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时间:2025-06-27 17:18:48 好文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事和理两方面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的心情变化过程,体会放鱼之难。

  3.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钓”的左面是金字旁,右面是一个勺,这一点代表勺子里所盛的东西。

  师:谁愿意读读课题。

  生:钓鱼的启示。

  师:一听就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启示(副板书:启示)谁还有不同的读法?

  生:钓鱼的启示。

  师:你强调了题目中的事,作者通过钓鱼这件事来写启示的(副板书:钓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课题能帮助我们发现文章的行文线索。读过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钓鱼引起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在“启示”后画“?”)

  生:钓鱼这件事为什么会让作者受到启示?

  师:是啊,这件事有什么特别之处会让作者获得如此深刻的启示呢?(在“钓鱼”后面画“?”)

  师: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用心思考。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你就停下来,把这个地方好好地读几遍,开始读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

  师:课文读完了,对刚才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我想说说“钓鱼这件事为什么会让作者受到启示?”因为作者在离开放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了一条非常大的鲈鱼,父亲让他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可是作者非常不愿意。因为他觉得那条大鲈鱼是他的战利品,可是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最后作者不情愿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湖里。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一下子就抓到了这件事的关键处、动人处、让人揪心的地方!那一会儿,我们再好好地读读这个地方。那这件事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生:这件事给了作者的启示是“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这样的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出示句子)

  师:很好,这段话就在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大家把它划下来。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再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钓鱼带给作者的启示。(学生齐读)

  师:是钓鱼这件事儿,带给了作者这样的启示。同学们,要想真正读懂这个启示,把这个启示读到心里去,像作者这样终生不忘,我们还得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他一起经历那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师:老师请几位同学把这件事完整地读一遍,谁想读?(指4名学生)大家认真倾听,听一听他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的词。

  师:这四位同学读书非常认真,所以他们读得好,即使有一点小错误,自己也改正过来了。课文中有你不理解的词吗?

  生:老师“翕动”是什么意思?

  师:请你读一读“翕动”这个词所在的句子。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句子)

  师:在这个句子里“翕动”是写什么的?

  生:写鱼鳃的。

  师:月光下的鱼鳃什么样儿?

  生:鱼在用力地呼吸,鳃一张一合的。

  师:把词语放在句子里,结合具体情境想象画面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了,回顾一下,钓鱼这件事的哪个情节最吸引你?

  生:最吸引我的是小作者钓到大鱼和把大鲈鱼放回湖中两个情节。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件事的两个关键情节。(板书:钓鱼、放鱼)作者正是经历了“从钓鱼到放鱼”的心路历程,才会获得这样深刻的启示(板书:启示)

  师:大家看,“钓鱼和放鱼”是记事,“启示”是写理,像这样的事理型课文,我们可以从事和理两方面把握主要内容。既然这两个情节最吸引大家,我们就来细细地读一读,先来看看钓到大鱼时的情景 (出示句子)

  啊,这样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谁愿读一读?(指名读)同学们,请你认真听,会读书的同学啊,经常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那个人物。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这个时候的小作者,你会是什么心情?

  生:“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孩子,当时你是什么心情啊?

  生:高兴!

  生:激动!

  生:自满!

  生:得意!(板书:得意)

  师:孩子们,看你钓鱼时那熟练的动作,一定是个钓鱼的老手了,钓到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怎么你这次这样得意,甚至还有点自满了?

  生:因为这次钓到的鲈鱼很漂亮而且很大!

  师:我们看短短的一段话,就三次在强调鲈鱼之“大”你能读出那种得意之情、自满之情吗?

  生: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好像还没看到那条漂亮的大鲈鱼!谁看到了?(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带给你这样的感受。老师还想采访你们,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你是怎么把它钓上来的?能谈谈钓鱼的经验吗?

  师:在谈钓鱼经验之前,你先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一画关键的句子(学生自由读)

  生:我首先是一收一放,要慢慢地消耗掉鲈鱼的体力,等它筋疲力尽的时候,再把它慢慢地拉上来。

  师:真是个钓鱼老手。碰到了大鱼,在收钩的时候得怎么样?

  生:一收一放。(学生齐说)

  师:那是怎么样的一收一放?

