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4-19 09:55:31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科学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物体掉落过程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记录、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条、积木、树叶、沙包、布、鸡毛若干。

  2、可供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纸、笔若干。

  3、黑板一块、有关识字卡。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六种物品,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

  2、请幼儿玩游戏“掉下来了”,教师参与引导,要求幼儿观察物体掉落时的状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4、请幼儿再次游戏,要求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把记录情况讲给同伴、客人们听。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他们的记录情况,小结活动过程,引出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实验相同质量、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时掉落情况的不同。

  2、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掉落时受外力影响造成的结果的不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板凳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让我们来看看板凳是怎么放的?

  师:黄板凳和红板凳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好看吗?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学习图形间隔排序规律。

  师:图形宝宝要来了,看是谁来了?来了几个圆形宝宝?还来了谁?(三角形),请你排在圆形的后面。

  师: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幼儿: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的`。

  2.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圆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

  3.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三、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师:我们玩到现在三角形宝宝有些不开心了,它说圆形宝宝你能不能给我排在最前面?

  2.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提醒幼儿是给三角形宝宝排队,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

  四、游戏“男女宝宝排排队”

  师:宝宝们想不想象图形宝宝们一样交替排队呀?我们这里有男孩和女孩,男孩和女孩怎么排排队呢?

  师:让我们来看看男孩、女孩是怎么排队的?

  五、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找找还有什么是一个一个排排队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小班数学《给图形宝宝排队》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用一红一黄的板凳摆放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在活动中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操作活动结束了,我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都收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尝试寻找影子中有颜色的原因。

  二、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重点难点:

  尝试寻找影子中有颜色的原因。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影子里的颜色》

  二、葡萄汁、牛奶、醋、果粒橙汁

  三、透明玻璃杯、磨砂玻璃杯、太阳灯若干个

  四、各种水彩颜料、自来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兴趣。

  1.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变出有颜色的影子?

  2.他是怎么做的`呢?

  二、将幼儿分组,请他们自由挑选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想法。

  1.你觉得怎么做能变出有颜色的影子?

  2.请按你的想法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这样。

  三、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在针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1.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2.引导幼儿思考使得影子中有颜色的条件

  三、教师操作三个实验,向幼儿讲述影子中有颜色的条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2、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重难点

  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铁块、木块、塑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引题:有一个很特别的杂技团要在我们班作精彩演出。纸盒娃娃要表演的节目叫《悬空》。我们看它会不会成功,(教师操作)

  师:啊,成功了。老师的纸盒娃娃成功了,你们的纸盒娃娃会不会成功呢?找个纸盒娃娃表演一下。

  二、幼儿探索,发现纸盒的悬空现象

  1、设问:你们的纸盒娃娃能悬空吗?

  2、幼儿探索

  3、交流:你是怎么让他悬空的?

  三、幼儿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1、设问: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2、幼儿探索

  3、交流: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四、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

  1、设问:每种材料都去试一试,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探索、记录

  3、交流:你用三种材料比较以后,发现了什么?

  (在第三次探索中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发现悬空现象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掌握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三种种子的发芽情况(照片和实物)、一次性杯子、棉花、水、各种种子、标签、蜡笔、一次性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种子宝宝们一个个争着发芽,也想象它们的妈妈一样有绿绿的叶子。有一天,青菜籽宝宝、绿豆宝宝、黄豆宝宝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玩,它们吵着要妈妈教它们发芽。青菜籽宝宝的妈妈告诉三个孩子,要到有水、有空气、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发芽,才能象妈妈一样长出绿色的叶子。

  于是,三个种子宝宝出发去找,找呀找,绿豆宝宝来到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看见一个杯子,里面有一团棉花,软软的,而且空气也很好,也很暖和,于是,它就跳进第一个杯子里等待发芽;黄豆宝宝也来到这里看见另一个杯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水,也有一团棉花,哇!这里真好,有那么多的水可以喝,躺在里面真舒服,还能游泳呢,于是,它也跳进去等待发芽;青菜籽宝宝呢,也来到这里,它也看见一个杯子,里面也有一团棉花,还有一点点的水,它想起妈妈对它说的要找一个有水、有空气又暖和的地方发芽,于是,它就跳进第三个杯子里等待发芽。

  师:这三个种子宝宝在我们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生活着,它们天天盼望着自己能快点发芽,时间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们猜,种子宝宝们有什么变化呢?

  1、幼儿分散观察三种种子的变化

  2、集中:种子发芽了吗?为什么?

  没水(原来这里没水,种子宝宝渴死了,当然发不了芽,我们小朋友不喝水行不行?)

  水过多,没空气(水太多了,透不过气来了,所以发不了芽,我们人没有空气行不行?引导幼儿用手捂住鼻子不呼吸)

  小结:那么青菜耔宝宝为什么芽发得那么好呢?(幼儿自由说)

  师:哇!真的.,原来啊,春天的天气真好,有暖暖的太阳、柔柔的风,还有清新的空气,是种子宝宝发芽的最好季节。

  3、师:你们看,袁老师为这三个种子宝宝的发芽情况做了一张记录的表格,我们来看看。(出示记录表格)

  二、幼儿操作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收集了许多种子宝宝,我们也来为它们安一个舒服的家,然后也把它的发芽情况记下来,好吗?每一组我都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记录表,把你们种子发芽的情况记下来,然后我们一组的小朋友来比赛,看看谁的种子宝宝会笑起来,好吗?

  师:你们看,袁老师把你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都放在那里,等会你们自己去选择,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种子来种,然后找一张写着你名字的卡片,把你的种子宝宝画下来,做个标记,好了以后别忘了在记录表格上也做个标记哦。

  活动反思:

  科学课的本质是要让幼儿参照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式来探究,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幼儿掌握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方法,在小组活动后,我抽了两个小组汇报,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案组织全班集体研讨。明确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相同、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的,而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引导孩子们深入探讨设计该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在尝试的过程中感知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

  活动准备:能滚动的物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

  教师: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教师:你带来的是什么?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教师: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1、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明确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明确什么是“滚起来”,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教师小结:这些物体,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球体······在一般情况下,圆状物体都可能回滚。不过,事情不一定就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只有试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滚起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 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 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 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科学活动教案怎么写05-04

科学活动教案06-12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07-25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8-01

科学活动教案10-13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0-25

科学活动教案[热]08-07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