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3-07 10:17:29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汇总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山芋的相关特征;

  2、通过讨论、观看图片了解山芋的不同用途;

  3、乐意参与探索、观察活动,大胆表述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山芋人手一个、去山芋皮的工具大量

  2、网上收索大量山芋制品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提供幼儿人手一个山芋,观察操作。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山芋,你拿到的山芋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山芋的外表、颜色、软硬、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

  2、你们知道这些山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把山芋的皮去掉,看看它的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幼儿自主选择一个去皮的工具,围在桌子旁边帮山芋去皮,老师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注意保护自己的双手)

  (二)为山芋去皮,观察山芋皮下面的特征。

  1、山芋的皮拨开以后有什么发现吗?(有白白的汁水流出来了,有点沾手,黏黏的)

  2、山芋的肉都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尝一尝山芋是什么味道的?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共同小结:山芋皮里面有不同的颜色,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紫色的,山芋吃到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三)探讨山芋的用处。

  1、山芋除了可以吃还有什么用吗?谁知道?

  2、我们一起来看看山芋的其他用处吧。

  观看山芋的其他用处图片,如:山芋藤可以当做饲料喂猪、山芋制作成粉丝、粉条、山芋制作成酒等等)

  (四)延伸活动:探讨山芋的储藏方法。

  农民伯伯一下子收获了那么多的山芋,一下子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会烂掉,怎么办呢?

  适当了解农民伯伯利用地窖储藏山芋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洞,把山芋藏在里面,冬天山芋就不会烂掉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多米诺现象,感知推力的作用。

  2、能用多种方法玩积木,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

  3、积极探索,乐意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积木若干、多米若骨牌游戏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多米若游戏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不想玩玩视频里的`游戏呀?

  告诉幼儿这种游戏叫多米若游戏,请幼儿用木块玩多米若游戏。

  (二)尝试并找到游戏成功的秘密

  你的多米诺游戏成功了吗?为什么?

  总结游戏成功的原因:每块木块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推第一块时用力在中心。

  (三)幼儿再次玩多米诺游戏。

  为什么推了第一块后面的就会陆续的跟着倒下。

  总结多米若现象的原理:当推到第一块积木时,第一块积木的重量倒在第二块积木上,积木的重量转变为动力推到第二块,这样一块接一块的被推倒,形成了力的传递,成为多米若现象。

  (四)刚才我们摆的都是直线,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能不能拼出其他的线条呢?

  (五)玩一玩人体多米诺的游戏。

  除了积木、骨牌可以玩多米若游戏,我们的人体也能玩这个游戏,我们一起来玩玩。引导幼儿玩人体多米若游戏。(大家陆续伸手、陆续倒下等等。)

  (六)结束:多米若游戏人越多就越好玩,我们回教室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幼儿天生就是爱玩水的。在一次玩水的过程中,王利小朋友拿了一片落叶放到水池里,不一会儿听她说“树叶浮在水面上了,象只小船。”奇奇小朋友一听,拿来了一根小树枝放到水里,“咦,老师,我的小树枝怎么沉下去了?”其他幼儿纷纷学他们样,也很有兴趣地玩了起来。并且有很多小朋友问:“老师,还有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上来呢?”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同时为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和经验。因此,面对幼儿对物体沉浮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并结合《新纲要》,我们选择了幼儿所熟悉的蔬果开展了这次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培养他们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蔬果,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蔬果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四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桃、荔枝、西红柿、土豆等蔬果,四个水槽,托盘,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随音乐逛“蔬果超市”导入

  “今天呀,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

  “呀!小朋友们快来看,这里有好多水果、蔬菜。你们认识吗?”

  (让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小朋友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说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味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们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香蕉、西红柿、土豆呢?”

  这时小朋友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开展活动之前,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所以我们教师为他们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让他们在不作任何提示下,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玩一玩,比一比

  “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带领幼儿到操作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把各种蔬果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且,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讲一讲,议一议。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做过实验了,并知道了结果,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让幼儿分别回答,这一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幼儿乐于表达的行为习惯)

  “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比如说,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间呢?”

  (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来解决。)

  五、活动延伸

  “这些问题我们小朋友都帮忙解决了,但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 妈一起想想办法来解决,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苹果浮到水面来?”

  (幼儿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要不断的开展、延伸下去。)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书和纸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

  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

  五、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好多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经验。

  1、在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也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的力气大起来的。

  2、教师举例讲述。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究吸盘钩的力量与所吸附的物体表面光滑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数据记录自己的探究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盘钩、沙袋、记录表、笔。

  环境要求:有较大面积的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操作要求

  1、观察记录表左侧栏目里所提示的'实验对象: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2、将吸盘钩先吸附在瓷砖墙上,并逐一往上加沙袋。每挂上一个沙袋就在记录表中间一栏画个沙袋,直至吸盘钩因超过承受极限而掉落。

  3、统计吸盘钩沙袋的数量,并在记录表右侧栏目中记录相应的数字。

  4、按同一方法,继续将吸盘钩分别吸附在玻璃窗、木制门上,并进行统计。

  5、比较吸盘钩吸附在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上所承受的沙袋数量,发现结果:吸盘钩吸附在光滑物体上承受力最强。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选择其他的实验对象进行扩展实验,如黑板、桌子、钢琴等。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究。

  3、对操作、记录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帮助。

  4、可大小不同的吸盘进行比较性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科学活动教案怎么写05-0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8-01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10-13

科学活动教案06-12

科学活动教案07-25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公开课04-11

[优]科学活动教案07-25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