  生:小心翼翼!(学生齐说)

  师:要是快放呢?

  生:鱼可能就跑了。(七嘴八舌)

  师:然后再遛鱼,遛得这条大鲈鱼……

  生:筋疲力尽!(学生齐说)

  师:钓到这条大鲈鱼可真不容易!可以说是费尽周折,当我把它拖上岸,看到这条大鱼时……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生:啊,好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学生齐读)

  师:要是你钓到这条鱼,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要美美地享用它,大吃一顿!

  师:一顿可不一定能吃得了。

  生:我想养起来!

  师:那得找个大点的鱼缸。要是有同学来到家里,就跟他怎么样?

  生:跟他炫耀!

  师:就在你们美美地想着怎样享用自己的战利品的时候,如果有人让你把它放掉,你会……

  生:我会很生气。

  生:跟他玩儿命。(笑声)

  生:我会号啕大哭。

  师:那就让你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放鱼时的情节。(出示父子对话)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请同桌分角色地读读这段话。(同桌分角色读课文)

  师:好,谁想读读父亲的话(指名)谁想读读儿子的话(指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父亲是不是当时的父亲,儿子是不是当时的儿子。(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别坐下,谁来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父亲说话的时候,语气是深沉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父亲毕竟是大人了。

  师:大人的话,应该深沉一点,这是她的依据。

  生:文中说了“父亲平静地说”所以父亲的话应该慢一点读,语气别太重。

  师:再评价一下儿子。

  生:儿子读得显得特别焦急,读出了当时那个儿子的焦急之情。

  师:也就是文中写的“急切地问道”。

  师:那老师就不明白了:儿子都急了,父亲怎么还那么平静呢?再到文中找找答案。

  生:因为,父亲必须跟孩子讲道理啊!不能跟孩子那么着急。

  师:他要耐心地教育儿子,这是父亲的责任。

  师:大家再看看,文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

  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心里肯定非常矛盾,到底是把这条鲈鱼放回去还是不放?最后决定还是把鲈鱼放回去吧!

  师:读书就要这样,抓住文中那些关键处细细地揣摩。同学们,在写“得鱼之喜”的那一部分,是我跟父亲一起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啊!可见父亲也想把他留下来,但是,作为父亲他有教育儿子的责任。所以,他看了好一会儿,当时他一定非常矛盾,最后打定了主意,放还是不放?

  生:放!(齐答)

  师:所以,儿子无论怎样急,他都会平静地对他说。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再来读一读父子的对话。你们来读儿子的话,老师来读父亲的话。(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那么,此时的儿子会是什么心情啊?

  生:很难过!

  生:很沮丧!

  生:很不解!

  生:他想挽留这条大鱼。

  师:是啊!儿子生气、着急、不解,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求我把这条大鲈鱼放掉。(出示第8自然段,教师配乐深情朗读)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地,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同学们,孩子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他乞求的眼神里会对父亲说什么呢?(出示“爸爸,求求你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因为。”)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快来替孩子来求求爸爸!你来求求!

  生:爸爸,求求您留下这条鲈鱼吧!因为这是我辛辛苦苦钓上来的啊!

  师:是啊!我钓鲈鱼那费劲周折的过程,您不都看到了吗?爸爸,就留下这条大鲈来吧!这是第一个理由。

  生:爸爸,求求您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因为现在没有其他人看见我们钓上这条大鲈鱼。没有船,也没有人,我们完全可以蒙混过关的。

  师:是啊!除了你我二人,再没有第三个人。我们可以把它留下来的呀!这是第二个理由。

  生:爸爸,求求您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因为它是我见过最大的一条鱼了。

  师:是啊!爸爸,这条鱼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了,我太喜欢它了。你就留下来吧!这是第三个理由

  生:爸爸,求求您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因为,两个小时鲈鱼不可能找到伴偶并繁殖的啊!(全班笑声)

  师:是啊,两个小时对于繁殖鲈鱼起不了多大作用啊!听着儿子这一句句中肯的话,父亲会怎么想?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那么,请你站在父亲的角度,针对着儿子的种.种理由,再来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孩子,虽然但是,所以你得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生:孩子,虽然你费尽千辛万苦地钓到这条大鲈鱼,但是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你必须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师:这是钓鱼的规则啊!我们不能违反规则。

