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湘教版一年级下册《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一年级下册《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 1
课型:综合课
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宗旨。
1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绘声绘色讲述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2根据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播放各种声源,让学生听辨并模仿出强弱,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声音强弱的特点。
3随着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打击乐器声音的强弱及表现故事。
4、以儿童生活中不常见,但特别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回声”作为本课的情境主题。
教学目标:
1在聆听自然界声音和打击乐器声音的活动和游戏中,能够听辨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弱音。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3能用声音模仿、表现“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效果。
教学方法:
启发法、竞赛激励法、赏识鼓励法、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
互评互学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等。
教学准确;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头饰、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什么动物出来玩》律动进教室。(全班同学带头饰,创设大森林的情境)。
2、师生问好:小动物们好!兔妈妈好!
二、引导掌握(故事设计)
1、练一练
兔妈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我们家淘淘的故事。昨天顽皮的淘淘,背着我溜到大山里玩去了。淘淘不讲礼貌,跟大山吵了起来。(课件播放“吵架”过程)。
兔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小动物:回声。
兔妈妈:小动物们真聪明,对,这就是回声。那么回声和喊声有什么不同?
小动物:喊声强一些,回声弱一些。
[出示课件]揭示回声的奥秘。
兔妈妈:淘淘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淘淘错在哪儿了,谁能帮帮他呀?
小动物:淘淘要有礼貌·····
兔妈妈:那我这就带淘淘去跟回声道歉。请小动物们模仿回声帮助淘淘改正缺点。
(课件播放淘淘喊声:“你好吗!”“对不起”“我要对你有礼貌”······小动物们模仿回声)。
兔妈妈:回声真好玩,我还想唱歌呢!12 34 5— 16 16 5—
(指导喊声大,回声小)。啊啊
兔妈妈:你们想跟回声唱什么?(生创编歌词唱)
2、唱一唱
兔妈妈:小动物们,山谷回声真好听(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师弹奏旋律有感情范唱歌曲一遍)。
兔妈妈:多有趣的一首歌呀,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学,好吗?
(1)师:我们模仿小树叶在微风中跳舞的声音来唱旋律。(指导学生用“lu”音轻声唱)。小动物真聪明,学得真快,这遍我们学唱词。
(2)师带唱词一遍。
(3)兔妈妈:小动物唱得真过瘾,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唱!(师生接龙唱)。
三、启发创造:
1、辨一辨
兔妈妈: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淘淘已经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了。淘淘听到我们的歌声,忍不住走了过来。
淘淘:我已经改正了错误,你们愿意跟我游戏吗?(课件出示淘淘说明游戏规则:我敲鼓请个小伙伴敲鼓模仿回声)
淘淘:(用力敲击打鼓,一小动物轻轻敲击大鼓。)
淘淘:小伙伴们,同一面鼓为什么敲出了不同的声音?(力气大声音就强,力气小声音就弱)
原来声音是有强有弱,真奇妙。在生活中大的重的音叫强,小的轻的音叫弱。
淘淘:可以用两个英文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名字,聪明的小动物们谁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f”“p”)这个“f”象一个小伞把的记号表示强。这个“p”象个小汽球的记号表示弱,“f”的记号,就表示这部分要唱得强,“p”记号要唱得弱。
淘淘:小伙伴们,想一想在你们平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互相比较年之后有强弱之分。(课件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雷声、雨声、狮吼声、绵羊声、马蹄声、小鸟声等等,小动物手上拿着“f”“p”记号听到相应的声音就举相应的记号站起来用动作表示。)
2、奏一奏
淘淘:小伙伴们,你们除了能用耳朵听辨声音这里有很多的乐器,还能用打击乐把声音的强弱演奏出来吗?好,我来当小指挥,你们来当小乐手,我们一起来演奏一个下雨的故事好吗?(教师拿“f”“p”记号道具提示)。
故事开始了:春天的钟声敲响了,天阴阴的,下起了蒙蒙细雨。慢慢地雨下大了,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可是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还不时的有闪电,打雷,小树苗被大雨淋得直不起腰。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地停下来吧。雨慢慢地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3、演一演
淘淘:真不错!多美丽的雨景呀!刚才小动物们都感受到了声音的强弱。因为有了这样的表现方法,我们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音乐才更加优美动听。想想刚才你们唱的歌曲里哪些地方该唱得强,哪些地方该唱得弱?(请一名小动物分别把“f”“p”7记号贴在歌曲相应处)。
淘淘:那我们带着强弱,带着美好的心情再来唱二遍。
A、请小动物们第一遍按原歌词唱。
B、第二遍加大难度,在回声这段旋律里,小动物们想对山谷唱什么,就唱什么。
C、请小动物们随歌曲律动并做回声动作。兔妈妈在歌曲强弱处用“f”“p”记号提示。
四、结束:
淘淘:多么美丽的山谷呀,多么奇妙的声音呀,欢迎小伙伴们下次再来做
游戏。(听音乐出教室)。
一年级下册《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模仿回声、创编歌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的原理,感受声音的强弱对比,认识顿音记号,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顿音和延长音,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山谷回声的意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准确唱出顿音和延长音。
难点:体会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原声和回声的效果,感受回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回声的原理、顿音记号等音乐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音频、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模仿回声等,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演唱技巧和回声效果。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回声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听到回声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模仿回声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鸟鸣声、流水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声音,仿佛置身于哪里。
提问:“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一种神奇的声音现象,当你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会听到另一个声音重复你说的'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引出回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回声探秘(8 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山谷中回声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回声的奇妙。
