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诗歌教案:水(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诗歌教案: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诗歌教案:水 1
活动设计:
诗歌——水
附诗歌:
小小的水是泪水
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
健康的水是汗水
脏脏的水是泥水
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喷涌的水自来水(余碧君)
教材分析:
本篇诗歌结构简单、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它所反映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美化了生活。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易于学习、理解和仿编。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运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
二、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背景图一幅。
2、流水声录音磁带一盒。
3、与水相关的各种图片布置场景。
三、活动过程:
(一)、倾听录音,激发兴趣。
1、倾听流水声(放录音)
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水声)
2、你能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水,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课件图,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先单幅,再整幅)。
问:请幼儿说说图上有哪些水?(帮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老师将这幅图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幼儿倾听,教师示范朗诵。
(2)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
(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2)、幼儿边听边念,可自由用动作表现。
(3)、幼儿集体朗诵。
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
问:(1)为什么说健康的水是汗水?
(2)你见过喷泉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3)你见过静静的湖水吗?在哪儿见过,是什么样的?
(4)喷涌的水是什么水?说它是什么样的?
5、问:学了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儿自由提问,
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帮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
6、幼儿集体表演、朗诵诗歌。
(三)、学习仿编诗歌
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你能把你知道的水也编成好听的诗歌吗?
1、可请幼儿参观布置的场景或用课件提示,调动生活经验,拓展想象空间。
2、小组交流,大组展示。(可引导幼儿先画后说)
3、鼓励幼儿向爸爸妈妈朗诵创编的诗歌。
中班诗歌教案:水 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 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PPT。
三、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诗歌主题“水”,并说一说水师:这是什么?你们在在哪里见过?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问:图上的这些水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水呢?(协助幼儿认读)2、初步感受诗歌《水》
(1) 师:老师将这些图片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
幼儿倾听诗歌一遍.
(2) 师: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自由描述)3、学念诗歌(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师: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念的是不是这样子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诗歌师:我们说过好听的诗歌要是按照节奏来念会更加好听教师出示节奏谱“ X X X X / X X X”
师:这个节奏谱认识吗?
大家一起拍打节奏问:你们想不想也来有节奏地念一念这首诗歌呀?
问: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吗?
(3)、幼儿集体朗诵。
问:刚才我们在念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一个“X”对应一个字)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问:我们刚才念的这首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协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歌里说它是跳舞的水呢?
6、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三) 、学习仿编诗歌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
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水小小的水,是泪水大大的水,是海水跳舞的水,是喷泉脏脏的水,是泥水静静的水, 是湖水甜甜的水,西瓜水。
中班诗歌教案:水 3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感。
2、知道人和动植物离不开阳光,尝试创编诗歌。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幼儿用书《天晴了下雨了》。
教师准备:
1.挂图《晒太阳》
2.《种太阳》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种太阳》,提问: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们喜欢太阳吗?太阳队我们有什么好处?请小朋友讲一讲。
二、出示《晒太阳》的挂图,观察画面
图上都有哪些景物?是什么季节?图中的娃娃在干什么?她晒着太阳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说一说。师引导幼儿读懂图意:天上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金色的阳光撒向大地,现在正是秋季,远处金黄的稻子成熟了,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近处,一棵苹果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空气中飘散着苹果的芳香,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阳光下玩耍,她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不禁说了句:“啊,秋天多美啊!太阳晒在身上真舒服啊!”他们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提问:图中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稻子是什么颜色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没有太阳的`照射,小草会发芽吗?稻子会成熟吗?苹果会变红吗?万物会生长吗?多晒太阳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出: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多晒太阳可以杀菌消毒,增强抵抗力,使身体更健康。
三、欣赏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1、边看挂图,教师念儿歌
提问:有了太阳的照射,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小草,稻子,苹果各自穿了什么样的衣裳?
为什么说娃娃晒了太阳才健康?
先分组讨论,再指名说,师小结。
四、学习诗歌
1.幼儿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幼儿用动作进入角色扮演表现诗歌内容:我是小草,在阳光下慢慢变绿了,穿上绿衣裳.....
