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碱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6 18:13: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混合碱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混合碱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碱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些基本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3、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买象棋和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

  (1)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2)由组长汇报,板演组内算式,板演后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算式)

  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12×3+15×415×4+12×3

  (3)集体订正,理解数量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列式,12×3是求象棋总价,15×4是求围棋总价,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要用加法连起来。象棋总价加围棋总价或围棋总价加象棋总价)

  比较:12×3+15×415×4+12×3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两题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据:12×3+15×415×4+12×3

  思考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再指名由学生板演。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通过让学生有意识的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明白这也是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再利用第二种方法计算15×4+12×3。

  通过反复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汇报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

  独立计算,完成课本例题填空。

  2、出示“试一试”:150+120÷6×5

  小组合作,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考并交流,说运算顺序,并标上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40×2-15×540÷2+15÷5

  ②50÷5+8×550+5×8+5

  2.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1)28×2-45÷5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

  (2)84×3-98+2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90+56÷2×3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

【混合碱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碱的通性的教学设计10-22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07-22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07-04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7-04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17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09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28

教学设计:加减混合09-04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