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

时间:2025-06-19 09:32:07 小英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通用5篇)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知道“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并体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学具摆放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正确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积累用类比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正确解答“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相关复合应用题。

  3、根据实际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发展寻求多种解答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并区分“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1、第一层次

  出示:(1)、我原来有2个圆片,现在增加3倍是几个圆片?(2)、 我原来有2个圆片,现在增加到3倍是几个圆片?学生通过画圆片,摆圆片,从具体的实物比较中理解增加3倍、增加到3倍的不同含义,把抽象的知识化具体去理解。

  2、第二层次

  出示:上个星期小胖他们班举行了“烛光晚会”的班队活动,大家都带了水果。

  小胖:我带了3个苹果。

  小巧:把小胖带的苹果数增加2倍,就是我带的苹果数。

  小丁丁:把小胖带的苹果数增加到2倍,就是我带的苹果数。

  师:想一想,小巧和小丁丁,谁带的苹果多?请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三个小朋友所带苹果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画线段图再一次间接的理解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

  3、第三层次

  在概括出了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后,也明白了增加几倍就是增加到几加1倍,独立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练习形式多样,有直接列式解答、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反复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P6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知道“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并体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学具摆放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正确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积累用类比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正确解答“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相关复合应用题。

  3、根据实际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发展寻求多种解答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并区分“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想一想,猜一猜 (手势表示)

  1、出示:我原来有2个圆片,现在增加3倍是几个圆片?

  我原来有2个圆片,现在增加到3倍是几个圆片?

  2、思考:原来都有2个圆片,增加了之后,圆片的个数不同了,是什么原因呢?

  (出示板书:增加3倍、增加到3倍。)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指名回答)

  4、请大家通过快速地画圆来验证现在圆片的个数,看看你刚才猜测的答案对不对。

  5、请两个小朋友把你画的分别摆给大家看。 (师把学生摆的补充完整)

  6、交流:(结合图你是怎么理解这2道题的呢?)

  (1)、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3)、小结:

  (把原来的2个圆片看作一份,现在增加3倍,就是在原来一份的基础上(画虚线)增加这样的3份,求现在有圆片的个数就是求原来的4倍是多少,或者2的4倍是多少,或者4个2是多少?,*(出示板书:原来的4倍;2的4倍)

  把原来的2个圆片看作一份,(画虚线),现在增加到3倍,就是增加到这样的3份,求现在有圆片的个数就是求原来的3倍,或者2的3倍是多少;3个2是多少?(出示板书:原来的3倍;2的3倍)。

  8、这2道题除了摆圆片来理解题义,我们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来理解。(媒体出示)(怎么画,请一个小朋友来说,我来画)

  9、看着线段图同桌再相互说说题义,再次区别一下“增加3倍、增加到3倍的不同含义。

  10、求现在有几个圆片,这2道题又分别怎么列算式呢?

  (1)、 2×4=8(个),4指的`是什么?

  2×(3+1)=8(个)

  2×3+2=8(个)

  (2)、 2×3=6(个)

  (3)、从这三个算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圆片增加3倍,原片总个数就是增加到4倍,齐读)

  11、同学现在你们明白增加3倍和增加到3倍的区别了么?那我们继续学习。

  二、加强

  1、师:上个星期小胖他们班举行了“烛光晚会”的班队活动,大家都带了水果。

  小胖:我带了3个苹果。

  小巧:把小胖带的苹果数增加2倍,就是我带的苹果数。

  小丁丁:把小胖带的苹果数增加到2倍,就是我带的苹果数。

  师:想一想,小巧和小丁丁,谁带的苹果多?

  (手势表示:小巧多1,小丁丁多2.一样多3)

  2、请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三个小朋友所带苹果数量之间的关系?

  并列式计算。

  (同桌相互交流)

  3、集体交流(以学生为主):

  (把小胖的3个苹果看作一份,小巧的苹果个数是在小胖一份的基础上(画虚线)增加这样的2份,所以小巧的苹果个数就是小胖的3倍,也就是3的3倍。

  小丁丁的苹果个数也是把小胖的3个苹果看做一份,增加到2倍就是增加到这样的2份,所以小丁丁的苹果个数就是小胖的2倍,也就是3的2倍。

  (同桌相互说一说)

  4、列式 (3×(2+1);3×3;3×2+3 3×2)

  5、小结归纳: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两题),我们解决了几类问题?一类是(增加到几倍的问题),还有一类是(增加几倍的问题)

  (2)、揭题: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增加几倍”和“增加到几倍”。

  (3)、师:那么,增加几倍和增加到几倍到底有什么区别?你们能用简单地数学语言归纳一下吗?

