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时间:2025-09-08 18:21:04 王娟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精选10篇)

  杂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兼具文学性的短篇散文体裁,其核心特征为短小精悍、犀利批判,常通过幽默讽刺手法反映社会现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精选10篇)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1

  最近经常听到一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那究竟什么是‘仪式感’呢?

  通常它被很多人定义为是情人之间维系感情,是夫妻之间经营婚姻,或是亲人之间保持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我们通常用某种仪式来纪念生活中那些值得纪念的人和事,比如婚礼,生日Party,情人节的烛光晚餐;结婚纪念日等等。

  然而,除了以上这些必然关系和这些特殊而传统的日子需要仪式感外,我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带有仪式感。每个个体都是独自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躯体和灵魂。然而无论单身还是有佳人陪伴,我们首先需要学会一个人独处,直视自己,认知自己,并学会享受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的 ‘仪式感生活‘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爱。

  它会让你或妳的生活在某一个时刻有不同的感受,也会让你或妳的生活的每一天不再孤独乏味。

  今天就是好日子。

  对仪式感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些人觉得到餐厅聚餐是仪式感的一种,旅行,到电影院看个片,或在家中点上一根蜡烛都是有仪式感的。甚至有人把喝上一杯红酒视作仪式感;也有人在送上一束鲜花时感觉很有仪式感。对一些平日偏爱 ’慵懒自然‘ 风的女同学们,偶尔踩着高跟鞋,穿上一条连衣裙,也是表达仪式感的一种。

  然而,除了以上一些从形式上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外,还应该通过具有仪式感的日常生活,激发我们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信心和热情。

  记得我在租来的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那是大学刚刚毕业,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用当时对我来说很多的钱,租到一间很小的房子。我站在房子里想,我是要将就着呢还是要认真的开始这可能是很短暂的生活,最后答案只有一个:哪怕条件再差,工作再辛苦,压力再大,时间再短,我都要把生活过成幸福的样子。于是,我用不多的钱去购置简约时尚的家具和饰品,布置和装饰这个很小的家。

  我每天早上起床在打开窗帘之前,我要先把床收拾好,把房间里的摆设做下调整,当我打开遮盖了一夜的遮羞布后,展现在眼前的`就是崭新的一天。那时无论出现的是太阳还是乌云或下雨,我每天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因为我把日常普通的时刻变成和以往的不一样。

  在读大学期间我养成了日常跑步锻炼身体的习惯。所以每至少四天我都会在早上工作前到户外跑个四五公里。因为跑步后的精气神大大提升,所以为了更有效率的一天,通常都会在选择在清晨运动。我觉得运动也具有仪式感的。这些行为虽然已经成为习惯,但是它让我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期盼和活力。

  一花,一茶,一世界。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焦虑的时候,我喜欢听上一首歌曲,让自己的心情换一个音频。有时会有些难解的问题让自己困惑,我就找本书来翻翻,让知识为自己识难解惑。在家的时候,我也会通过茶道来平静心情。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茶艺师,但平日喜欢收集陶瓷茶具,所以很喜欢用大大小小的茶具,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并在耗费很多时间后而泡出茶来,然后装作很专业的样子慢慢的闻,慢慢的品,使自己静下来。实话说,我这喝的不是茶,就是个形式吧。

  清而不淡。

  一个人的生活难免有些孤独,单调和乏味的,很容易让人陷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趣轮回的日子。而我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一个人的晚餐,我也要一汤两菜,一荤两素,这可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哦。在工作日期间,汤通常会在早上把食材放进慢炖锅定时煮,菜会头天的晚上准备好半成品。餐桌上的桌布会根据心情而更换,餐桌上那个白色透明像是水晶般的烛台,一直放在那里,上面那根蜡烛总是变化着颜色。

  美!

