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镶妙嵌说课稿

时间:2025-07-18 17:01:42 蔼媚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巧镶妙嵌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巧镶妙嵌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巧镶妙嵌说课稿范文

  巧镶妙嵌说课稿 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7册第8课《巧镶妙嵌》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领域是设计应用领域,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镶嵌艺术的发展史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镶嵌艺术的独特的美,认识到镶嵌艺术材料的丰富性和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镶嵌工艺的含义和镶嵌艺术的历史,感受镶嵌艺术的材料美,肌力美,形式美。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在平面物体和立体胚上进行镶嵌,利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作作品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生用材料的形、色进行巧妙的镶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橡皮泥或泥土,各种小石子、黄豆、贝壳等材料。

  二、教学与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本活动结合教学对象、和教材本身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视觉图像法以及讨论法:通过视觉图像对镶嵌作品做最直观的展示,并通过围绕镶嵌作品的制作展开的师生、生生间讨论。引导学生积极的互动,体会作品的制作工序,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法: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多次欣赏,观察,发现镶嵌作品的制作要点,掌握作品的制作的方法,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拿出各种材料:彩色塑料片、纸片、小石子、黄豆、贝壳、纽扣等。让学生发挥联想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有什么别的用处?教师参与到学生论中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小东西还可以组合成漂亮的图案。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欣赏学习

  1、首先是欣赏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各种镶嵌作品。

  其中有陶片镶嵌壁画“文明的飞跃”、公园中常见石子路、以及房间中瓷砖镶嵌图样等一系列的镶嵌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发现这些作品都是运用镶嵌这一制作方式完成的。

  2、接下来教师帮助学生了解镶嵌艺术

  教师向学生介绍镶嵌是一种工艺,指把东西卡在空隙里或嵌进凹陷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这种技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还将大理石、彩色玻璃等材料镶嵌在建筑物的墙壁和窗户等地方,进行装饰和美化。在对学生对镶嵌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镶嵌艺术?

  (公园里的石子路)

  3、欣赏学生作品

  在欣赏了解了这些制作过程相对复杂的镶嵌作品后,教师向学生展出一批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通过我们的小手同样制作出精美镶嵌作品,拉进学生同镶嵌艺术距离,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进行小组观察探究:这些作品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都运用到了哪些材料?

  玉米:选用黄豆整齐地镶嵌在橡皮泥上。

  瓶子:用玻璃弹子镶嵌在橡皮泥捏的瓶子上

  4、学生创作环节

  学生根据以上作品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创意,运用所带的工具和材料,结合自身的想法,发挥想象力,创造制作自己的作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小结

  用我们身边可取的材料,我们可以作出很多巧妙、美观的作品来。同学们多动动手、多动动脑制作更多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巧镶妙嵌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聚焦于历史研究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源于《史学方法论》的深刻启发。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史料辨析到视角多元、再到历史与现实关联等多个维度。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类型史料,如原生证据与衍生证据;掌握多种历史研究视角,包括官方、民间、小人物等视角;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历史研究方法的运用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关注现实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史料辨析的方法,理解历史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解读历史事件,并与现实建立联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史料中去伪存真,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单一视角局限,从多维度全面认识历史;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如史料分类、视角类型等,为学生搭建知识体系。

  案例分析法:引入大量生动的.历史研究案例,如研究宋代物价时官方记载与民间笔记的对比、甲午战争不同史料的解读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历史事件,分组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讨论,如研究家乡老教堂时,从县志记载、老街坊回忆等不同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深化对历史多面性的理解。

  实践探究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史料,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历史问题,如研究当地城市拆迁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展示一份有争议的历史文献,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份文献的真实性与价值?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主题 —— 历史研究方法。

  知识讲解(15 分钟):详细讲解史料的分类,如原生证据和衍生证据的特点、区别;介绍历史研究视角图谱,包括官方视角、民间视角、小人物视角等。结合《史学方法论》中的案例,如研究家乡水灾史时不同史料的作用,加深学生理解。

  案例分析(20 分钟):以甲午战争为例,展示朝廷奏折、日本军方档案、威海卫渔民口述等不同史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影响。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不同视角的优势与局限,体会历史的多声部合唱。

  实践探究(15 分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话题,如当地某古建筑的历史变迁,自主收集原生证据和衍生证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际分析中。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史料辨析和视角转换上仍存在困难,后续教学需加强针对性练习。同时,在实践探究环节,部分学生收集史料的渠道有限,可引导学生拓展资料来源,如利用网络数据库、实地调研等方式,提高实践效果。

【巧镶妙嵌说课稿】相关文章:

《鱼儿妙锦囊》说课稿08-15

《巧思妙贴》说课稿范文10-28

巧拼搭的说课稿范文05-18

《七巧板》说课稿06-15

《有趣七巧板》说课稿06-23

有趣的七巧板说课稿06-30

镶不住,神往悠悠作文08-17

七巧板说课稿(通用10篇)07-02

七巧板小学数学说课稿06-25

大巧无巧散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