  一个数增加 几倍,就是这个数的 (几+1) 倍。(板书)

  一个数增加到 几 倍,就是这个数的 几 倍。(板书)

  三、练一练:

  (现在对“增加几倍”和“增加到几倍”理解了吗?你能独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么?)

  1、上海近几年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出示: 1993年上海市民人均居住面积仅约7平方米。至20xx年底,上海市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2倍。20xx年上海市民人均居住面积约多少平方米?(独立做、同桌交流、个别交流)

  2、学校组织学生为灾区捐款,三(1)班捐款110元,三(1)班的捐款数增加3倍就是五(1)班的捐款数,五(1)班捐款多少元?

  3、选择题 (世博会刚刚举行过,老师要考考你们有关的问题)

  (1)、以色列馆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把它的占地面积增加到5倍,就是德国馆的占地面积,德国馆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

  A、3600 B、4800 C、6000 D、7200

  (2)、荷兰馆的占地面积是5000平方米,把它的占地面积增加3倍就是中国馆的占地面积,中国馆占地多少平方米?算式不正确的是( )

  A、5000×3+5000 B、5000×3

  C、5000×4 D、5000×(3+1)

  4、判断:

  (1) 四年级参加“红读”兴趣组的学生有10 人,增加到3倍就是参加书法组的人数,书法组有30人。( )

  (2) 20xx年二月,四(5)班共在“家校互动”网上发帖30条,增加5倍正好是三月份发的条数,三月份比二月份增加150条。

  (3)小巧带了12颗巧克力,小亚带的颗数增加到3倍就和小巧一样多了,小亚带了36颗。( )

  四、拓展:

  述:近几年宝山区由于房地产开发加快,对居住区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直接促进了宝山区居住区绿地面积增长。与其它各区相比,宝山区居住区绿地总量仅次于浦东新区。

  出示:

  宝山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年份 (m2)

  1995 3

  20xx 5

  20xx 15

  用“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说不同年份之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情况。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是小学数学 [具体年级] 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倍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具体年级] 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这两个概念相对抽象,容易混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理解它们的本质含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比较法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找出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超市促销的视频,创设生活情境:超市里的苹果原价每斤 5 元,现在进行促销活动,价格增加了 2 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苹果的价格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理解 “增加几倍” 的含义:

  出示例题:小胖有 3 支铅笔,小丁丁的铅笔数比小胖增加 2 倍,小丁丁有几支铅笔?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先画出表示小胖铅笔数的线段,再根据 “增加 2 倍” 的含义,画出表示小丁丁铅笔数的线段。

  通过观察线段图,让学生理解 “增加 2 倍” 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 2 个原来的数量,即小丁丁的铅笔数是小胖的(1 + 2)倍。

  列式计算:3×(1 + 2) = 9(支),得出小丁丁有 9 支铅笔。

  再通过几个类似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 “增加几倍” 含义的理解。

  理解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

  出示例题:小胖有 3 支铅笔,小丁丁的铅笔数增加到 4 倍,小丁丁有几支铅笔?

  同样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让学生明确 “增加到 4 倍” 就是现在的数量是原来的 4 倍。

  列式计算:3×4 = 12(支),得出小丁丁有 12 支铅笔。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找出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区别与联系。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中的 “练一练” 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家原来每月用水 10 吨,采取节水措施后,用水量增加到原来的 0.8 倍,现在每月用水多少吨?如果用水量增加了 0.2 倍,现在每月用水多少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小结(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交流。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了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在练习环节,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还不够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点。它承接了之前倍数知识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比例、利率等知识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这两个抽象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学情剖析

  授课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数学学习有较高的热情,但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已经熟悉基本的倍数运算,但对于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这种涉及数量变化的表述,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出发,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设定

  使学生深入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能够准确区分两者,并熟练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本质含义,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和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概念,准确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条件较为复杂的问题。

  五、教法学法选择

  教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知识。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趣味导入(4 分钟)

  以故事引入:小兔子原来有 2 个胡萝卜,第一天它的胡萝卜数量增加了 1 倍,第二天又增加到 3 倍。提问学生:小兔子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有多少个胡萝卜?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22 分钟)

  “增加几倍” 的教学:

  出示问题:停车场原来有 4 辆汽车,现在汽车的数量增加了 3 倍,现在停车场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借助课件展示数量变化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增加 3 倍” 就是在原来 4 辆的基础上再增加 3 个 4 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画示意图、列式计算等。

  小组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得出计算方法:4×(1 + 3) = 16(辆)。

  再通过几个变式练习,让学生巩固对 “增加几倍” 的理解。

  “增加到几倍” 的教学:

  提出问题:果园里原来有 5 棵苹果树,现在苹果树的数量增加到 4 倍,现在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