  周末的晚上我会邀上一两个好友到家里聚餐聊天,做几个 ‘创意’ 菜,喝上一瓶有年份的Amarone,将一周的紧张情绪化为乌有。

  三色绣球

  我还是一位俗气的鲜花控。黄色的蝴蝶兰,粉色的绣球,白色牡丹,还有娇气的马蹄莲都是我的最爱。虽然需要经常更换,但我还是会坚持这个俗气的习惯。它们为生活添加了满满的活力与朝气。

  总之,我觉得生活是需要有仪式感的,“一个人”的生活尤为需要。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所以需要常常给自己一些鼓励;因为现实生活太物质了,所以需要给自己精神上一些力量;因为生活的内容太枯燥了,所以需要给自己制造一些惊喜;因为自己有时会忘了我是谁,所以需要给自己和内心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仪式感’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

  ‘仪式感’可以帮助自己倾听内在的声音。

  ‘仪式感’是用来平衡自我与外界的平衡仪。

  美酒,美景,美丽人生。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的见解。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2

  很早以前看过瘦马老师的一篇文章《该穿成什么样子去看电影》,感慨社交礼仪的得体与否关乎一个人的教养及品味。

  文中说到,张爱玲在一篇散文里谈及与当时闺蜜炎樱在香港看电影的片段,蛛丝马迹里,流露出郑重其事的意思。因为在那个年代,看电影虽然是一种私人化的声色享受,可也是普通人弥足珍贵,为数不多的社交行为,太马虎、潦草还是其次,被人看轻才是致命的。

  而现在的电影院,已经快速的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游乐场。永远伴随着爆米花甜腻腻的味道,流行音乐的喧嚣、明晃晃的玻璃橱柜里,密密麻麻摆放着变形金刚的塑胶玩具,那鬼样子,能让你神经错乱。看电影麻,无非就是找个乐,哪里需要什么礼仪?穿着?讲究?于是,满眼都是穿着汗衫、背心、拖鞋的人,手里揣着可口可乐的瓶子,像要去参加夏令营一般,雀跃、欣喜、粗俗——我就是这样舒服自在,其他的,我不在乎。世界的坍塌,往往都是从“不在乎”开始。这“不在乎”刨根问底,是放任自流,甚至,是一种自我抛弃的潜意识。小礼服、高跟鞋、燕尾服,没有一样穿起来舒服,可是身体的被限制,某种意义上,是内心借此对于庄严感和仪式感的体验。

  那么,除了社交,日常生活中的我们,需要仪式感吗?记得《小王子》的电影里面,小狐狸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是啊,仪式感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重视,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的感觉。正如一个人的早餐可以在地铁上嚼着包子解决,也可以早起慢慢准备,铺上你爱的蕾丝花边的桌布,精心的做着有图案有爱心的早点,食物的搭配都摆放得恰到好处。

  但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却已经被忙碌的生活压抑着,生活的快乐已经全无,更无从谈仪式感。每天早晨匆忙的路边买个包子边走边赶点上班;忙着接送孩子在往返各种学习的路上;房间里因忙碌而肆意堆放的杂物;遇到假期就宅在家里连脸都懒得洗……生活就打上了忙碌、无趣的标签。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真正的生活呈现,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以及你对生活的认真程度。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扮演的霍莉穿着小黑裙,站在橱窗边优雅的喝着咖啡的样子,美极了。我想这也是很多女孩子都渴望的一种状态吧。这诗意一般的情节,其实应该就是一种仪式感吧!试想如果赫本扮演的这个霍莉,也像我们生活常态里一样,不收边幅的穿着睡衣,这样的画感是不是就没那么美妙了。

  “我们都知道新年要穿新衣,结婚要穿婚纱,参加晚宴男士穿西服、女士着晚礼,重要会议要着职业正装等等。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天也需要一个小小的仪式感。要知道,让每一天都与众不同的最简单的体现就是我们每天的着装!因为它是你精心搭配的,因为你的着装会告诉人们你是怎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也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去遇见更美好的一切!当你每天穿戴整齐的站在镜子前的那一刻,也是在郑重的告诉自己,今天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生活而不是生存,只有把日子过成诗意般的仪式感,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光华熠熠。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3

