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析
管弦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作的。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音调A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乐曲为大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全曲激昂高亢,气势恢弘,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真情,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主题B由弦乐做主奏乐器,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铜管乐器演奏的号角音调隐约出现,使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当A、B再次交替出现时,力度比前面有所增强,配以小军鼓奏出的节奏,乐曲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运英雄的盼望之情日益高涨。最后主题A经过几次调性上的转换,在几个高亢的长音中结束乐曲。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音乐中引导学生感受与奥运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受五大洲所涌动的浓浓奥运之情,了解奥运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在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用恰当的情绪和方式感受音乐,并能分辨出乐器的音色。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与欣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和体会奥运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认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感悟作品情绪并能用恰当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其中深厚的奥运精神。
二、教法分析
情感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听辩模唱法
三、学法指导
听赏感受讨论
四、教具准备
演唱、合作等多方式学习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出示奥运相关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状态。(学生看图片回答)
2、新课导入——
(1)介绍奥林匹克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
(2)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一段视频,带领学生感受百年奥运梦:1908年,中国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上,向当时的国人提出了过三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有一名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而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组织一只队伍去参加奥运会?而什么时候我们又可以举办一届奥运会呢?
导入视频,使学生充分感受国人对奥运的梦想、期盼、渴望之情。
(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已经初具爱国主义思想,欣赏视频时学生较为投入,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介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中国奥运史上的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
(4)用提问的方式导入
2001年7年13日申奥成功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申奥成功时国人的喜悦和欢腾)
3、聆听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4、赏析乐曲
第一乐段前面是短小的引子之后铜管乐器奏出了号角性的主题,强劲有力、雄壮嘹亮、催人奋进,放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
第二乐段由弦乐为主奏乐器,节奏舒缓、深情委婉,隐约听到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第三乐段先是弦乐--奏出的一段深情的主题,与第一乐段段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铜管乐器进入使音乐进一步的变化与发展,进行一个重复之后,音乐进入了再现部的准备阶段。
再现部,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节奏疏密相间;在低音鼓的衬托下,乐曲展开了再现部,小军鼓奏出整齐的节奏好似奥运历史从远古走到了今天。最后,乐曲情绪逐渐高涨,放佛人们对奥运英雄的盼望之情日益高涨;期待着奥运英雄的诞生。
5、总结概括
总结曲式结构:(A+B+C+AB)——出示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的、一目了然的对乐曲结构形成认识和理解,在独立聆听每一个乐段时再配以教师的讲解和提示,使学生更容易加强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6、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聆听《奥林匹克号角》,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与风格,分辨两个音乐主题,认识每个主题的主奏乐器。
2、体验其特有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通过对比法的教学方法,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来源,介绍一些奥运会的知识。
2.介绍乐曲的作者和乐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决心。
二、乐曲欣赏。
(一)《奥林匹克号角》
1.初听《奥林匹克号角》
教师提问:感受乐曲的情绪,乐曲分几段?(学生回答问题)
2.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师:感受第一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乐段雄壮有力。
师:嘹亮的.号角从音调A开始,情绪感人,仿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
3.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师:请听B段,感受乐曲的情绪。
生:B段的节奏舒展、深情婉转。
师:我们隐约听到铜管乐器演奏的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4.模唱第二乐段。
教学要求:跟录音哼唱,感受B段的旋律特征。
5.听辨《奥林匹克号角》全曲。
教学要求:分辨A段B段,听辨当AB再次交替出现时,力度有所增强,配以小军鼓奏出的节奏,乐曲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林匹克英雄的盼望之情,最后主题经过几次调性的转换,在几个高亢的长音中结束乐曲。
三、体验与感受。
请同学们随乐曲做动作:
1.乐曲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学生双手举过头顶摆手)
2.当乐曲节奏舒展、深情婉转。(学生手挽手晃动身体,号召学生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
3.乐曲情绪高涨,力度增强。(学生可以配合行进的步伐,表现我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青少年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决心。)
四、课堂。
《奥林匹克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奥运加油,为运动员喝彩吧!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作的管弦乐曲,以雄壮的号角音调和激昂的旋律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A段以铜管乐器奏出嘹亮号角主题,象征运动会开幕;B段转为弦乐主奏的抒情旋律,隐含铜管号角音调,呼应奥运历史;再现部A、B主题交替出现,力度增强,配以小军鼓节奏,情绪推向高潮,最终以高亢长音结束。全曲通过旋律、节奏、配器的对比,展现“拼搏、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音乐素养,能感知旋律、节奏变化,但对复杂音乐作品的理解仍需引导。学生普遍对奥运会感兴趣,但对音乐与体育精神的关联缺乏深度认知。本课需通过情境创设、对比分析、实践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联,激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乐器音色特点。
能哼唱A段主题旋律,分辨铜管、弦乐、打击乐器的音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聆听、图谱绘制、角色扮演等活动,感知音乐要素的变化。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音乐如何传递奥运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与拼搏意识。
激发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乐曲结构与情感表达,体会音乐与奥运精神的关联。
难点: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深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播放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创设沉浸式学习氛围。
对比分析法:对比A、B段旋律、节奏、配器,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实践体验法:哼唱主题旋律、模拟乐器演奏、角色扮演运动员。
六、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提问:“音乐在奥运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介绍奥林匹克精神核心:公平竞争、团结友谊、追求卓越。
新授(20分钟)
A段:听辨铜管乐器音色,模仿号角吹奏动作,哼唱主题旋律。
B段:对比A段,用线条描绘旋律起伏,讨论弦乐如何表现“回忆历史”。
再现部:分析A、B主题交替与力度变化,联想“奥运英雄的诞生”。
背景介绍:简述乐曲创作背景,展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照片。
分段聆听:
曲式结构图谱:用图形展示ABA曲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巩固与拓展(15分钟)
小组讨论:音乐如何体现“拼搏、团结、友谊”?