  引导学生对比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不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 “增加到 4 倍” 就是现在的数量是原来的 4 倍,计算方法为:5×4 = 20(棵)。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区别与联系。

  (三)巩固拓展(14 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商店里的玩具熊原价每个 8 元,促销活动时价格增加了 1.5 倍,活动结束后又增加到活动时价格的 1.2 倍,现在玩具熊的.价格是多少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区别与联系。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布置(2 分钟)

  基础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

  拓展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与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下节课进行汇报交流。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 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对倍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以及比例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这两个抽象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具体年级] 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对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这两个概念相对抽象,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不透彻、计算错误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并能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向学生传授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数量的变化过程。

  练习法:设计多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复习倍数的相关知识,提问学生:“5 的 3 倍是多少?”“12 是 4 的几倍?”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倍数概念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一个简单的数量变化问题:小明有 2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比小明多 2 个,小红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 数量的倍数变化。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增加几倍” 的.教学:

  出示例题:小亚有 3 颗糖,小巧的糖数比小亚增加 2 倍,小巧有几颗糖?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 “增加 2 倍” 的含义。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小亚的糖数看作 1 份,小巧增加的糖数是小亚的 2 份,那么小巧的糖数就是小亚的(1 + 2)倍。

  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得出计算方法:3×(1 + 2) = 9(颗)。

  进行巩固练习,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加到几倍” 的教学:

  出示例题:小丁丁有 4 支铅笔,铅笔数增加到 3 倍,小丁丁现在有几支铅笔?

  引导学生对比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不同,理解 “增加到 3 倍” 就是现在的数量是原来的 3 倍。

  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请小组代表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计算方法:4×3 = 12(支)。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中的 “做一做” 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内容,通常出现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倍数概念,能够进行简单倍数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倍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更是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石。通过对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数量之间复杂的变化关系,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这两个概念较为抽象,与学生以往接触的简单倍数表述有所不同,容易造成混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对概念理解不透彻、计算错误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清晰地区分这两个概念,理解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具体含义,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准确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熟练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区分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概念,正确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需要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准确判断使用哪个概念进行计算。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商场促销活动、植物生长变化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动态展示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学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分析、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归纳总结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商场促销活动的视频,视频中某商品原价为 100 元,促销活动期间价格增加了 1 倍。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这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揭示课题后,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增加几倍” 的教学

  出示例题:学校生物角原来有 2 盆花,现在花的数量增加了 3 倍,现在生物角有多少盆花?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 “增加了 3 倍” 的含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花的数量变化过程,先展示原来的 2 盆花,然后逐步增加 3 个 2 盆花,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现在花的数量是原来的(1 + 3)倍。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画示意图、列式计算等。

  小组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果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示意图转化为算式;如果学生直接列式计算,教师要让学生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最终得出计算方法:2×(1 + 3) = 8(盆)。

  进行巩固练习,出示类似的题目,如 “小明原来有 5 颗糖,现在糖的数量增加了 2 倍,现在小明有几颗糖?”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加到几倍” 的教学

  出示例题:图书馆原来有 4 本故事书,现在故事书的数量增加到 5 倍,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

  引导学生对比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不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增加到几倍” 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刚才 “增加几倍” 的学习方法,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进行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 “增加到 5 倍” 就是现在的数量是原来的 5 倍,计算方法为:4×5 = 20(本)。

  通过对比练习,如 “小红原来有 3 个苹果,苹果数量增加了 4 倍,现在有几个苹果?” 和 “小红原来有 3 个苹果,苹果数量增加到 4 倍,现在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中的 “做一做” 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如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 10 个零件,经过技术改造后,每天生产的零件数量增加了 2.5 倍,现在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如果是增加到 2.5 倍,现在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展练习: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妈妈去超市购物,原来计划花费 200 元,实际花费比计划增加了 1.2 倍,妈妈实际花费了多少钱?”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小结(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 “增加几倍” 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的数量是原来的几倍,现在的数量是原来的(1 + 增加的倍数)倍;“增加到几倍” 是现在的数量直接是原来的几倍。并再次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规范答题格式。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有关的数学现象,如物价变化、植物生长数量变化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运用直观演示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的概念。在探究新知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区分 “增加几倍” 和 “增加到几倍” 时仍存在困难,尤其是在解决一些条件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容易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这篇说课稿围绕教学核心展开,若你觉得教学环节、案例设置等方面需要调整,或者有其他修改建议,欢迎随时告诉我。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说课稿】相关文章: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评课稿05-31

《几倍》教案09-09

几倍教学反思10-06

几倍的教学反思09-30

《几倍》教学设计08-30

几倍教学反思15篇10-25

几倍教学反思(15篇)08-28

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教案与评析10-18

“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教案与评析09-19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说课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