  喜欢村上春树创造的一个词,“小确幸”,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持续时间3秒钟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举过好多他的“小确幸”: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在我看来,所谓的“小确幸”,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待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前段时间看了《小王子》电影版,意犹未尽的我又把圣埃克苏佩的原著翻出来温习了一遍。重温旧书,有了些许思考,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书中的小王子驯养了一只等爱的狐狸,两人对于仪式感的理解颇为触动人心。“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想想我们大多时候,生活的确是平淡无奇又匆匆忙忙,仪式感早就被人们轻易抛诸脑后。每天都三点一线按时上学从不逃课但就也从不思考;每晚下班回家,从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凑合着一顿晚饭;房间里到处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周末宅在家里宿舍连头发也懒得洗……生活被过成了一潭死水,我们还不停抱怨它的无聊无趣。

  仪式感让我们觉得生活本身还是好的,只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打扮,你忧伤生活也跟着灰暗,你阳光生活跟着开朗。当婚礼来临,女儿出嫁,在车子发动的那一刻很多母女会泪流满面,其实明明知道,不过是一个仪式,过去了还是可以随时回来的,但是这种仪式能在刹那间让人清醒的意识到离别,多了一种难忘的体验。

  记得去年夏天我一个表姐结婚,前前后后帮着张罗了好多事宜,深感准备一场婚礼的操劳。仅仅是婚纱的挑选就涉及到面料的好坏、腰线的差别、样式的'设计,反复试穿、修改与定做。还有请柬的设计、教堂的确定、婚宴的试吃、蛋糕、乐队、摆花等等,都要在下班时间和周末一一操心,简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然而在婚礼当天,当我看着姐姐伴随音乐款款走进教堂,由姑父托付给她的丈夫,在教堂中央彼此宣誓、交换戒指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之前所有为仪式的付出都是必要的都是值得的。人们需要仪式感来表达内心的庄重与情感。你身着婚纱,许下誓言,交换戒指,在觥筹交错里切下幸福的蛋糕。在这一场盛大的仪式里,在这一场浮躁的喧闹里,你的内心反倒尤为沉静,你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在盛大的喧嚣以后你的人生将与过往截然不同,这一刻是与过去的认真告别,也是许自己一个充满希冀的开始。

  我们之所以需要婚礼、毕业旅行、散伙饭等等仪式,就是需要仪式感来给自己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或者让自己和过去做一个正式的告别。其实我们都知道明天早上醒来一切还是一样,上班高峰的地铁还是会拥挤不堪,快开学时作业还是会摞成一堆,快考试了依然会彻夜复习。只是我们需要一个仪式,需要一个可以说你好说再见,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跟过去决裂,一个似乎可以逼着自己做一些改变的时刻。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和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似乎都有一种仪式在向世界宣告,我们的来去都是这个世界重要的一环。去伪存真,抛却繁重的俗世仪式感,却也是让生活化繁为简的一种艺术。仪式感能让我们高兴和悲伤,难忘而值得回味,让我们记住这种正能量的改变,享受仪式感而不做被仪式感绑架的人生,也不失为另一种智慧。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4

  父母和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亲密关系,很多人都以为在孩子这一层意义上是不需要仪式感。所以,他们会很实际地处理孩子每一次成长经历: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年年都有过年过节的,不用搞那么多花样”

  “上个学而已,衣服鞋子随便穿吧”

  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对孩子做不做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们对孩子不爱,但对孩子来讲,却是有不一样的影响。

  有心理专家认为:

  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现在身为家长们应该都还记得,小时候,爸妈每一次给我们买新书包、新文具,新衣服,自己都喜欢带上新的穿上新的,快乐地去上学。

  而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很隆重发新书给学生。因为书包,铅笔,课本都是新的,在写作业本上写字会格外认真、工整,生怕字写不好,难看了,对不住这新东西。

  如果没有那简单的仪式,或许我们每次开学都会觉得跟去年没什么两样,就没那么多欣喜和努力去学习吧?

