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心情日记

时间:2025-07-01 09:07:16 小英 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谷雨心情日记(通用5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心情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谷雨心情日记(通用5篇)

  谷雨心情日记 1

  古历三月二十三日,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即“雨生自谷”,故此得名。这时节结实的都已结实,春日花性急,亦开得早,架子端得紧,一派望春先发的旖旎。我坐在这季节的怀抱,愿意聚散依依,愿意所有的事物都没终点与起点,愿意风随雨动,雨随心至。我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只愿在季节的深处徘徊、低吟。我更愿意那些事物回到各自的终极,比如雨回到谷里,它黄金一样的容颜熠熠生辉(这个季节的皇冠正悬于夜空,须仰视与怀揣,我的身影在一寸一寸地缩着,缩成这谷雨中的一粒米);一朵花回到枝条的裂缝中,它的味道被风吹得远远的(我是否能从一朵花中看到它骨骼一样的光芒,让我的泪水也如一朵花静绽);风回到寺院的那头,它不知道是该向左还是向右(暗夜的风走过村子的上空,把脑袋伸到院中看了看,墙角的那朵月季是否已损);黑暗回到光明的顶部,它收拢翅膀,如倦怠的鸟立着(早晨或者黄昏,光线明净,在我掌控的眼中,不经意就滑了过去)……

  夜里,就着那盏灯火,父亲在院中修理着犁耙,谷雨水响,犁耙下田。父亲要就着晴好的天气,把水田翻耕过来。对于土地,父亲珍惜,总说,要把一块土地种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得数年,千万不能撂荒。乡下,人都往城里涌,那些荒芜的土地太多,父亲每每又顾不上,只好摇头叹气。难道土地真的成了最贱的东西么?不只是父亲在询问,我也问着。万物周转的秩序正在被打破,但天道的节气不会变,会如期而至,不以人的意志发生移位,或者让尘世跌落到时间的背面。

  记得清明节后,我与母亲到茶园中采摘茶叶。早晨的露水已干,气温如蛇蜕般节节前拱。茶园中茶树碧绿一片,晃得眼前幽绿丛丛。若我能抹几页工笔,定让风光落在薄宣上,把自己也定在薄宣的某处,让旧梦之人聚神寻找,他要找的又不一定是我,而是静听谷雨中汩汩的流水声。在每年的谷雨节,母亲都要与我去茶园摘茶,做“谷雨尖”。

  茶叶摘回,放在锅里炒焙,锅只要烧热就行,万不可烧过了。母亲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叶,曰“谷雨尖”。置热水浸泡,茶叶舒展,纤毫毕现,柔如银针,春色藏娇,根根直立杯中,若是玻璃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对于茶道,我不懂,亦不善饮,惹得母亲每每说我“牛饮”。茶不是这样喝的,要细细地尝,你就没尝到别的味道?我答,味道是不同,可还是一个味。母亲擅于此道,但也不至于讲究到有泡茶的工夫,只是说热茶慢喝,不能冷却,可治咳嗽、伤风、感冒。每年,趁着谷雨刚到,即便是下着小雨,母亲也要去园中摘茶,说是再过了几天,就不是春茶了,该称为夏茶。逢年过节的,母亲就拿出这些茶叶,招待客人,礼仪隆重。

  谷雨这个词,就从母亲嘴中吐出,像是节气的痕迹还刻在时间的深处。母亲一遍遍地念着,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既有炫耀的意思,也有落寞的慨叹。风和日丽,春光赤足踏遍,母亲手指如蝶,翻飞于茶树上。数声杜鹃从茶园的上空响起,连空气中也弥散着茶的清香,软软地流着。这些茶树历冬经夏,沐霜浴雪,把四季从不恒定的阳光,把土地的肥沃一点点地汲取,到了谷雨从容而俨然,因为它的每一茎脉里,都藏有一个季节。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为之流泪,为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谷雨已起身,节气不饶人,立夏很快就要来了。春天最后的一个节气居然是谷雨,是谁用了这样的词语,标明天道的更迭。我坐在阳台上,在这个午后,这个寂静的时分,手中握着茶杯,杯里泡的是“谷雨尖”,探下嘴唇品咂一下,似乎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了,似乎这是我抵达梦境的一个暗示。