创意实践:分组用身体打击乐模拟乐器音色,合作演绎A段主题。
情感升华:播放中国奥运冠军夺冠瞬间,配乐《奥林匹克号角》,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音乐与奥运精神的关联,强调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作业:收集其他奥运主题音乐,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奥林匹克号角》以激昂的旋律和庄重的节奏,成为奥运音乐的经典之作。乐曲通过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弦乐的抒情旋律及打击乐的节奏强化,构建出“开幕—回忆—高潮”的三段式结构,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其音乐语言与体育精神的'结合,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对音乐情感的理解需借助具体情境。他们熟悉奥运会,但对音乐如何表达“团结、友谊”缺乏认知。本课需通过“听—辨—析—创”四步法,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识别乐曲中的号角主题与抒情主题,了解复三部曲式。
能力目标: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情绪,小组合作创编奥运主题旋律。
情感目标:感受奥运精神,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音乐要素分析,理解乐曲情感表达。
难点:将音乐体验与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相联系。
五、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以“音乐如何表现奥运精神”为核心问题,驱动探究。
跨学科融合法:结合体育、历史知识,深化理解。
项目式学习法:分组完成“奥运音乐创编”任务。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1984年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提问:“音乐如何营造庄严氛围?”
展示中国奥运历史图片(刘长春、许海峰、北京奥运会),激发爱国情感。
新授(20分钟)
A段:听辨小号音色,模仿吹奏动作,讨论“号角如何象征开幕”。
B段:对比A段,用“波浪线”描绘旋律起伏,联想“历史长河”。
再现部:分析A、B主题交替与力度变化,讨论“英雄盼望”的情感表达。
整体感知:完整聆听乐曲,用“情绪温度计”记录情感变化。
分段精析:
文化链接:介绍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的其他奥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
巩固与拓展(15分钟)
小组任务:用“杯子节奏”或“身体打击乐”模拟乐曲片段。
创编挑战:以“奥运精神”为主题,创作4小节旋律。
对比分析:聆听《手拉手》《北京欢迎你》,比较不同年代奥运音乐的风格差异。
创意实践:
情感升华:播放《奥林匹克号角》与运动员拼搏瞬间混剪视频,引导学生写下“我的奥运誓言”。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音乐与奥运精神的共生关系,强调音乐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作业:采访家人,了解他们记忆中的奥运音乐,撰写300字短文。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 5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林匹克号角》的基本信息(如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背景及其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模仿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增进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该曲目,并能简单描述其风格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引出主题——《奥林匹克号角》。
简单介绍奥运会的历史沿革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
2. 欣赏与讨论
播放《奥林匹克号角》全曲,鼓励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分段落仔细听,每听完一部分后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情绪变化?”
讨论这首曲子是如何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来表现不同的情感色彩的。
3. 实践活动
组织小型乐队或合唱团尝试演绎部分乐章,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表演当中。
或者可以安排一个简单的节奏训练游戏,比如使用身体打击乐等形式跟随节拍律动。
4. 总结分享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与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强调学习此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欣赏美妙的旋律,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正能量,将这种拼搏奋斗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更多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信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历届开幕式精彩瞬间、著名运动员的故事等。
【六年级音乐《奥林匹克号角》说课稿】相关文章:
《世界奥林匹克日》说课稿07-14
世界奥林匹克日说课稿范文06-18
信心是胜利的号角08-09
音乐说课稿06-26
信心是胜利的号角作文05-30
奋斗—青春的号角作文05-07
奋斗——青春的号角作文03-31
信心是胜利的号角作文(精选)07-11
小学六年级音乐说课稿09-02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音乐说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