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和“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任务:
1、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
2、把课文朗读3遍。划出喜欢的,触动你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语句。(注意要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或两种不同的符号。)
3、试列课文写作提纲。用铅笔写在课本标题旁。
二、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
1、组内检查,交流分享。
2、找一生读“读一读,写一写”。其他同学补充、更正。注意笔记。
三、整体感知。(解决教学重点)
1、在组内读你喜欢的或触动你的语句,试着说说选择理由。
2、代表展示。教师可示范。配钢琴曲《秋日私语》。
提示:
①朗读注意语速和重音。
②分析注意细节描写和准确用词。
四、质疑探究:说说你不理解的语句。(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示例:课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文章为什么从“我”的“暴躁无常”写起?把结尾段放在文章开头可以吗,和课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作者资料补充。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教师读这一段)
(3)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六、全课小结:作者痛定思痛,终于在母亲去世后,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中,领悟到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希望各位同学和我一样,虽然我们四肢健全,但只有能随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像作者一样能够给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才是“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在当代文坛,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作家,他叫史铁生。20多年的轮椅生活,他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感悟,一直与病魔抗争。而这种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史铁生的文字,去怀念一下他的母亲,感受一下那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听朗读,找疑问。
1、听课文朗读。思考:听完课文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请用划出相应的语句。
师生交流。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是词语的理解方面,可以是语句的理解方面。
学生提问,教师梳理归类。
(三)找细节,谈感受。
1、请学生朗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做批注:写下感动的原因。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描写,畅谈感受。
3、重点出示: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四)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1、“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4、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5、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3、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是梁实秋的洒脱。对于多数人,离别总是让人悲伤不已,而离去的人总让我们久久的怀念。有时我们也不仅仅会怀念人,也会怀念到与人相关的物,那么本文的作者又在怀念什么呢?为什么作者有把它称为秋天的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文章生字词问题。
2、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作者又在怀念什么?
明确:作者在怀念自己的母亲,叫“秋天的怀念”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在那个秋天去世。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了几次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明确:两次。
2、思考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明确:(1)母亲喜欢花。
(2)自从我瘫痪后脾气就暴怒无常,母亲想带我出去散心。
3、圈点勾画文章的语句,找出母亲两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次: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反复朗读第二次看花时的情景,思考为什么母亲第二次时会露出央求般的神情?
明确:因为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她怕自己想和儿子去北海看花成为自己的遗愿。
5、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当母亲听到我愿意去看花时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从母亲的乞求和反应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可以看出母亲当时既喜悦有小心翼翼的心情,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
史铁生由于身体的变故落下了瘫痪,命运对他的不公并没有使他屈服,并在苦难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明确:《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等共分六部分,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五)小结作业
1、课下找来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2、搜集其他不屈服命运的人物事迹。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在文章中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情感。文章的许多细节描写非常的巧妙,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对于这些部分进行详细的品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1-1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1-1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24
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04-17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9-0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1-24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1-11
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04-17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2-14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8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