  晚上,我还是静坐在阳台上,独拥天籁。离小楼不远的'田野上传来阵阵蛙鸣,蛙鸣成了这个节气的和声。它是最贴近土地的神灵之音,它们扰乱了这个节气的动与静。这样的夜晚,父亲肯定要失眠,规划着明天的农事。农事全堆积在那里,把父亲拽向节气的深处。在芬芳的泥土深层,二十节气中的春分与清明如同蚯蚓仅拱动了一下脊背,整个的春天就接近了尾声。

  第二日,天空真的在落雨,雨随着谷雨生就,半夜就落下了。母亲一早打着雨伞去园中摘菜,黄瓜已上架,冬至时种的卷心菜还没抽苔。父亲在院中的屋檐下,拿着锯子锯一段木头,修理犁柄。雨水很好,不徐不疾地下着,亮着白翅的鸟从我眼前飞过。累了,父亲去里面拿出水杯,喝上一口香茗,是“谷雨尖”。院子墙角处杂草丛生,里面长出一种细碎的黄花,有暗香微散,须夜间才可闻见。我不明白,这花为何夜间才可闻香,白昼不能?听母亲说,是一种草药,可以清脑醒目,茎、叶、花、根都有用处。茎可治脚疾;叶可泡水,只是味道很苦;根晒干熬水,夏日涂在蚊虫叮咬处,可消肿止痛。母亲每年都要挖出一部分根,留待来年埋进土里,重新发芽生长。我每年见着,竟懒得去查一查书,看看它到底是什么草药。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为银杏,一棵为杨梅树。银杏锯齿形的叶子绿茶色,雨的光斑滑过,绿色像更浓了。而杨梅树上已挂果,只是还没熟透,得过些时日。

  我嗅着谷雨的芬芳,静立在那里,让这些清草丽花永存于记忆。然记忆只是一个仓库,隔年的谷雨总有另一番趣味,那个仓库是否还能盛下如许多的谷雨?目光所及处,“独吟池塘自碧,细咽枣锢飞燕”,于谷雨的光影中,我保持住对这个季节最后的沉默。(刘伟林)

  谷雨心情日记 2

  谷雨,“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节,作为二十四节气节,它没有清明节那么叫人重视,更没有传统节日诸如中秋节、春节那样令人神往和兴奋。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它算不了节日。而于我,它的钤印尤深。

  我生在山区长在山区,记忆深处,谷雨节是充满芳香,充满丰收,充满神奇,充满生机的.。

  一进入谷雨季节,家乡整个儿是雾霭笼罩,阴雨绵绵,虽然少有能见着天的晴日,但新生的嫩绿的叶儿,和着遍野烂漫的山花,辉映着、妆点着,家乡就显得春意更盎然,更有几份亮丽色彩了。

  不用说,这些日子里,家乡山里各家各户都在摘茶、炒茶、烘茶或晒茶。浓浓的茶叶味儿从山里人家飘散出来,浸润到大山的每一处,又潜入每个山里人的心脾之中。

  细茶叶细细拣,嫩茶叶慢慢搓;谷雨茶叶用心炒,谷雨茶叶贵客喝。

  一到谷雨节,山姑娘小伙子们就衣着入时的衣裳,背着背箩,有说有笑地跑到山上抢收谷雨茶了。陡壁般的山,山这边和山那边正好对山歌。于是,山里整天流动着采茶情歌。

  老人说,谷雨这天采的茶,是上等的好药。纯泡可以解渴、去暑、助消化、解酒;入姜可止咳、治感冒;入盐可除风祛湿……逢年过节,用浓茶祭神,还可消灾呢。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采茶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元代词人杨朝英在《水仙子·自足》写道:“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身在杏花村里的处士,一年劳作虽然辛苦,有酒、有鱼、有鸡、有肉、有笋,自给自足,其乐融融,尤其是招待贵客的谷雨茶,更是山野特色。

  小时侯,常被父母压着上山抢收谷雨茶,心里甚是反感:早一天晚一天,不也是茶么,为什么偏偏要这天冒雨也得上山啊!现在总算释然了。

  谷雨心情日记 3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事西窗谷雨茶。”不知不觉谷雨就悄然而至。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夏已始,天气渐渐转暖,可今年与往年不同,乃是微凉。

  据说,谷雨这天采的茶才是真正的谷雨茶。谷雨茶,又称二春茶,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茶之佳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就认为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茶采的量较少,物以稀为贵,喝茶人都知道,谷雨茶是珍品,能喝到谷雨茶非富即贵之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是从文字上“嗅”到芳香,永远也没有福气品尝到。泡开的谷雨茶,不仅色彩明亮,而且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可以清火、明目、避邪。我欲喝到谷雨茶,这是奢望,就像永永远远也摘不到星辰。