简单讲解回声的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比如对着墙壁大声说话能听到回声。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回声模仿游戏:教师说一个字或一个词,如 “你好”“苹果” 等,让学生模仿回声,用稍弱的声音重复教师说的内容,感受原声和回声在音量上的区别。
(三)歌曲学习(15 分钟)
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山谷之中,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听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给自己的感受,如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情绪是欢快还是舒缓。
分段聆听
再次播放歌曲,分段聆听,每段听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歌词的内容,以及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例如,第一段歌词描绘了小朋友在山谷中快乐玩耍、呼喊的情景;第二段歌词表现了回声的有趣回应。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轻轻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2)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比如 “我站在山谷” 这句,重点教唱 “站” 字的发音和音准;还有 “喊一声” 中的 “喊” 字,注意它的节奏把握。对于较难的部分,如带有顿音记号的地方,教师要多次示范,让学生感受顿音的特点(短促、跳跃),并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
(3)教唱完第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哼唱几遍,然后分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4)用同样的方法教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学生注意第二段中回声部分的演唱,声音要比原声稍弱、稍远,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5)组织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以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增强演唱的效果。
(四)拓展与创作(10 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提问学生:“同学们,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内容,你还想在山谷中呼喊什么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创编自己的歌词。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创编 “我站在山谷,喊一声,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 等。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创编的歌词,然后一起练习演唱创编后的歌曲。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组展示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创编的歌曲,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说一说哪个小组创编的歌词最有创意,哪个小组演唱得最整齐、最有感情,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总结(2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回声的原理、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的演唱技巧、声音的强弱对比以及歌词创编等。
再次强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用音乐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
《山谷回声真好听》的音乐音频、视频。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在演唱和创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演唱歌曲,还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音乐的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更多有趣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年级下册《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模仿回声、节奏练习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的原理,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认识顿音记号,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顿音和延长音,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唱出顿音和延长音。
难点:体会声音强弱,用不同强弱的声音表现原声与回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歌曲音频、钢琴、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包含鸟鸣、流水、风声等,引导学生闭眼倾听,分享听到的声音及仿佛身处的`场景。
提问引出回声概念:“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一种神奇声音现象,在山谷大声呼喊,会听到另一个声音重复你说的话,这是什么现象呢?”
(二)回声探秘(8 分钟)
展示山谷回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回声的奇妙。
简单讲解回声原理:声音传播遇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结合生活实例,如对着墙壁说话有回声,帮助学生理解。
回声模仿游戏:教师说字词,如 “你好”“花朵”,学生用稍弱声音模仿回声,感受原声与回声的音量差异。
(三)歌曲学习(15 分钟)
初听歌曲: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歌曲意境,分享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感受。
分段聆听:再次播放,分段聆听,每段后引导学生描述歌词内容及脑海中的画面。
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第一段,学生跟随轻轻哼唱。
逐句教唱,如 “我站在山谷” 的 “站”,“喊一声” 的 “喊”,着重教唱发音、音准和节奏。对顿音部分,多次示范,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跺脚感受节奏。
学生练习哼唱第一段,分组检查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用同样方法教唱第二段,提示学生注意回声部分声音稍弱、稍远。
学生完整演唱,教师钢琴伴奏。
(四)拓展与创作(10 分钟)
歌词创编引导:提问学生在山谷还想呼喊什么,鼓励大胆想象创编歌词。
小组合作:分组,每组推选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创编歌词,练习演唱,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创编歌曲,其他小组倾听后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总结(2 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包括回声原理、歌曲演唱技巧、声音强弱对比和歌词创编。
强调大自然的美妙,鼓励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用音乐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需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演唱和创编的问题耐心指导。通过本节课,期望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音乐创造力。今后教学可拓展学生音乐视野,增加有趣音乐活动,提升音乐素养。
【一年级下册《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反思10-01
山谷回声真好听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6-08
回声-教学设计07-21
《回声》教学设计08-02
回声的教学设计09-18
回声教学设计05-28
《回声》教学设计06-23
回声教学设计10-05
回声的教学设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