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1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感知运动的关键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大胆想像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观察力以及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愿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图书一本(内有文字)、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
2.装有少许黄豆的托盘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①教师出示自制图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有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你知道谁是滚滚,谁是蹦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②“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引导幼儿讨论,知道滚滚喜欢滚来滚去,蹦蹦喜欢一蹦一蹦。
2.大书阅读
①翻开书的`第一页(遮住书中文字部分),设计提问:“这是什么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滚滚和蹦蹦从什么地方掉下来?”
②打开文字部分,请个别幼儿来朗读本页故事文字,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轱辘辘”“蹦哒蹦哒”的意思。
③教师依次翻开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至结束。每翻开一页都可以让幼儿猜猜,讲讲这一页在讲什么?重点让幼儿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滚滚想要到哪里去?蹦蹦想要蹦到什么地方?”(滚到海边,蹦到月亮上)
b.“滚滚滚到海边了吗?蹦蹦蹦到月亮上了吗?(让幼儿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猜测推想)
c.“滚滚为啥躺在那里不动了?蹦蹦为啥掉在地上蹦不了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幼儿一边阅读幼儿活动材料《滚滚和蹦蹦》,一边完整倾听故事磁带。
4.拓展活动
幼儿玩托盘中的黄豆,体验豆子的滚和蹦
活动反思:
对于此次教学,我直奔主题,出示了“滚滚”和“蹦蹦”,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一起说一说他们有什么本领。看字面意思大家都知道,“滚滚”会滚,“蹦蹦”会蹦,那到底是不是这样?从而我引出故事,在我绘声绘语的讲述中,小朋友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没讲到一个地方,我就会引导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学一学故事中的情节。幼儿随着教师的提问发挥想象思维,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正如《指南》里面说到: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大胆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难点】
根据对故事的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3、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4、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
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5、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反思
1、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愿望。
2、能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1、滚滚和蹦蹦头饰。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炒豆豆》。
你见过豆豆吗?
见过什么的豆豆?
教师小结: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两颗豆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2、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有感情地分段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1)从开头讲至“我要蹦到天上去”。
故事中都有谁?它们叫什么名字?
滚滚会干什么?滚滚是怎样滚的?
蹦蹦会干什么?蹦蹦是怎样蹦的?
滚滚和蹦蹦为什么吵架?它们是怎样吵架的?
滚滚是怎样滚起来的?要滚到哪里去?
蹦蹦是怎样蹦起来的`?要蹦到哪里去?
(2)从“风停下来”讲至结束。
风停了下来,滚滚和蹦蹦能动了吗?
滚滚为什么不滚了?蹦蹦为什么也不蹦了?
3、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将故事内容升华。
滚滚和蹦蹦嗓子为什么哑了?
吵架对吗?
我们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教师反思:每个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有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的短处。小朋友每天生活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小朋友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教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
(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
提问:他们为什么吵架?
3.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提问: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4.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
提问: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5.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提问: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
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6.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提问: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反思
1.教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故事《滚滚和蹦蹦》
晚上,一辆运豆子的车子从路上开过。两颗豆子从车上掉了下来。一颗豆子“轱辘辘”地滚了好一会儿,还有一颗豆子“蹦哒蹦哒”地蹦了好几下。这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
滚滚得意地说:“我会滚,你看,‘轱辘辘、轱辘辘’地滚起来,多有趣呀!”
“我会蹦,你瞧见了,‘蹦哒、蹦哒’地蹦起来多带劲儿呀!”蹦蹦更加神气。
“滚起来有趣!”
“蹦起来有趣!”
“你不会滚!”
“你不会蹦!”
滚滚和蹦蹦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你一句,我一句,吵得脸红脖子粗。
滚滚说:“你不会滚!”
“可你也不会蹦呀!”蹦蹦说。
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说:“你那么会蹦,还能蹦到月亮上去吗?”
“你、你、你……”蹦蹦气得说话都结结巴巴的了。“你会滚,能滚到大海边上去吗?”
滚滚和蹦蹦吵着、吵着,天快亮了。一阵风吹过来,滚滚“轱辘辘,轱辘辘”地滚了起来。他一边滚一边唱:“滚呀滚,滚呀滚,我要滚到海边去……”
正在这时候,一辆自行车从路上骑过,碾了蹦蹦一下,蹦蹦一下子蹦得老高老高, 蹦蹦高兴地唱起来:“蹦呀蹦,蹦呀蹦,我要蹦到天上去……”
风停下来,滚滚躺在那里动不了了。
蹦蹦呢,也一下子掉到地上蹦不了了。
滚滚说:“你怎么不蹦了?你不是要蹦到天上去吗?”