  推开窗,雨无声无息地飘着,它用纤手深情地轻拂绿草,轻拂百花,轻拂万物生灵。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雨来得正是时候,昨晚在家门口半寸方地种的黄瓜秧、丝瓜秧,吮吸了谷雨乳汁,比昨日更精神了,傲然挺起新叶。对面的房檐下的山茶花更艳了,那一滴滴雨珠粘着桂树新叶,新叶泛着果绿,如涂上了金油,沿着叶片略鼓起的弧线,缓缓划下,悄然无声滋润土地。谷雨啊,闻不到你的馨香,却见你处处留情,你侃侃而来,那湿地,那河塘,那田野,吟咏着“雨生百谷”的迷人神韵。

  我独自漫步陌上,墙角的藤蔓放肆地张开四肢,沿着老屋花格窗攀爬,彰显着自己的魅力;茶花已香魂散去,与枝头做最后的'诀别,零落红尘,此时又有几人能立于花边,听那嘤嘤的哭泣?细雨乃斜飞,飘至发上,飘至脸上,温润而畅然,默视这烟雨蒙蒙的天,心事摇曳,想与你来一场浪漫邂逅,恍惚中,你迎风浅笑,仿若与你如初见,总想书写你的风姿。

  “谷雨时节种谷天,水稻插秧好火候。”小时候,每到谷雨前后是父辈最忙碌的时节,插秧,栽红薯苗,种棉花,甘蔗……田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可今日去校外田园上转一圈。不见一个人影。过了十多分钟,蚕豆地里才冒出了六十多岁男人,穿着工作服,提着特大塑料袋,正在蚕豆杆里挑选个儿饱满的蚕豆,此时,蚕豆大多只是小指头般大,很嫰,还要等过一段时间摘,一些长得壮一点蚕豆,有大拇指宽,两三寸长,颜色漾青,摘下蚕豆仁软软的,煮熟含在在口里即化,美味可口,保管你半辈子忘不了。而蚕豆花还陆陆续续开着,蚕豆花若紫蝶张扬盛开,好似要向人诉说着昨日故事。我走上前去向农民询问:“这稻田怎么没有人来拔秧,插秧?”

  大伯停下手,望着青绿色的稻田:“现在不兴插秧了,洒下种子,任种子自由生长。”

  “这样能行吗?”

  “怎么不行?只是产量没有插秧高,可这样省力,插秧多苦,上下弯腰多累啊,现在大多数人贪省力,况且又不缺粮食。我们这代人还会种田,下一代人,田都会没有人种了,荒芜了。”可我不这么认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行各业总有人喜爱干的。告别大伯继续前行。

  细雨还是没有歇脚的美意,仍斜飞,草色更青,岸边柳絮纷纷飞落河里,漂向远方,油菜花差不多已淡出舞台,花所剩无几,大多开始结籽;月季花,玫瑰花,杜鹃花正开得如火如荼,招引蝴蝶、蜜蜂在花丛中埋头贪婪吮吸着花粉;燕子变换着不同飞姿,时而斜飞,直冲上天;时而侧飞,揩着秧苗,仿若与它亲昵;时而迅疾飞向天的尽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默默在田埂上继续踟蹰前行,默默地看,默默地想这谷雨的来历,谷雨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昭令,宣布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们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谷雨啊谷雨,你靓丽了一个季节的最后容颜,却妆饰了一个年成丰盈的希翼。

  谷雨心情日记 4

  下班回家,刚踏进楼道,一股熟悉又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这股香味提醒着我,又要到谷雨时节了。这是谁家的美味香椿,令我垂涎欲滴。越往楼上走,香气越是浓郁。按响门铃,妻子探出头来,开门的一瞬间,我顿时明白,这香椿原来是妻子的杰作。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妻子边忙活边念叨起来,“听说只有谷雨前生长出的香椿芽,味道才最美最香,不论口感还是营养都是最上乘的。”沉浸在满屋的.浓香里,我的思绪一下飞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老家的院落特别宽敞,院中不仅栽有白玉兰等花草,还种有竹子、银杏、香椿等树木。听爷爷说,院里的那几棵香椿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绝对称得上是家里的老祖宗树。如今仍是枝叶茂密,参差掩映。每年风吹杨柳时,香椿树渐渐吐出紫茎绿蕊的嫩芽儿。过不了几天,满树就会变得绿油油的。母亲告诉我,香椿树越老发芽越早。谷雨之前,可分头茬、二茬和三茬,先后采摘三次。香椿树越掰越旺,你若是不掰它,芽子反而会长得缓慢。每到谷雨时节,奶奶和母亲便会摘下香椿芽,送给没有香椿树的邻居们一些,让他们也尝尝鲜。得到馈赠的邻里,无不视之为珍蔬上菜,连声道谢。可当谷雨一过,芽子便会“生楂”,质老粗硬,已经变得不能食用了。再过一段时间,香椿开始结果,枝叶繁茂,一树挺然。珠子似的小籽,累串盈枝,有风吹过,散珠满地,院子里便弥漫着馥郁的香味。

