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作用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领域的活动。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种通信方式幼儿使用也比较多,例如电话。但是古代传递信息都有哪些方式呢,孩子们可能不太了解。本活动正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告诉幼儿古代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要观察生活,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与奥秘。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正如《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活动目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古代传递信息有哪几种方式。
2.能力目标:在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说出传递信息方式。进一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自然科学,养成勤动脑,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三)根据以上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掌握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难点是说出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以及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二、说学情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接下来我说下幼儿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好奇心更为强烈,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在开展活动中要用特别的方式加以引导。
三、说活动方法
基于以上幼儿情况的分析,下面阐述下活动方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课堂上,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探索启发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自己能够说出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游戏教学法,对比出当今和古代传递信息的特点。
四、说活动准备
大班的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肢体动作。本节课我主要利用3张图片,分别是传真机、电话、电脑来更好的配合我完成本次活动。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因此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通过谜语导入,一个长听筒,互相可说话,生活不可少,联系需要他。打一通信工具。通过电话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引入本次活动,并提问幼儿,当今有什么方式可以传递信息。儿童说完之后,我会马上提问:那古人都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2.展示图片,启发思考
首先,我会给幼儿展示一张烽火台的图片。他们肯定不能猜出,我会引导他们说出城墙,然后给幼儿讲解古代用狼烟来传递信息。接着我会提问幼儿,古代还有那些通信方式呢?这一环节,启发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结合具体形象的比喻和动作才能引导幼儿说出还有信鸽和骑马以及用风筝来传递信息。更好的锻炼了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动手创作,巩固新知
我会开展一个手工活动,让幼儿制作一个简易的`风筝,然后在上面写上祝福,全班展示完毕后送给自己的小伙伴。正如纲要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此次手工活的正好将纲要的指导思想运用其中。
4.游戏活动,总结归纳。
设置一个贴图游戏,我会发给幼儿古代和现代传递消息方式的图片。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找出古代的和现代的图片,并进行分类。最后呢,看谁分的又对又快。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儿童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在分类的活动中掌握现代和古代通信方式的不同。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我会让幼儿回家制作一些卡片,将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手绘到卡片上然后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 2
一、教材说明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领域活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幼儿对电话、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较为熟悉,但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知之甚少。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探索古代传递信息的多样方式,激发其观察生活、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契合《纲要》中科学教育应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以身边事物为探索对象的要求。通过此次活动,能拓宽幼儿知识面,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好奇心旺盛,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喜欢提问,积极主动去认识世界。然而,他们的认知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直观、生动的事物来理解抽象概念。在本次活动中,需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实物演示等,帮助幼儿理解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进一步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三、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幼儿能清晰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如烽火传讯、飞鸽传书、驿站快马等,并知晓其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描述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与用途。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古代文明的探索兴趣与热爱之情,培养其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全面掌握古代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及其背后的'原理,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加深理解与记忆。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这些方式对现代通信发展的影响,培养幼儿的深度思考能力。
五、活动方法
教法
直观演示法:展示烽火台、信鸽、驿站等图片、模型及相关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古代传递信息的场景与方式,增强感性认识。
故事讲解法:讲述《烽火戏诸侯》《苏武牧羊与鸿雁传书》等故事,将抽象知识融入有趣情节,吸引幼儿注意力,帮助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应用。
提问引导法:提出如 “古代没有电话,人们怎么把紧急消息告诉远方的人?” 等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激发探索欲望,培养思维能力。
学法
观察法: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视频等,获取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直观信息,提高观察力。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鼓励发表见解,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操作体验法:开展制作简易烽火台、放飞纸鸽子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六、活动准备
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高清图片、视频资料,如烽火燃起、信鸽飞翔、驿站快马奔驰等场景。
烽火台、信鸽、驿站等实物模型或玩具,用于幼儿观察与操作。
制作简易烽火台、纸鸽子的材料,如卡纸、蜡烛、线绳、彩笔等。
古代与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比的表格图片,辅助幼儿对比分析。
七、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3 分钟)
播放现代电话、手机视频,提问:“现在我们用这些工具快速传递信息,那古代没有这些东西,人们怎么传递信息呢?” 引发幼儿兴趣与思考。
基本部分(15 分钟)
展示与讲解:依次展示烽火台、信鸽、驿站等图片与模型,详细介绍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讲解烽火台遇敌情点燃烽火传递信号;信鸽经训练携带信件长途飞行送信;驿站设置换马、休息处,驿卒骑马快速传递公文信件等。