  生:孩子,虽然我也很喜欢这条大鲈鱼,但是在道德抉择面前,你必须选择诚信,必须放掉鲈鱼。

  师:我们的理智要战胜情感。

  生:孩子,虽然鲈鱼不可能繁殖,但是道德教育比鲈鱼繁殖更重要,所以你必须把那条鲈鱼放回湖里去。(掌声)

  师:同学们,细心听听他的话,多么深刻啊!在这两个小时里,虽然鲈鱼不可能繁殖。但是,一旦把这条鱼留下,这种破坏规则的不道德的行为就会……

  生:慢慢地繁殖下去。(七嘴八舌)

  生:孩子,虽然你我都喜欢这条大鲈鱼,但是在道德抉择前,你必须选择道德,而不是那条诱人的鲈鱼,在人生的旅途中,你还会遇到很多像鲈鱼这样的诱惑。所以你必须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师:这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父亲。同学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到了吗?如果我是爸爸,我会这样说:“孩子,虽然只有你我二人,没有第三只眼睛看到我们,我们不会受到谴责,我们也不会受到惩罚,但是……(指名)

  生:但是,我们心里一直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所以你必须得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师:同学们,心里的那双眼睛是什么啊?

  生:良心。

  师:对,就是我们的良心,就是我们的良知。天知、地知,还有自己的良知。这些话父亲虽然没有说,但是父亲那坚决的态度使儿子不得不放掉那条充满诱惑的大鲈鱼。于是……(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师: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了湖边的那个孩子,他还愣愣地望着湖水,望着大鲈鱼远去的方向,想像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师:此时的小作者是什么心情?

  生:难过。

  生:惋惜。

  生:悲伤。

  生:沮丧。(板书:沮丧)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书,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他童年里那件不同寻常的往事,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我们在孩子和父亲的情感世界里扎扎实实地走了一回,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得鱼之喜和放鱼之悲,这一喜一悲鲜明地表现出一个人放弃诱惑有多难!

  师:现在,我们再从这件事情中走出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谈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生:做什么事都要讲究道德。

  师:你明白了要讲道德。

  生:如果把鲈鱼留着的话是错误的,把鱼放了是正确的。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师:你把启示当中的前半部分说得非常明白,道德认识是那么地简单,!放鱼就对,留下就错!是非对错是那么地简单!你还有什么看法?

  生:我认为在诚信跟命运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你一生都讲诚信的话会很难;但假如你想走进不诚信、邪恶的时候,只要一次就行了。

  师:他的话,你们听懂了吗?道德与邪恶中间就隔着一条窄窄的线,就有一步之遥,迈过去就是邪恶的,留在这边就是道德的。而且他还说,这条线跟人的命运有着直接的关系。同学们,文中的小作者长大之后他的命运是怎么样的?(学生到书中找)

  生: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师:这位建筑师的名字叫詹姆斯,他是纽约城市内很有名的一位建筑师。大家想想:三十四年前,他儿时的那件事和他成为建筑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生:有联系,只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利润而放弃了一些大利润,与父亲的教导一定有联系。

  师:和父亲的教导一定有着联系。

  生:当年他把鲈鱼放了,就等于他把一颗成功的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现在他的这颗种子已经发展成了一棵大树了。

  师:这棵大树就是现在的著名的设计师。他一语道破了这里的秘密。同学们,詹姆斯儿时经历的这次严格的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当遇到道德诱惑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出示句子)

  师:一天夜里,詹姆斯开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一身的疲惫使他很想快点回家,他经过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马路上空无一人,就在詹姆斯打算闯过去时,父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齐)

  师:二十五岁那年,詹姆斯为公司设计的图纸被竞争对手看中,对方出高价收买,面对金钱的诱惑,詹姆斯的眼前又出现了那条大鱼,耳边又回响起父亲的话……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齐)

  师:读了这些事例,我们再读读钓鱼的启示。(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这样的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我们可以看到当年那条诱惑人的大鲈鱼已经成了詹姆斯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与大鲈鱼相类似的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个诱惑就是一次考验,一次考验就是一次成长,我们只有战胜诱惑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让我们带着钓鱼的启示走进生活,去接受生活的考验和洗礼吧!(下课)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2

  一、激情开篇,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是不是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课?(学生点头)

  师:你们在想些什么,能跟我说说吗?