  香椿芽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的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唐本草》中有“叶煮水,可以洗疮、疥、疽”的记载。《陆川本草》称:“香椿健胃,止血,杀虫,治痢疾。”记得当时后院的一个邻居胳膊上长了个脓疮,因为没钱就医,母亲就将香椿芽与大蒜捣碎,然后敷在上面。结果不到一个星期,竟然痊愈了。

  谷雨香椿又飘香。吃着妻子炒的美味香椿芽,我总会想起老家院子里的香椿树,想起阔别已久的故乡……

  谷雨心情日记 5

  种瓜点豆,谷因得雨而生,故称“谷雨”。这一日,远在大洋彼岸的儿时玩伴雨阳从休斯顿发来一首《致天鸣兄》的旧体诗词:

  想来他一定刚刚睡醒,而我近来则因觉少常常半夜起来工作,故在当下互联网地球村的时代,我们每每可以在此时碰到。但并不通话,微信上也绝少联系,只默默阅读着彼此,互相感觉着对方,静寂里仿佛甚至连细微的呼吸也能听到,而那文字的行里行外,好像还可以嗅到四月里雨后泥土些许的芬芳。一个日出而作,一个日落不息,自出娘胎就颠倒了黑白的我也许是老了的缘故,那一刻,浮现在脑海里的都是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情景。一颦一笑,生动鲜活;举手投足,历历在目。

  雨阳那时非常聪慧,鬼机灵得很,画儿画的极好,极逼真。一天到晚总是笑呵呵的模样,歪着小脑瓜,有点慢吞吞的,少言寡语,凡事不急不火;太阳底下时常喜欢仰起脸,眯着眼,手搭凉棚,宛如在用眼睛的余光,长久且默默地眯斜着那个火辣辣常叫人不敢直视的东西;也不知那一刻他那不可测的小脑壳里又在转悠着什么,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因为我从他微微一动的嘴角,瞥到一丝难以捕捉的诡异。在我的印象里,他从头到脚似乎也从来没有生过气。水深流缓,语迟人贵。于今想来,他有些大智若愚,甚至讷于言而谨于行。但当某天见了网称“一片落叶”的他的头像,我便大大吃了一惊。蓝白条的海军衫儿,短发,白了不少,目光比从前犀利了许多,只是敦厚且温润的笑容如前,不太修边幅以气取胜的神韵似昨。遥想四十年前,我俩上学下学形影不离,他家我家,房前屋后,校里校外,教室操场,常常整天黏黏地粘在一块……

  记得那恍惚也是这样一个四月天,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小雨。于是,在那条熟悉且有些坑洼不平的街上,就出现了两个背着大书包因惊喜而兴奋奔跑起来的小家伙的身影——

  等完成了老师交代的班级板报设计任务,我俩又掉头趴在炕沿上,打开书包开始写当天的作业。饿了,就去厨房的碗架柜里翻上翻下一顿找,找到什么算什么,随便吃一口。渴了,就拿起水舀子掀开缸盖舀半瓢凉水咕咚咕咚喝几口……

