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父母之爱,不仅在于生养,更在于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过多的溺爱可能会“淹没”孩子,阻碍他们的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1.多给孩子鼓励少讲失误过错
孩子作为家庭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成员,往往却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一般都是家庭谈论、观察的中心。平时带孩子的,多数以妈妈、奶奶为主,所以孩子的话题,也是她们在外交际的谈资。这些本来都很正常,问题在于大人们在谈论孩子的时候,往往都很随意,纯粹是闲聊,根本没想到这时候所说的内容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比如大人说了,我的这个孩子啊,太调皮,家里什么都敢碰,不管有没有危险,比如插座,他就老想用手摸,出了事怎么办啊?可谁也管不了,太让人操心了!说这个话是不是很平常?可孩子听了会怎么想?他就会认为,我原来就是调皮的孩子啊,原来他们管不了我啊,关键是我也没遇到什么危险啊,所以他就会这么一直做下去。
下次谈论的时候大人还这么说,小孩越就这么做,慢慢就成习惯。这个过程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大人起了决定性作用,从心理暗示,到心理引导,最后进行强化形成。如果大人能注意这点,在谈论的时候,发现小孩在旁边,就这么谈论:我这个孩子啊,好奇心重,看到什么都愿意碰,但他特别聪明,知道有些物体危险,比如看到插座,总想碰,不过就是不伸手,可机灵呢!如果孩子听到这么评论他,就会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可以碰的,有危险,机灵的孩子就不乱碰,幸亏我那次碰了大人没看到,以后我得当机灵孩子。同样的事情在闲聊,给孩子的影响肯定不一样。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尤其父母在评论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加强正面引导而不要强调失误过错。
2.好习惯胜过万贯家财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开始步入学习阶段,大人们开始为孩子策划未来,这时候的家庭教育任务最繁重,我总结了一下,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强制定型,平等沟通,培养习惯。强制定型的意思就是大人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定一个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这时候的小孩,玩心重,对事物似懂非懂,所以得靠大人来定型,大人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定型时尽量客观,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定不要掺杂主观情绪,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孩子们虽然小,似懂非懂,但已开始有意识的分析判断事物,大人们不能总感觉他们不很懂而不与他们交流。不仅要交流,还要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对事物的判断,然后以朋友的身份来引导。
如果自己的孩子愿意和别人聊天沟通而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一定要反思,肯定是自己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多数情况是家长摆出长辈的身份或者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或知识层面来看问题。培养习惯,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孩子一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比如专注、谦恭、坚韧、勤奋等等,家长们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好的习惯一定多鼓励,发现不良习惯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引导,可以这么说,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胜过留给他们万贯家财。
3.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
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每个孩子的教育也不会一成不变,从原则上讲,我以为孩子的教育越小越宽松,越大越专注。小的时候给他们点自由,大的时候多给予指导。我估计不少家长困惑的是当孩子有思想的时候,根本不听大人的指导,这个现象其实最好解决,问题不在孩子,在家长,这些家长可以扪心自问,你研究过心理学吗?研究过与孩子沟通的内容没有?研究过沟通技巧没有?
家长研究比较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孩子的吃穿。时代进步了,当吃穿不是问题的时候,思想就是根本。身教重于言教,别怪孩子们,从我们做起,多看书,多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一定都能够培养出有学识,有修养的下一代!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很不听话,从来不自己收拾玩具,不会主动穿衣穿鞋,不主动吃饭,上大班了还要喂饭。什么事都需要大人身历亲为。殊不知这些不良的习惯都是父母从小惯出来的。特别是老一辈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吃饭时到处追着喂。孩子不愿意吃,也要逼着孩子多吃几口,这样从小宠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独立能力自然不够,那么如何让宝宝从小养成独立的好习惯呢?
当宝呱呱宝宝落地,孩子和妈妈之间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断与母亲相连的脐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生下来,母子平安。同样的道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或爷爷奶奶不放手,时时帮孩子包办一切。
当宝宝没有了独立空间时,不仅是不在乎孩子主动性的表现。更是无形中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温室的环境,让孩子永远像温室里的花朵,夺走了孩独自成长的权利。父母可以包办孩子小时候的一切,甚至可能会到了高中、大学、走出社会,但到孩子中年或老年了,做父母的你还有能力为孩子包办一切吗?所以总一天孩子要需要独立面对人生的时候。
很多父母不忍心放开双手,过街、进教室、进厕所时,都害怕孩子不小心有个闪失;在爱的理由下,父母家长总是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费尽心思为其安排。孩子没有独立的空间,在无形中总是被父母的双手、双眼在控制着,长期下去,具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孩子,都慢慢地消失在于父母的呵护之下。
其实只要放下了,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有时会遇到一些危险,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当孩子成功地面对了一切时,他已经变成勇敢、果断、充满自信的大孩子。所以家长学会放开双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当孩子自己已经会吃饭后,就不需要再喂其吃饭,孩子会走路了,外出时就让他自己行走,不用将其抱起。孩子学会自己洗脸后,就让其自己洗,如此生活的种种,父母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你慢慢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独立了,有自见,也变得自信。所以家长无需过多包办和干涉。
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果父母从小为孩子包办一切,当离开了父母,遇到困难时就会不懂如何处理,变得手足无措,时时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见,成为了一个没有主见的,这个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所以爸爸妈妈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宝宝从小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有关教育的注意方法
1、自己不称职
孩子的一举一动,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有的家长爱抽烟,孩子常常会昂起头,欣赏爸爸吞云吐雾。有的爸爸还会冲着孩子的脸,吐出一团浓烟,直呛得孩子透不过气来。在青少年中,过早的吸烟者,常常由此而来的。这是值得当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2、家庭教育缺乏统一口径
一个家庭里,孩子受到家长的喜爱。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爸爸否定的事情,却受到妈妈和奶奶的肯定和赞许。这种情况常常会使孩子心理上无所适从。倒底听奶奶的,还是听爸爸的。同时也会让孩子形成犹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3、忽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这跟大人是一样的。由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致使家长产生急躁情绪,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龙。如有的家长把多种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脑袋里灌输。既要孩子学弹钢琴,又要孩子学电脑。既要孩子成为科学家,又要孩子成长为艺术家,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记住,孩子在漫长的学琴时间中,失却了童年应有的欢乐和兴趣。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相关文章:
让孩子学会独立的妙招06-12
独立,是父母要教会孩子的第一课10-06
父母管孩子别管太多,该放手时就放手10-09
家长要尽快让孩子学会独立10-22
学会放手作文11-16
父母要正视孩子优缺点04-24
孩子独立要趁早后果你可能想不到09-11
孩子要学会做到不推诿10-14
父母要怎样帮孩子度过叛逆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