蹦蹦说:“你不是要滚到海边去吗?怎么不滚了呀?”
滚滚说:“没有自行车碾你一下,你才蹦不了那么高呢!”
蹦蹦说:“你也一样,没有吹过来的风,你才滚不动呢!”
滚滚和蹦蹦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又吵起来,一直吵到他们嗓子都哑了。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内容,感知“滚滚”和“蹦蹦”两种运动现象的形态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思考,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托盘、豆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颗神奇的豆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二、逐一出示图画
1、谁是滚滚?谁是蹦蹦?
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你们知道哪个是滚滚?那个是蹦蹦吗?怎么看出来的'?
幼:跳得高的是蹦蹦,躺在地上的是滚滚。
幼:线条朝上的是蹦蹦,曲线的是滚滚。
2、怎么滚?怎么蹦?
(1)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又是怎么蹦的?用肢体模仿一下。
(2)你觉得滚起来有趣?还是蹦起来有趣?滚滚会说哪一种有趣?蹦蹦呢?接下来他们俩会怎样呢?
3、往哪里滚?往哪里蹦?
滚滚它滚到海边了吗?蹦蹦它蹦到月亮上去了吗?
4、怎样才能滚?怎样才能蹦?
(1)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滚不动了?蹦蹦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蹦不动了?
(2)滚滚怎样才能滚起来?蹦蹦怎样才能蹦起来?
三、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四、反思
幼儿玩一玩托盘中的黄豆,怎样才能让它们滚起来?蹦起来?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6
一、活动目标
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滚滚和蹦蹦》,理解故事内容,记住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能大胆、连贯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故事中滚滚和蹦蹦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积极友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二、活动准备
《滚滚和蹦蹦》的故事绘本或动画视频。
滚滚和蹦蹦的角色头饰若干。
故事中出现的相关场景图片。
三、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5 分钟):教师出示滚滚和蹦蹦的图片,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引发幼儿的兴趣和猜想。
故事讲述(10 分钟):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滚滚和蹦蹦》,讲述过程中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和观察。讲完第一遍故事后,教师再次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帮助幼儿初步梳理故事内容。
深入理解(10 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动画视频,引导幼儿再次观看故事,在观看过程中适时暂停,提问幼儿对故事中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如:“滚滚为什么不愿意和蹦蹦一起玩?后来它们又是怎么和好的?”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表达自己的想法。
角色扮演(10 分钟):教师为幼儿分发滚滚和蹦蹦的角色头饰,邀请幼儿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说说表演者哪里模仿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总结与延伸(5 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滚滚和蹦蹦之间友谊的珍贵,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图片导入、故事讲述、动画观看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认真倾听故事,积极回答问题,对故事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但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不够大胆,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对这部分幼儿的引导和鼓励,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故事讲述环节,可以增加更多与幼儿的互动,如提问、引导幼儿预测情节发展等,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7
一、活动目标
幼儿能理解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 “孤单”“羡慕”“齐心协力” 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
进一步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
二、活动准备
《滚滚和蹦蹦》故事的 PPT,标注出重点词汇。
与重点词汇相关的图片卡片。
词汇游戏道具,如词汇拼图、词汇卡片。
三、活动过程
复习故事(5 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顾《滚滚和蹦蹦》的故事内容,如 “故事里滚滚和蹦蹦一开始是好朋友吗?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唤起幼儿对故事的记忆。
词汇学习(10 分钟):教师展示故事 PPT,结合图片讲解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展示滚滚一个人玩的图片,讲解 “孤单” 的意思;展示蹦蹦看着其他小动物一起玩的图片,讲解 “羡慕” 的含义。然后通过提问、让幼儿用词汇造句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词汇。
词汇游戏(15 分钟):
词汇拼图:将重点词汇分成若干部分,制作成拼图卡片。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拼好后说出词汇并运用词汇说一句话。
词汇卡片配对:准备一些与重点词汇相关的图片卡片和词汇卡片,幼儿将图片与对应的词汇卡片进行配对,并说出词汇和解释其含义。
故事复述(10 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新学的词汇,尝试复述故事《滚滚和蹦蹦》。鼓励幼儿在复述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丰富故事内容。
总结与巩固(5 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所学的词汇,强调词汇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这些词汇,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词汇拓展为重点,通过故事复习、讲解、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学习和理解了新词汇。词汇游戏的开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词汇的运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新学词汇,但仍有个别幼儿对部分词汇的理解不够准确,在运用时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这些幼儿需要进行个别辅导,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词汇。此外,在词汇讲解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词汇含义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8
一、活动目标
幼儿能在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故事创编。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共同创编故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滚滚和蹦蹦》故事的相关图片。
绘画纸和彩笔若干。
空白故事书模板(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故事回顾(5 分钟):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滚滚和蹦蹦》,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和故事传达的情感。
启发想象(10 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如 “如果滚滚和蹦蹦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它们会怎么解决?”“它们还可能会去哪些有趣的地方冒险?”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幼儿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组创编(15 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共同讨论并创编一个关于滚滚和蹦蹦的新故事。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丰富故事内容。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为故事配上插图。