  那个年代家长的话对小孩子来说就是圣旨,稍有怠慢是要受到责罚的,况且他爸又是一个极其严厉,并兼有传授书画技艺师长身份的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原驻南岗区单位的不远处有条“雨阳街”,初听到时一阵惊喜,脑海里立马蹦出的就是雨阳,那思绪也便毫不犹豫地飞回了纯真美好的六十年代。倘一有闲,我便去雨阳街走走,左看看,右瞧瞧,前后上下打量个遍,怎么也找不到从前的.影子。撞进眼帘的一块块抬头不见低头见、蓝底白字的“雨阳街”号码牌子,不免让我暗自思忖,雨阳是雨中之阳呢?还是阳中之雨?亦雨亦阳,无所谓阴包阳,也无所谓阳包阴,实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各自参半,不偏不倚,相分相融,犹如太极,又如股市上的K线,起落凹凸,长观为平,颇有自然法则,道家思想和人生哲理的味道。嗯嗯,复杂复杂,还是不如我的好,天有日月谓之奣,上下也好,左右也罢,完全通亮,此岂非共产主义终极理想?彼谓雨阳,此乃天明,还有原宁,白白净净,瘦瘦高高,其爸妈哥姐有一个算一个,皆在各自的群里鹤立鸡群。一双比小姑娘还白嫩还细长的手,写出一笔比女孩脸蛋还漂亮的字,才学又极好,刚一踏上初中门槛,就连跳三级且不久即被国内第一高等学府破格录取,现今也不知飞到哪里?高度多少?冷也不冷?高原宁,多好的名字啊,高本静,原本宁,静谧祥和之桃花源样的世界,如今却愈发变得躁动不安且无法收敛起来。雨阳画好,原宁字好,天鸣文好,可谓“三好学生”知乎也焉哉?

  哈哈,哈哈哈哈——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百重泉,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北国寒凉农事晚,谷雨可耕遍?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即刻将一篇以《戊戌上巳节记》为题的文字改定发表以作回他之礼。

  或许物质世界过于泛滥,人愈来愈孤独;或许现实形式过于复杂,人愈来愈追求简单淡泊;或许功利的人与事太过思空见惯,很多人灵魂的深处渴望一位知己。然当今即便相识满天下,知心知己又有几人?得之幸也不得命。小人趋于利,“低俗”者永远不会有知己,“浮躁”者亦因在人潮里早已丢失了自己,又何求知己乎?“浅薄”之人纵使遇见知己也无法留住,而“士为知己者死”,既强调了知己的高贵,又阐述了若没有一份这样的果敢与坚持,“知己”二字也会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或此生,或来世,或前路,或远方,或永远擦肩而过,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与雨阳,此间几乎没有什么直接交流,怕是彼此都感到再无论说什么,也都无法企及诗词所涵盖之一切了吧?我觉得那几乎就是另一个自己,无需多说,再说什么都显得多余。世事沧桑,移步换景,但于知己而言,似乎一如从前,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依然坚守着那份纯真、那份朴素、那份善良和对诗画艺术的那份执着与热爱;是远在地球两头,人相惜,心相系,初心不改,旧情相牵,始终潜伏不同阵地却又在同一战场上战斗的战士,这对战士又曾是一起长大的两小无猜,两个小八路,如此难不可足矣?知己非知音,如在人来人往的人海遇见了另一个自己,然后用心去悉心倾听,用懂去默默会意,用灵魂去琴瑟和鸣。

  上天不老,落叶劲飘;亦阴亦晴,明乎鸣哉。人各有天命,该是啥就是啥,该怎样就怎样,只要你不将自己放错了地方,即便今天街上拾垃圾的人愈来愈多,也不会有谁将你南北东西地随便捡走。但你若曾享用了她青春的美好,就要以更大勇敢和气度去承接并饱受她更年的烦恼。起落升降有时,沟深壕满有度,风筝飞得再高,牵线却攥在人的手里,地心引力拽着每一个生灵,终将以一个小小的“平”字了得完结。故回望来路,重拾人之良初,遥契儿时玩伴且童心未泯,此岂非今生一大快事乎?

  谷雨弄晴春又回,丹丘无鹤蝶双飞。漫笑尘埃浮梦醒,青笠绿蓑唱渔归。絮落杜鹃啼,樱桃红熟,牡丹吐蕊。地远瞬间闻,无来隔许年?谷雨过后降雨多,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啊,暮春之暮已至尾梢儿,夏天就要来了。

【谷雨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谷雨心情说说05-14

关于谷雨描写心情的句子09-22

关于谷雨的心情说说(精选290句)04-18

谷雨心情感悟生活说说09-23

谷雨节气感悟生活的心情说说(精选180句)04-21

谷雨诗歌推荐阅读:谷雨10-04

谷雨散文阅读:谷雨子规08-08

谷雨天晴好心情的句子(精选170句)04-16

谷雨文案,谷雨文案唯美短句09-07

谷雨散文推荐:谷雨潭的雨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