  生:老师,我有点紧张。

  师:有我在,你还紧张?(笑)大家认识我吗?

  生:(齐说)认识!您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姓佟。

  师:那你们介绍一下自己,我想尽快了解咱们四年级⑸班的同学们。

  生:我叫李宜修,今年10岁,爱好广泛,尤其是朗读。

  师:哦,那今天这堂课一定给你个机会施展才能。

  生: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集体,我们很活跃,今天在这里和佟老师一起上课,感到很兴奋。我们一定要把光明实小学生的风采好好展示一下,让老师们了解我们,了解光明实小。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书写课文标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谁想到黑板前写课文题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跟我合作,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举手的学生很多)这么多同学都想来?推荐一名同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在读书中出现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读书,谁能够告诉我,通过读书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老师我能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会写呢。

  生:我不仅认识了生字,读熟了课文,我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明白,我在读书时画在了书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也真不少,咱们先来看生字,读准字音。

  师: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说在读书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习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同学们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请大胆提出来,不要把问号留在大脑中,要把它抻直变成感叹号。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找出来。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陆续举手。)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播放幻灯片: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3、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放掉鲈鱼,他做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找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段落,也就是在写由钓鱼得到的启示这一部分,我建议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一段。

  师:这段话反复几次提到了“钓鱼”,看来理解这一段还要结合前面描写钓鱼的那部分段落。我们把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联系在一块,解决了难题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

  师:出示幻灯,“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大家比较一下,文中后一个“鱼”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生:说明不是真正的鱼。

  师:虽然不是真正的鱼,但文中的“我”却说与那条鲈鱼是“相似的”咱们找一找,作者钓到的那条鱼有什么特点?和其它鱼有什么不同?

  生:鱼很大。

  生:是条鲈鱼。

  生:还很漂亮,我从来没见过。

  师:正是因为这样一条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力,让人心动啊。谁会用朗读去表达?

  生:(读课文。)

  师:那么后来文中的我说不止一次遇到与其相似的“鱼”,成年后让他心动的会是什么?(汽车,洋房,金钱,名声等一切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师:你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吗?具体怎么做的这些事?

  生:好象都拒绝了。

  生:最恰当的应该说是学会了放弃。

  师: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吗?找出父亲的话来。

  生:(读书。)

  师:道理简单,实践很难。对于钓鱼这件事,什么简单,什么难?

  生: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没到是不能捕捞鲈鱼的。

  师:父亲在做什么,他会想什么呢?

  投影:

  父亲划着了一跟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只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谁能象父亲那样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训练。)

  师: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

  生:不是,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

  师:给个理由。

  生: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阵子,他肯定特别喜欢,要不他才不会看那么久。

  生:2、父亲很得意,也说明他喜欢这条鱼,而且他还是“欣赏”。

  师:能读给大听吗?

  生:(学生朗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让我放掉大鱼是多么的难啊!

  师:课文哪里有体现?

  生:我放鱼是慢慢从大鱼的嘴上取下钩子,多么的依依不舍啊。生:还有“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也能看出我是多么多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

  师:你说得真好,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给大家读读行吗?

  (生读书。)

  师: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委屈,很伤心。我也想读。

  师:你来试试啊。

  (又一生读。)

  师: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上来的,这是条我从没见过的、大的、漂亮的鲈鱼啊,所以会觉得放掉到手的鱼是一件很难的事。

  师:34年前,当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放掉鱼是不情愿的,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不理解这么严格的教育是为什么。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哪些文字可以证明?

  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我给大家读读,谁跟我配合一下?

  师:邀请对手了,谁想和他一起读?

  生:(分角色读)

  师:34年后,他所做的一切是自觉的行为,正是由于“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他不但理解了父亲,还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

  师: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日常小事得到锻炼,必将走向成功。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我要说:‘谢谢您,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正确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当年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让我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从小得到这样的锻炼,我怎么会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个34年前的夜晚您还记得吗?也许您早以忘记了,可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诚的谢谢您。

  师:作者希望我们也勇敢地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六、扩展思维,小练笔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学生思考,动笔。)

  生:老师我想好了。我写的是:“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财富。”

  师:这是谁的创作啊?