故事分享:讲述《烽火戏诸侯》,提问:“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诸侯们为什么会赶来?后来真有敌人进攻,烽火再燃,诸侯们为什么不来了?” 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烽火传讯的作用与重要性。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如烽火传讯迅速但信息单一,飞鸽传书方便但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操作体验:指导幼儿制作简易烽火台或纸鸽子。制作烽火台时,用卡纸卷成筒状,顶端放置蜡烛模拟烽火;制作纸鸽子,用彩纸折叠后画上眼睛等装饰。完成后,幼儿分享制作感受与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新认识。
结束部分(2 分钟)
回顾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强调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古代文明。
八、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创作古代信息传递场景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组织幼儿开展 “古代信息传递” 主题表演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古代通信趣事,拓展知识面。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作为大班科学领域活动,立足幼儿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当下幼儿沉浸于现代便捷通信,对古代通信方式充满好奇。活动旨在填补知识空白,让幼儿了解古代智慧,感受信息传递方式演变,培养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也符合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拓展需求。
二、学情把握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观察、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但对复杂概念理解有限,需直观、生动教学。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现代通信,有一定信息传递概念,可借此引导了解古代方式。活动中要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学习机会,鼓励积极参与,促进全面发展。
三、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幼儿准确说出古代传递信息的常见方式,如烽火、狼烟、钟鼓、飞鸽、驿传等,并阐述其操作流程。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提高幼儿归纳总结与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比古代与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异同。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古代科技的敬佩之情,培养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重难点聚焦
重点:使幼儿深入理解古代主要信息传递方式的.原理与应用,通过丰富实例与体验活动强化认知。
难点:引导幼儿从历史发展角度理解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培养历史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五、方法选用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创设古代战争、通信等情境,如模拟烽火台报警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古代信息传递氛围,加深理解。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图片、动画、视频展示古代信息传递过程,如播放飞鸽传书动画,化抽象为具体,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操作法:组织幼儿参与制作烽火模型、放飞纸信鸽等活动,亲身体验古代信息传递,增强记忆与理解。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提供资料,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思考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法: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制作等活动,促进幼儿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准备工作
古代信息传递相关的丰富多媒体资料,包括高清图片、生动动画、精彩纪录片片段。
制作烽火台、信鸽、驿站等道具的材料,如纸盒、彩纸、羽毛、小木棍等。
古代与现代通信工具模型,如烽火台模型、手机模型,便于对比展示。
记录表格、笔,供幼儿记录观察与思考结果。
七、流程设计
导入(3 分钟)
播放现代通信工具声音,提问:“这些声音代表什么?古代人没这些工具,怎么传递信息?” 引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展开(15 分钟)
情境体验:布置古代战场场景,放置烽火台模型,讲解烽火传讯知识后,邀请幼儿模拟点燃烽火报警,感受其作用。
多媒体展示:播放古代通信动画,展示飞鸽传书、驿卒送信等场景,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问:“飞鸽怎么知道往哪飞?驿卒怎么保证信件快速送达?” 促进思考。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填写记录表格。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导深入思考古代方式对现代通信的影响。
实践操作:指导幼儿分组制作信鸽道具,用彩纸折鸽子,画上装饰,写上 “信件” 内容后 “放飞”。幼儿分享制作与 “放飞” 感受,巩固知识。
结束(2 分钟)
总结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及意义,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古代科技奥秘。
八、活动拓展
在建构区搭建古代驿站、烽火台等建筑,加深对古代通信设施的认识。
开展 “古代通信小使者” 角色扮演游戏,幼儿扮演驿卒、信鸽使者等传递信息,巩固知识,提高语言与社交能力。
鼓励幼儿收集古代通信文物图片、故事,在班级分享,拓展知识面。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 4
一、教材解读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大班科学领域的重要活动,衔接幼儿对现代通信的认知,拓展古代通信知识。通过了解古代方式,幼儿能感受人类智慧发展,体会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科学史的兴趣,符合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的目标,对幼儿知识体系构建与思维发展意义重大。
二、学情剖析
大班幼儿正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观察力与想象力。他们熟悉现代通信便捷,对古代通信方式好奇。但由于生活经验与认知局限,理解古代通信复杂概念有困难。活动中要结合其思维特点,采用形象化、趣味化教学方法,引导积极探索。
三、目标规划
认知目标:幼儿熟知古代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如烽火报警、孔明灯传信、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等,了解其起源与发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提升幼儿动手操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古代文明的热爱与尊重,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
四、重难点明确
重点:帮助幼儿全面掌握古代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操作方法与应用场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强化记忆。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培养历史眼光与综合分析能力。
五、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提出系列问题,如 “古代没有电,怎么远距离快速传递重要消息?” 激发幼儿思考,引导主动探索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实验演示法:进行孔明灯放飞、风筝制作放飞等实验,直观展示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原理,增强趣味性与说服力。
文化渗透法:介绍古代信息传递方式背后的文化故事、历史背景,如风筝起源于军事用途,让幼儿感受文化内涵。
学习方法
观察记录法:引导幼儿观察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视频、实验过程,用简单图画、符号记录观察结果,培养观察力与记录能力。
体验感悟法:组织幼儿参与古代信息传递模拟活动,如用竹筒传书,亲身体验感受古代通信方式,加深理解与记忆。
六、准备事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详细图文资料、视频,涵盖不同朝代、地区的特色方式。
实验材料,如制作孔明灯的竹条、宣纸、蜡烛,制作风筝的竹篾、彩纸、线绳,用于竹筒传书的竹筒、纸张等。
古代信息传递场景的角色扮演道具,如驿卒服装、书信模型。
展示古代信息传递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图片。
七、过程安排
导入(3 分钟)
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图片,提问:“将军要把作战命令快速传达给远方士兵,没有电话怎么办?” 引发幼儿思考,导入古代信息传递主题。
展开(15 分钟)
问题引导探索: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查阅资料、讨论,探索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如 “孔明灯怎么能飞上天传递信息?” 幼儿思考、讨论后,教师讲解原理。