五、仿编诗歌
翻开幼儿用书《天晴了,下雨了》第7页,观察图画,仿编诗歌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晒太阳,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模仿它的口气说一句
中班诗歌教案:水 4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积极参与诗歌表演。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问答形式的诗歌特点。
3.尝试仿编完整的诗句。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问答形式的诗歌特点。
活动难点:
尝试仿编完整的诗句。
活动准备:
音乐(春天在哪里)、调查表、图谱、花和草的图片等,花、草和桃心的道具、背景轻音乐、两张黑板、背景图版。
活动过程:
一、分享关于“春天”的调查。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随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
2.谈话—-我寻找到的春天
教师: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和爸爸妈妈去找过春天了,也记录了下来了春天的感受,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春天的感受呢?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大的调查表表格,根据幼儿的回答粘贴图片。
小结:小朋友们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公鸡打鸣的声音.....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大树长出新的叶子.....闻到了花儿的香味,泥土的味道.....感受到了欢乐和幸福.....
原来呀我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用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内心都发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二、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背景音乐)
(1)教师:春天这么美,接下来我就要给小朋友们朗诵一首诗歌,请你们仔
细听一听,诗歌的名字是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诗歌)
(2)教师朗诵诗歌并提问。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美不美呀?(美)
听完这首诗歌你的感受是什么?(开心、高兴、舒服、轻松、心跳快、感动)(这首诗歌真美,真好听,蔺老师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心里感觉特别的舒服,
春天真的很美很美!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春天)这首诗歌中你都听到了什么?
2.教师与配课教师以问答的方式朗诵(不要背景音乐)
教师:这首诗歌这么美,把大家都带到了春天的美景中,接下来我邀请王老师和我一起再朗诵一遍,请你们听清楚每一句,王老师和我是怎样朗诵诗歌的?(问答的形式)
提问:这次朗诵诗歌是几个人完成的'?(两个人)
我和王老师是怎样朗诵诗歌的?王老师是怎么问的?
蔺老师最先回答的是什么?草绿了,之后还说了些什么,你能完整地把它说出来吗?(教师指着图谱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第一句)
接下来,王老师说了些什么?(春天怎么来)我接下来是怎么回答的?(花开了,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教师指着图谱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第二句)
最后王老师又问了什么?(春天怎么来)蔺老师最后是怎么回答的?(我高兴了,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教师指着图谱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第三句)
(幼儿边说教师边根据幼儿的回答来粘贴图谱。让幼儿认识图谱的意思,一句完成后连贯的读一遍。分别将三句都识别完成,大声地朗读出来。从抽象到具象的学习)
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配乐诗朗诵,老师和幼儿分问答的形式朗诵诗歌。
教师:这一次,蔺老师来问,小朋友来答,请全体起立!配乐诗朗诵。(边
指图谱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朗读得真好!让我们再一次感觉到这首诗歌真美!春天好美好美!
2.理解诗歌中的文学想象。
提问:诗歌中说到春天是从绿色里跳出来的。你能学一学春天是怎么跳出来的吗?(幼儿模仿跳的动作)为什么是跳出来?(因为小草是从泥土里钻出来就像是跳一样,小草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
你能学一学春天是怎么从花朵里跑出来的吗?为什么是跑出来?(春天花儿竞相开放,花开的速度就像奔跑一样,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花的海洋。)
那最后一句说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它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开心、愉快)对了,人们感受到周围很美,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这里的“跳、跑、飞”都是动词,让我们感受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都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三、幼儿表演诗歌
教师:那小朋友也动起来,我们用好看的动作来表演这首诗歌。请一个小朋友来问,其他小朋友回答。这里有表演的道具,请你们自由选择,可以走到自己喜欢的道具旁边,分别扮演小草、小花、和小朋友,你们选择好了吗?请根据图片上的诗歌内容,想想应该怎么表演?
教师:各组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一个小朋友问,其他人表演,我们就开始小小诗歌表演会吧。(配乐表演。)
小结: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了表演,掌声送给自己!