  生:我自己写的。

  (自豪。)

  师:那把作者的名字也一块念上。

  生:(又念一遍,加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中爆发出掌声。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还在争着读自己的名言。)

  师:还想读?我们这节课要超时了,评委老师要扣我的分啊!(台下大笑)最后一次机会给你了。

  (把话筒递给学生。)

  师:同学们,咱们课下还可以交流,你们可以把写好的名言装订成一个小集子,做好之后给老师欣赏欣赏,好吗?(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3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有的同学乱丢垃圾时你会怎么做?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时,你会怎么做?嗯,看来咱班同学都是遵守社会道德的好孩子!美国有一位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遵守社会规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的美好品德来自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这次钓鱼经历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著名建筑设计师,与他一起回顾这一次不平常的.经历。板书:13 《钓鱼的启示》

  二、理解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轮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写了作者11岁那年和父亲去钓鱼的时候,钓到一条大鲈鱼,最后放掉的事。

  师: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生:因为在这件事中,父亲教育了“我”。

  生:因为从这件事中,父亲教育“我”,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师: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二)学习“钓鱼”部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和父亲当时心情是怎样的?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生:我钓到一条大鲈鱼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这条鱼大的?

  生: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大到什么程度?

  生:从来没见过。

  师:那心情仅仅是高兴吗?

  生:是兴奋!(其他学生:是惊喜、自豪......)

  师:怎么把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一生试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老师觉得这条鱼还不够大。(生笑)谁再来!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请你转过身去再读一遍,让大家看看你的表情。

  师:这条鲈鱼就这一点魅力吗?

  生:漂亮(师板书:漂亮)

  师:找出依据。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读)

  师: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你喜欢吗?你想据为己有吗?生:喜欢 想 师:面对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喜欢垂钓的“我”当然也是希望把它留下。

  师: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生:大、漂亮。

  师:这是我们刚才找出的鲈鱼的魅力,算是理由。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的学习,第一篇文章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和“钩”容易混淆

  钓钩

  我和父亲在鱼()上放好鱼饵,把()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了。

  师: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板书:启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出示检查字词

  溅起涟漪留意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

  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

  出示长句子: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

  师: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明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师: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生:课文写的是“我”跟着父亲去钓鱼,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我依依不舍的把鱼放掉了。

  师:我能给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会让人产生歧义。这父亲凭什么要让人把鱼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鲈鱼开放日前就钓着了鱼,父亲才让我放鱼的。

  师:请同学们组织好语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亲去钓鱼,在鲈鱼开放日前两小时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坚决要我把鲈鱼放掉,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到了湖里,这件事情中让我受到了启示。

  师:我们这样概括依然会让人产生歧义。我当时就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示吗?

  生:不是的。

  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

  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资料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资料。

  生修改表达

  三、品味情绪变化,体会句子含义

  师:这件事情,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同学们,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记了,三十四还记得。结尾写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学生朗读,读出“记忆永久”。

  师:永远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完美景象。

  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能够把一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必须是这件事情中,让自己的心里触动十分十分大。我们来默读课文,思考,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钓上了一条鱼十分得意,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里十分着急,也十分难受,最后依依不舍把鱼放走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师:“我”的得意原因是钓着一条大鱼,(板书:鱼很大)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

  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必须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多位学生朗读

  师:“从来没有”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十一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三十四年过后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指导朗读,感受鲈鱼的大。

  师:让我们一齐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脑海中也必须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怪不得“我”和父亲会这样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呢!我急切,我难过,我“不舍”把鱼放掉,仅仅就是因为鱼大吗?默读3---9自然段,找到相关的理由。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师:介绍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有关知识。鲈鱼的繁殖潜力很弱,因此在产卵期禁止捕捞。

  生:此刻是(晚上十点),而这时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条大鲈鱼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

  生: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生:我能钓起着这条鱼,很有成就感,此刻要让我放了鱼,真的难以做到。

  师:按照规定,提前钓到鱼,就就应放掉,不放鱼就是错误的行为,

  这就叫------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词语默写

  沮丧告诫诱惑抉择操纵嘴唇实践

  留意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学生默写后订正。

  二、品读课文

  师: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结合听写的词语)

  生:(读)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筋疲力尽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不容我争辩中,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钓鱼的事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师:我们大家都明白按照规定把鱼放掉是对的,把鱼留下是错的,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太难太难了。

  生:(结合板书回答)难在无人明白自己是在鲈鱼开放前两小时钓到的,难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到了,这条鲈鱼太大了。

  师:是啊!(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晚自习就就应安安静静学习。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吗?