  孩子是一张白纸,每走一步,都会给他的人生着上不同的颜色。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在特殊的日子:他的.第一个100天,第一次生日,第一天学会走路,第一次换牙,第一天上学,第一次上台表演等,给他一个礼物奖励,一个故事鼓励,一次亲身示范;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每晚睡前的一句晚安等。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却都能编织成孩子最美好的记忆,让他能时刻感受到被爱包围,被支持,被鼓励,堆积一层层的幸福能力,去面对成长世界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5

  世上幸福的婚姻千篇一律,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原因。事实上,幸福的婚姻都充满了仪式感。

  结了婚后,我们经常懒得表达自己的爱意,婚姻生活平淡如水没有激情,两个人从刚开始如胶似漆,到最后分床而睡。

  恋爱时我们喜欢拥抱,接吻,喜欢把爱传递给对方,但是结婚后,这一切仿佛都变了,好好的一段感情,变成了搭伙过日子。

  要知道婚姻不是一起过日子,而是两个人的一生的纠缠。最怕,婚后的一地鸡毛把爱情磨得一干二净,婚姻慢慢的走向了终点。但如果在婚姻里,我们多一些包容,多用点心营造些仪式感的情趣,是不是会一直幸福下去呢?

  仪式感,是婚姻的保鲜剂。如果你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不妨让这段婚姻多些仪式感。等努力去做了,你就会知道, 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坟墓,它还可以让你谈一辈子的恋爱。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6

  我们这一代的中国父母,是节省的代表。当你给他们打电话时,讲得时间长了点,他们会觉得浪费话费;当你说给他们买衣服时,他们会说衣服不破有穿就行;当你说要给他们买节日礼物时,他们会说我不喜欢凑这种热闹等。

  但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深知你赚钱的辛苦。再者,他们这一辈子的精力几乎都是花在我们身上,生活好了,就觉得什么都不缺了。

  其实,这时候,最好的孝顺父母,是创造一些仪式感。比如,认真的.给他们过一次生日,给他们办一个婚礼纪念日,带他们出去旅行看看山山水水,记录下他们最美的瞬间,这些都是比单单给金钱孝顺来得有意义。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以为父母老了,不需要这些。或者就是以自己忙为借口。可你要知道,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人不能等,千万别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这世上就算交通再发达,也没有通往天堂的路。为人子女,最大的骄傲,莫不过是亲尚在,子能养。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7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蒂特马斯说: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礼物馈赠旨在换取和平,表达情感,联合群体,实现契约上的义务和权利。在表达人类感情时,我们往往用礼物来表明自己诚意,表明对友谊的重视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社交时,需要一些仪式感,这样能更加有效的维护社会关系,毕竟没有人愿意和相处不愉快的'交往。

  在人与人交往的仪式感中,不在于形式,不在于贵重,而是一种真诚的交换,有时候一份用心准备的小礼物都会完成这个仪式。

  没有仪式感,社交就会显得很乏味。不管多小的社交,只要带着仪式感去做,那么就会变得充满欢乐,有情谊,让人难忘。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8

  人是很复杂的生物,种种不同的感官造就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仪式感并非高大的词汇,它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仪式感。因此,生活中的'仪式感的存在形式也不同。

  比如在我们家,太祖母信佛,她每日必在老家堂屋供佛的桌上换好新鲜瓜果。每逢家里有人生日,也必焚纸元宝,为之做法祈祷。春节头日,老人家定集广大信佛之友,号令家中上下食素。自己则整日念经,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人如意吉祥。除了遵循信佛之仪式,太祖母还有听戏的癖好。每晚不听不睡,一曲终了方罢休。

  奉瓜、焚香、念经、听戏,可算是太祖母生活中已成定势的仪式。而在我的另一位长辈,外祖母身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外祖母与祖父生活在宁波象山,从无锡驱车需三小时,甚至常因堵车延至五六个小时方能到达。因此,父母与我只能借节日之便回去看看。每逢去时,老人家皆大开盛宴,欢喜漫天。对我这个宝贝外孙女,真是有求必应,心疼万分。

  何为仪式感?从长辈们的生活习惯中,大约能略知一二。生活中的仪式感可以是不同于常人的习惯,也可以是特有的癖好。或盛大,或微小,却妆点着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子。

  试想,如果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一样,每个人保持仪式感的方式都一样,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麻木与机械!生活也将失去乐趣与色彩,不再五光十色。美好人生,需要更丰富的仪式感。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9

  “仪式感”是我们近来提到最多的一个词,生活中是否要有仪式感,想必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想法。生活中,你有仪式感吗?