实验操作体验:分组进行孔明灯、风筝制作与放飞实验。制作时,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材料;放飞时,引导观察现象,思考与古代信息传递的联系。幼儿分享实验感受与发现。
文化故事分享:讲述古代信息传递的文化故事,如楚汉相争时韩信利用风筝测量距离。提问:“这个故事里风筝起了什么作用?” 让幼儿感受古代智慧。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进行古代信息传递角色扮演,如驿卒骑马送信、士兵点燃烽火报警。表演后,分享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理解与体验。
结束(2 分钟)
结合时间轴回顾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发展,强调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鼓励幼儿传承探索精神。
八、活动延续
在科学区投放古代信息传递实验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开展 “古代信息传递大揭秘” 主题展览,展示幼儿作品与收集资料,分享学习成果。
鼓励幼儿创编古代信息传递故事,锻炼语言表达与创造力。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延伸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教材分析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代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每天都接触着手机、电脑等便捷的通讯工具。而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能够让幼儿认识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感受人类智慧的不断进步。通过对古代烽火传讯、飞鸽传书、驿站送信等方式的学习,不仅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的初步认知,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对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打电话、发微信等。但对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他们知之甚少,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结合自己的想象,对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然而,由于其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三、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古代几种常见的传递信息方式,如烽火传讯、飞鸽传书、驿站送信等,知道这些方式的基本特点和使用场景。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探索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古代常见的传递信息方式及其特点,如烽火传讯用于军事警报,飞鸽传书利用鸽子的归巢本能等。
活动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代传递信息方式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这些方式对现代信息传递发展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历史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与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烽火台燃起烽火、信鸽飞翔、驿站马车奔跑等;烽火台、信鸽、驿站等模型或道具;记录表、彩笔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现代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熟悉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详细内容。
六、教法学法
教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模型,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播放古代烽火传讯的视频,让幼儿更清晰地看到烽火如何传递信息,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
提问引导法:在活动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 “烽火为什么能传递信息?”“信鸽是怎么找到送信的地方的?” 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古代传递信息的情境,如设置 “紧急军情需要传递” 的情境,让幼儿扮演古代传递信息的人,使用相应的方式传递信息,使幼儿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代传递信息的过程。
学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模型,获取关于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直观信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讨论法: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如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和现代相比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记录表,记录自己对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认识和理解,如用彩笔绘画出自己心中的飞鸽传书场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情境激趣,引出主题(3 - 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现代电话通讯的视频,然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视频里的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那在没有电话、手机的古代,人们又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 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活动主题。
基本部分:探索学习,深入了解(15 - 20 分钟)
观察感知:教师展示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如展示烽火台的图片时,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让幼儿观察烽火台的形状、结构,初步了解烽火传讯的方式。
讲解讨论:教师详细讲解每种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如飞鸽传书是利用鸽子能够识别方向、找到回家路线的特性来传递信件;驿站送信则是通过在固定的驿站之间设置马车和信使,一站一站地传递信息。讲解后,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情境体验: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设置 “边疆有敌人入侵,需要传递军情” 的情境,让幼儿尝试用烽火传讯的方式传递信息;或者设置 “给远方的亲人送信” 的情境,让幼儿扮演信鸽传递信件。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和过程。
比较分析:教师引导幼儿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现代传递信息方式进行比较,提问幼儿:“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幼儿从传递速度、准确性、便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和进步。
结束部分:总结回顾,巩固知识(3 - 5 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中学习的古代传递信息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知识,如 “我们今天学习了哪几种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传讯在什么时候用?” 然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探索。
八、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延伸: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材料,如相关的书籍、拼图、手工制作材料等,让幼儿继续探索和操作;在语言区设置情境,鼓励幼儿创编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家园共育延伸:请家长在周末带幼儿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寻找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痕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变化,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以上就是我对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大班科学领域《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领域说课稿04-19
大班科学领域说课稿07-31
大班科学领域的说课稿10-15
大班科学领域《海水的礼物——盐》说课稿09-12
大班科学领域《荷花池》说课稿07-31
中班科学领域说课稿08-17
大班社会领域说课稿09-07
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06-21
大班科学领域《益虫和害虫》说课稿范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