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故事

时间:2025-06-02 17:54:47 好文 我要投稿

有关梅兰芳的故事

有关梅兰芳的故事1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有关梅兰芳的故事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有关梅兰芳的故事2

  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做客央视,做了一期关于梅兰芳的专题节目,他对梅兰芳的为人和演技赞赏有加。

  其间,他讲述了一件梅兰芳的往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那个错误已经成为沿用至今的经典。

  那是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说的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在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她、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心中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

  不成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被他这一戳后直接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就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推了他一下。

  所以,动作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演得出神入化,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扭转了过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姜凤山说到这里时,用了一个词:败中取胜。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则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有关梅兰芳的故事3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柔弱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

  随着梅兰芳养花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人也对院子里的名花觊觎起来,时不时会有几盆花莫名地丢失。接二连三地丢过几次花后,梅兰芳便细细观察起来。后来,他在院子的后墙发现了几个脚印,偷花人正是从此处越墙而入。

  梅兰芳的朋友知道后提议:“可以把后墙加高,再往墙头撒点碎玻璃,这样就能杜绝丢花的现象了。”梅兰芳听完并没有说话,只是在院子外面转了一圈,然后便吩咐手下去请泥瓦匠并购买石料。

  就在朋友忙着参考加几层砖,用多少料时,梅兰芳却带着泥瓦匠走到了后墙外面的土路上。“你要修路?”朋友难以置信地问。“是呀,你看这条路坑坑洼洼,要是人从墙上跳下来很容易崴到脚的。”梅兰芳忧心忡忡地说,“还有这个水坑,积水太深了,很危险,一定要填上。”朋友疑惑地问:“难道你不痛恨那些偷花者吗?”梅兰芳微微一笑,平静地说:“说实话,看到精心培育的花儿被偷,我也很生气。但是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此而崴了脚,或者掉进水坑,他们也是人,有平安生存的权利呀。”听了梅兰芳的话,朋友低下了头,对他更加敬重起来。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我们也常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而梅兰芳的行为却远远超出了“宽容”的境界,他给予对方的更是一种悲悯的大情怀,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恰似一条清亮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不仅能够净化人的身体,更能净化人的心灵。

有关梅兰芳的故事4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相貌很平常,眼神还有些呆板,见人不大会说话。在他八岁那年,家里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学戏。第一出开蒙戏《二进宫》,老师反复教他,还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材料,再不教他了。朱先生临走时,将梅兰芳叫到跟前斥责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说完就拂袖而去。

  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话像一根针刺疼了他的心。

  他想,难道别人能学会的戏,我就学不会?难道我比别人少点啥?他暗下决心,非闯出个样子来不可。

  不久,梅兰芳入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来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柱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柱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基本功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您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过:“幼年练跷功,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梅兰芳的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05-30

梅兰芳作文12-29

梅兰芳作文【推荐】12-30

梅兰芳作文(精选10篇)03-26

梅兰芳蓄须作文12-10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03-13

(精品)梅兰芳作文9篇12-30

梅兰芳作文汇总【9篇】12-30

梅兰芳生命中的三个绝色美女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