分享展示(10 分钟):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小组创编的故事。其他小组的幼儿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分享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创编故事进行点评,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
制作故事书(5 分钟):教师为幼儿提供空白故事书模板,让幼儿将自己小组创编的故事和绘画作品整理成一本小书。鼓励幼儿在书的封面和封底进行装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书。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小组创编和分享展示环节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合作创编故事,幼儿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然而,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小组在创编故事时,故事情节不够连贯,逻辑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应在小组创编前,给予幼儿更多关于故事结构和情节发展的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故事情节。同时,在分享展示环节,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幼儿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高创编故事的质量。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9
一、活动目标
幼儿能深入感受故事《滚滚和蹦蹦》中角色的情感变化,理解友谊的珍贵。
能够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幼儿珍惜与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滚滚和蹦蹦》故事的音频。
与友谊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空白卡片和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情感导入(5 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友谊主题视频,如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互相帮助的画面,提问幼儿:“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好的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发生过哪些开心的事情?”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与朋友的美好经历,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故事欣赏与情感体验(10 分钟):教师播放《滚滚和蹦蹦》故事的音频,让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倾听,引导幼儿用心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滚滚和蹦蹦在故事中都有哪些不同的心情?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的心情?” 鼓励幼儿结合故事内容,分享自己对角色情感的理解。
讨论与分享(10 分钟):教师展示与友谊相关的图片,组织幼儿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看法和做法。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友谊需要相互关心、帮助和包容。
情感表达(15 分钟):教师为幼儿提供空白卡片和彩笔,让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制作一张友谊卡片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卡片上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和感谢之情。制作完成后,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卡片内容和制作想法。
总结升华(5 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再次强调友谊的珍贵,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与同伴的友谊,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朋友,让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情感体验为核心,通过视频导入、故事欣赏、讨论分享和情感表达等环节,让幼儿深刻感受了友谊的美好和珍贵。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友谊的理解,情感表达较为真挚。在制作友谊卡片环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绘画和文字表达了对朋友的爱和祝福。但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在表达情感时不够大胆,语言表达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习用更丰富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 10
一、活动目标
综合提升幼儿的倾听、表达、阅读和理解等语言能力。
加深幼儿对故事《滚滚和蹦蹦》的理解和记忆,能完整、流畅地复述故事。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逻辑,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
二、活动准备
《滚滚和蹦蹦》故事的完整绘本。
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卡片。
用于故事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头饰、场景布置材料。
三、活动过程
故事回顾与提问(10 分钟):教师展示《滚滚和蹦蹦》的绘本,再次讲述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如 “故事的开头发生了什么?中间部分滚滚和蹦蹦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它们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问题讨论与回答(10 分钟):教师出示问题卡片,卡片上的问题涵盖故事的细节、角色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如 “滚滚和蹦蹦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如果你是滚滚或蹦蹦,你会怎么处理和朋友之间的矛盾?”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问题,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故事内涵。
故事复述(15 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完整、流畅地复述故事《滚滚和蹦蹦》。可以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邀请其他幼儿进行复述。在幼儿复述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鼓励,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复述。对复述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故事表演(10 分钟):教师为幼儿提供头饰和简单道具,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幼儿进行评价,说说表演者对角色的诠释是否准确,故事情节的呈现是否完整。
总结与拓展(5 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故事中的情节,滚滚和蹦蹦还可能有哪些新的冒险经历,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创编故事,进一步拓展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综合能力。幼儿在故事回顾、问题讨论、复述和表演等环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语言表达流畅,对故事的理解也较为深刻。在故事表演环节,幼儿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进一步锻炼了语言运用和表现力。但在活动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在问题讨论环节,思维不够开阔,回答问题较为局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
【大班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车轮滚滚》健康教案11-01
中班语言蹦蹦跳教案10-15
大班语言现在和未来教案06-13
大班语言狐狸和乌鸦教案08-08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吉吉和磨磨》含反思12-15
蹦蹦跳跳大班教案08-08
蹦蹦跳跳大班教案08-08
蹦蹦跳跳大班教案08-08
蹦蹦跳跳大班教案08-08
蹦蹦跳跳大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