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诗歌鉴赏及答案

时间:2025-05-30 18:06:08 小英 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芳树》诗歌鉴赏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芳树》诗歌鉴赏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芳树》诗歌鉴赏及答案

  芳 树

  南北朝 李爽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注] ①诗人李爽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

  ②三阳:早阳、正阳、晚阳“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

  ③欲寄边城客:为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

  鉴赏: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作为《芳树》一诗的开篇之句,短短十字,便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奠定了全诗优美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芳树千株发”,一个 “发” 字生动地展现出春日里千株芳树蓬勃生长、繁花竞放的盎然生机。无数芳树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尽情舒展身姿,绽放出娇艳的花朵,那种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景象跃然纸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句描绘出的盛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暗含着生命的蓬勃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所蕴含的无限希望。

  “摇荡三阳时” 则进一步将画面动态化。“摇荡” 一词,赋予了芳树灵动的姿态,仿佛千株芳树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婀娜多姿。“三阳时” 点明了时间,即春季,在传统文化中,“三阳” 常象征着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此时的芳树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节里尽情摇曳,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春日图景。

  然而,如此美好的景色却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芳树的蓬勃生长与绚烂绽放,与后文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所表达的思念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春日的生机盎然,更凸显出诗人心中对远方 “边城客” 的牵挂与思念之情难以传递的惆怅。这两句诗以景起兴,先极力渲染芳树在春天的美好姿态,再由景入情,自然流畅地引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中间两联"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与"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对仗精工,形成视觉与触觉的双重画面感 。

  2.修辞精妙:

  拟人手法:通过"度鸟迟"赋予鸟儿流连忘返的情态

  反问收尾:尾句"路远谁能持"强化欲寄情思而不得的无奈

  3表现手法:采用乐景衬哀情,前六句极写芳树之盛,反衬末联羁旅之悲

  阅读答案

  (1)本诗是一首题材的诗(2分),是一首诗(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1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

  (1)思乡诗(2分,如答借景抒情诗给1分,答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或边塞诗不给分),古体诗(1分)

  (5分)

  (2)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2分)本诗前面六句通过自己细微观察,描写 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讲政治、有信念”专题研讨发言稿10篇讲话,发言。最 后,诗人笔锋陡转,写出长年漂白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 而在这物候变化中,作者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诗人乡思之 深厚,别具韵致。(3分)

【《芳树》诗歌鉴赏及答案】相关文章:

《对芳树》韦应物唐诗鉴赏08-06

《芳树阅读答案》阅读及答案参考11-09

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10-19

古诗歌鉴赏及答案10-14

《文选》诗歌鉴赏及答案09-24

诗歌鉴赏答案及赏析09-07

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07-06

白居易诗歌鉴赏答案09-26

《湖上》诗歌鉴赏及答案10-07

芳树阅读答案附赏析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