致。
4、结合小猫、小狗,感受主人的热情和友善。
5、结合无人看管的钱箱,感受主人对作者真诚的信任。
6、总结质疑的问题,知道只要彼此真诚,互相信任,就能换来美好的生活。
感情升华:
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文本拓展:
是呀,被人信任的喜悦如一朵芬芳的花,淡淡幽香沁人心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说与大家分享。
1、学生回忆自己的体验。
2、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用毕生的经历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他是谁?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古今中外,诚信的事例数不胜数。同学们读了好多书,你一定知道许多。能说一说吗
3、学生汇报小故事。
4、教师作补充。“海尔集团的按期交货用空运,不愿失去信用;《史记》中,延陵季子在徐国国君死后,仍然赠予宝剑,不畏人言……
5、回顾诚信的诗句、名言、成语、谚语。教师出示投影。
6、结合今天的生活实际说说诚信的意义。
教师小结: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中;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尚;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情绪高昂,愉快。
相信同学们也会有一些感受,可以用上一两句名言,在书上写几句话。
配乐朗读
结束语:
也许,我们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无法如鲜花般迷人灿烂;也许我们只是山间,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令人瞩目。但也决不能丢弃诚信这一做人之本。
信任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课题,齐读。
4.揭题: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相信通过学习,你会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婆家 树荫 跳跃 欢吠 沁人心脾 根深叶茂 馋涎欲滴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掏钱包 沉甸甸
6.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师: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瞧,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把大黄狗训练的如此盛情,为我们领路。大花猫也旁若无人的躺在钱箱旁。)
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 自 采 三里路
迎客领路 亲手摘桃 如数付款 愉悦返程
【信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任》教学设计07-10
《信任》教学设计09-11
《信任》经典教学设计05-25
《信任》教学设计06-29
教学设计:《信任》06-09
教学设计:诚实与信任09-01
信任的教学设计参考05-21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06-19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05-31
诚实与信任的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