  就好比过节,有人看的很重要,认为节日必须有仪式感才算是对节日的尊重,而有人觉得平平淡淡就好,幸福是融化到每天的日子里,不需要格外的注重节日。  但是,日子要好好过,精致的过,才叫过日子呀!不然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差别呢?  这个“精致”,与天生丽质无关,与贫富也无关,而在于,生活的是否有仪式感。我一直都觉得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这无关于矫情,也无关于作,而是关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的规划。  在20岁之前,我对生活并没有什么仪式感,因为我不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有时候在日落之前突然想去远方,会赶上最后一趟班车消失在夜色中。有时候只是穿着拖鞋去为同学送别,却经不住邀请,索性一同踏上西去的列车。这是常有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姐姐说,你知道家人为你担心的滋味吗?我突然懂得,每次随心所欲的背后,亲人们却默默用着仪式,小心翼翼地表达着对我的担忧和牵挂。  此后,我就慢慢的注重仪式感了,不仅开始对所有的节日特别敏感,而且对亲人们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遇到节日的时候,也一定要好好地庆祝,送给亲人的礼物也要包装精致,那些小小的认真会让生活如此美好。  《小王子》里那只等爱的狐狸说:“最好在同一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一点到三点我就开始幸福了。时间愈近,我愈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已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代价,你要是想什么来就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装扮我这颗心仪式还是必要的。”  如果缺乏仪式感,生活中一些特别的瞬间可能就这样错过了,心不在焉地生活,自然就没有美好瞬间这种东西。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喧嚣,杂乱,无序,甚至沉沦,这个时候,请慢下脚步,给它加入一点仪式感,这如同是在咖啡里加了一点糖,变得美妙。  当对生活的爱,变成一种在乎和重视的时候,仪式是唯一的表达。那些看似细腻、复杂、冗长的过程,都是对生活隆重而认真的`表白。把每一天都装点成节日的模样,让生活变得隆重,必将会成为未来美好的回忆。  不然,当我们的日子敷衍到,没有什么可以回忆的时候,人生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仪式感无处不在。它不仅关乎生活的品味,还关乎生命的成长。停下脚步,静静的品位仪式感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 10

  仪式感似乎经常被提及,但很少有人真正解释它是什么或它包含的特殊意义。仪式感在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但很难看清楚。也许在每个人的眼中,仪式感的含义是不同的,但它是相互关联的。

  在我看来,仪式感是梦境和现实世界之间沟通的媒介。仪式感让梦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让宁静的心憧憬未来。我总是喜欢在早饭前去教室。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桌椅散落在各处,但我的心却很平静。在这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在这个略显黑暗的空间里,抛开在别人面前的姿势,享受这个独一无二的和平时刻。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珍惜这短暂的纯洁时刻,也不想追求它。他们认为“仪式感”是一种无用的负担,只想远离。众所周知,在这个空虚的社会里,只有这种带着一丝希望和真实欲望的方式,才能给所谓的理性带来来之不易的一点情感。

  也许是现实与他们的想法之间无法克服的偏差,使大多数人陷入绝望,埋葬梦想,忘记了充满活力的自我。但也有一些人的眼睛里仍然有光辉。他们找到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对每天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品味和思考。道家之间的.隔阂是仪式感,这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仪式感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权衡。今天,人们总是钦佩和赞美古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与人打交道的洒脱、与山川相比的豪迈和鲁莽,还是哭笑不得的纯真。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回归我们最初的内心,放下我们对任何事情的偏见。

  在时代的洪流中,仪式感正在消失。面对仪式意识的消失,我们应该坚持的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热爱生活和自信的态度。

【一个人的生活更加需要仪式感杂文】相关文章:

人生需要经营朋友定要努力杂文08-03

爱不需要等待追忆奶奶杂文08-29

生活需要勇气09-30

生活需要诚信06-14

生活需要梦想08-02

生活需要挫折08-08

命运的捉弄杂文06-13

行吟在雪夜杂文10-18

邂逅松鼠杂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