五、诗歌创编
教师: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从花朵里跑出来,从我的心里飞出来,那么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刚才分享过了春天的变化,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教师出示大调查表)有蝴蝶翩翩起舞、有蜜蜂采蜜忙、有小鸟在歌唱等等,请小朋友把这些美好的事情全部编进诗歌里,再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诵出来。
现在我们分成三小组进行讨论,围成一个圆圈坐,给你们时间,每个小组来选择一个你们要编的元素,你们进行讨论,想一想如何把句子说得像原来诗歌一样优美、完整。现在开始行动吧!(每一组请一个代表来发言,其他人一起问,教师将幼儿续编的图谱贴在黑板上。)
教师:我们创编了这么多好听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出来吧!这一次请王老师问,我们一起回答。(配乐以问答的形式朗诵新编的诗歌)。
教师总结:春天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去体会,相信你会创编出更多优美的诗句。小朋友们,请把今天我们欣赏的和创编的诗歌——春天,分享给爸爸妈妈和同伴们吧!
附诗歌:
春天
春天,怎么来?
草绿了,
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花开了,
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
我笑了,
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春天(续编)
春天怎么来?风来了,春天从春风里吹出来。
春天怎么来?桃花开了,春天从桃枝里长出来。
春天怎么来?蝴蝶飞来了,春天从蝴蝶的翅膀里飞出来。
春天怎么来?下雨了,春天从雨滴里落出来。
春天怎么来?树绿了,春天从小树里长出来。
春天怎么来?小鸟飞来了,春天从小鸟的歌声里唱出来。
春天怎么来?小蝌蚪来了,春天从水里游出来。
春天怎么来?蚯蚓来了,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
春天怎么来?燕子回来了,春天从燕子的歌声里唱出来。
春天怎么来?树叶长来了,春天从树缝里冒出来。
活动反思:
为了让孩子感受诗歌优美的语句和语言结构,我根据诗歌内容制作了图谱,用这样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既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又清晰地展示了诗歌的结构特点。活动中孩子们在看图谱朗诵诗歌时明显掌握的很快,而且为下面的诗歌朗诵也奠定了一些基础。
中班诗歌教案:水 5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及诗歌意象的作用。
2.让学生在分析“水”的意象内涵中,初步掌握分析意象的方法。
3.识记“水”这一意象常用的寓意,并运用到诗歌鉴赏中。
教学重点:
分析“水”的内涵,及方法总结。
教学难点:
在解题中对意象的分析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点拨、习题演练等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和情意的结合。(换言之是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包括人物形象还有景和物,他不直接表白,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效果。
而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杨柳代表惜别留恋的意思,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等等。
2.意象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为情铺垫;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3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水”的意象的句子。
二、合作学习
1.独立思考“水”的意象在不同语境中内涵,并写在句子后面。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將进酒》)
(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郭茂倩《长歌行》)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10)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日断东西二百州。(汪元量《湖州歌》)
(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2.各小组内部交换意见,将成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到黑板展示。
(请两个小组,其他补充。)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爱情象征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
c、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离别主题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惜时之情
e、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世事无常、历史沧桑之感
3.如何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
(1)抓住描绘该意象的关键性词句,把握外在特征。(注意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内在品质特征。一般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梅花-孤高等P100页
(3)联系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
(4)还应该结合诗的内容和意境总体把握。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几首含“水”的.意象的诗词完成题目。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汴水:源于河南,向东南汇入淮河。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
一作“瓜州”。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词的上片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片写景,暗寓恋情。汴水、泗水向东南行,流到了遥远的地方,把思妇的心也带到了瓜州古渡头。
“吴山”运用拟人手法,婉转表现了思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颈联是如何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分析。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
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
词人以前是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涯,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生活巨变,形成强烈对比。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
四、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诗中“水”的意象的内涵,并且在实际解题中加以运用。可见“意象”的分析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也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希望今后在读诗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积累不同意象的内涵,以及同一意象的不同内涵。
五、课后延伸
分组归纳古代诗歌中“芳草”“浮云”“月亮”这几个意象的丰富内涵。
【中班诗歌教案:水】相关文章:
中班诗歌《水》教案10-03
水的诗歌06-25
《水》诗歌11-24
水的诗歌09-13
中班诗歌教案10-08
中班教案:《水娃娃》08-24
写水的诗歌02-21
水蓝色的诗歌09-10
水与火诗歌11-22
《水》幼儿园中班教案水 幼儿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