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故事

时间:2025-06-01 18:58:47 好文 我要投稿

纸上谈兵的故事(优)

纸上谈兵的故事1

  廉颇被撤换,并非能力问题,只因为廉颇主守,而赵国已经到了守不起的地步,必须进攻,必须早日结束战争。

纸上谈兵的故事(优)

  长平换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将能力强的去替换能力弱的,而是一项涉及多个层面重大问题的换人。

  首先,换上去的人,必须是支持进攻的。如果换上去的人还跟廉颇一样,不愿意出战,那还不如不换。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将领都被排除在外,这其中就包括后来长期作为廉颇副将的乐乘。可供赵孝成王选择的余地,就非常窄了。

  赵国最著名的两位将军,乐毅、赵奢都已不在人世,赵孝成王能够换上去的,只有两个选择,李牧或者赵括。

  李牧这时候还是个小年轻,他还在北边抵御匈奴。李牧大破匈奴,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李牧大破秦军,更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此时的李牧,资历不如赵括。

  其他更多的将领,就没有多少号召力,没有威信统领这么多赵军,也不可能被赵孝成王启用。赵奢的儿子,赵括就这样浮出了水面。

纸上谈兵的故事2

  纸上谈兵,这明显是赵括死后几百年才有的词,因为纸张发明都要比赵括之死晚了300多年。这些抹黑赵括的文人,还给赵括安排了一些故事,包括赵括父母对儿子的评论,以证明赵括应该为长平之战负全责。

  抛开这些虚假的东西不说,我们以20xx年后,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来看看长平之战这个事情。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在南京屠杀三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此事让我们义愤填膺,直指凶手日本侵略军。好像没有多少人,会去责备当年蒋先生吃败仗,没有守住南京。

  同样的道理,看待长平之战坑杀战俘事件,我们是不是也应对赵括宽容一点呢?

  当初抹黑赵括的人,无非是从文艺色彩的角度,来宣扬秦国取得一场大胜,但是又要掩盖这场大胜当中人性的脏点,即屠杀战俘这个脏点。当然,另一些人为了转移长平之战赵国的责任,将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的失误,全部让赵括一个人来背黑锅。

  但是不管怎样,历史就是历史,没办法改变。今天世人的评判可以说是换一个角度看历史,孰是孰非很难评判。

纸上谈兵的故事3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世家》

  秦国进攻赵国,赵王派廉颇率兵与之对抗。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军派间谍到邯郸散布谣言:“秦军所害怕的,就只有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而已。”

  此时赵王也急于求成,因此不顾蔺相如的劝阻,用赵括取代廉颇做主将。赵括这个人,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滔滔不绝,以为天下没人能敌得过他。他曾与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连赵奢也难不倒他。但赵奢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把这事说得那么轻率。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到了让他为将的.时候,导致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

  如今,赵括作为主将率兵起程前,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足以做将军。”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当初我见他父亲,那时他作为将军,不摆架子,亲和待人;大王和王族们赏赐他的东西,也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他就不再过问家事。如今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接受别人朝见,手下的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他都带回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听了,想了想,还是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被白起出奇谋击败,赵括战死,赵军战败,几十万大军被全部活埋了。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赵国岌岌可危,幸亏楚国、魏国派兵来援救,才得以转危为安。而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没有受到株连。

纸上谈兵的故事4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赵孝成王给赵括的军令,即使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两百,只要能结束战争,也是可以的。

  在白起坑杀赵军20万降卒前,赵军伤亡20几万,秦军伤亡约30万。赵括面对白起,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作战。如果白起不坑杀20万赵军降卒,实际上是赵军获胜,秦军输了。双方的伤亡而言,赵军损失20余万,秦军损失30余万,赵括完成了赵孝成给他的任务。

  后来秦军用了2年时间围攻赵国空虚的邯郸,却攻不下来。如果赵国多了这20万生龙活虎的将士,恐怕攻守的.位置会互换。

  长平之战的胜负手,实际上就是在战后白起坑杀20万降卒。由于白起是秘密上任,赵人并不知道对方主将是白起,若知道白起来了估计无人愿投降。白起此前在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等战争中,斩首人数已经是百万级别了,这当然就包括了大量战俘。

  长平之战后,白起拒绝统兵攻打邯郸,原因是他亲口说的,长平之战秦军损失过半(超过30万),导致兵力不足。

  而赵括本人,他亲自突围,他是战死的,他比历史上那些投降的将军,理应获得更多的尊敬。

纸上谈兵的故事5

  平原君是赵国相国,赵孝成王的叔父,战国四公子之一。在秦赵对峙的时候,平原君一方面到处搬救兵和粮草,一方面派人到秦国议和。

  秦国的'相国范雎,面对赵国的和谈,派人到列国大肆宣传,说赵国派人到了秦国和谈,秦赵就要休兵了。如此一来,列国即使将信将疑,谁还会傻傻地去支援赵国,平原君不但没有搬到一个救兵,粮草都没借到一粒。

  在相国这个层面的对决,也就是外交方面的对决,平原君输给了秦国相国。

  后来赵括与白起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的表现完全不同。

  秦昭襄王将河内郡所有百姓赐爵一级,将十五以上的男丁全部征发到前线。河内郡是原韩国黄河以北的'领土,秦国3年前刚刚取得这块地方,这里是秦国最靠近长平战场的一个郡。秦昭襄王此举,说明了三件事。第一白起在长平并不是稳稳吃定赵括,白起的仗打的很艰难,秦昭襄王才会孤注一掷助力一把。第二秦昭襄王是个明君雄主,这方面他比赵孝成王要好得多,他这个支持是雪中送炭。第三秦国也已经到了兵力空虚的时候,这是秦国最后一批能够派出去的临时拼凑的军队。

  反观赵孝成王,以不变应万变,当赵括求援军求粮草的时候,他什么也没做。如果赵孝成王与秦昭襄王一样,将李牧的北方边军调过来,那么就有可能与赵括一起反包围白起,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如果赵国是一个公司,赵孝成王就是董事长,平原君就是总经理,赵括充其量是一个部门经理。这个公司垮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负责,让一个部门经理背黑锅?

【纸上谈兵的故事】相关文章:

纸上谈兵的故事05-30

纸上谈兵的故事概括05-30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03-09

纸上谈兵典故05-09

纸上谈兵作文09-27

纸上谈兵作文08-12

纸上谈兵作文(优)01-08

纸上谈兵作文(精品11篇)01-10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