  生:没有做到。

  师:是非易断,实践难。如果不是父亲,“我”绝对不会把鲈鱼放掉的。父亲做了哪些呢?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生:(读文)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读文)父亲一看时间没有到,就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要我把鲈鱼放回去。

  生:(读文)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鲈鱼的。”

  生:(读文)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父亲外在的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所以“盯”了鲈鱼看了一会儿,才说:“你得把鱼放回去!”这个“得”什么意思?

  生:务必。

  师:是不容商量的,务必把鱼放回去。父亲想什么呢?

  生:父亲心想:虽然这条鲈鱼的确漂亮,但是,此刻不是鲈鱼开放日,就要按照规定去做。

  师:这个“但是”在那里用得好。是啊!鲈鱼再大,钓鲈鱼再困难,即便an是无人明白,但是……

  生:但是,如果我让孩子把鲈鱼留下了,他以后看到什么自己喜欢的都挡不住诱惑,就会犯错误了。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子的老师-----

  生:(恍然大悟)我虽然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不能让儿子把鱼留下,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否则,我以后怎样教育儿子啊!

  生:我只有在他小时候严格教育,才能使他长大以后不犯错误。

  师:我们来分主角朗读,女生读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读父亲的话。

  (师生分主角朗读)

  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

  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读启示,写感受

  师引读课文最后第二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也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学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段话含义十分深刻,这些部分已经明白(圈划出“严格教育”和“道德只是个……却很难)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呢?

  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师错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

  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

  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

  生:名誉、地位都充满诱惑的

  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

  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师:我们一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

  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

  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应对诱惑的时候,正确决定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应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小时候理解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板书:

  我父亲

  钓得意→-急切→难过→依依不舍

  鱼(鱼大、难钓无人知晓)严格要求

  的↓

  启诱惑

  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5

  师: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师: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是谁在叼鱼。

  生:我知道他为什么把鱼放了。

  生:我知道爸爸为什么让他放鱼?

  生:我读了这篇文章也受启发。

  师:(板书:钓鱼启示)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师: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生:先写了钓鱼。

  生:再写了放鱼。

  生:最后写了从中受到了启示。

  师: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听出了你们读书很用心,有几处读得相当好!(多媒体出示)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生:除了读出高兴之外,还应读出惊奇之情。

  师:你说得真好!那把这两种情感合起来就是?

  生:惊喜!

  师:对!是惊喜之情,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因为鲈鱼非常罕见,营养价值高。

  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不仅因为鲈鱼非常罕见,营养价值高,还因为这是一条特别大的鲈鱼。

  师:说得精彩极了!大家给点掌声。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生: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起来。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这一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句号,我们可以把它换成叹号吗?

  生:完全可以换成叹号,这样更能读出我惊喜的心情!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课本上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你们要相信自己,敢于向课本挑战。

  师: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师: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我”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

  师:面对这么大的鲈鱼的诱惑,作者到底能不能战胜自己呢?这鱼到底该不该放?

  生:该放

  生:不该放

  师:你有什么原因?你可以结合实例,找有力的依据来说说你的原因。同学间先讨论一下。

  生:我认为不该放。郭沫若小时候偷桃子,被他老师知道了,可他的老师给他出了一个对联,结果他对出来了。老师就没有批评他。郭沫若这样的大人物都可以犯错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师:它举出郭沫若的例子,很有辨别性。还有许多的同学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师:鱼指的是什么?金钱地位,相当于鱼。这条鱼到底要不要?

  生:不该要

  师:所以这条鱼不该要,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不贪小便宜

  生:做个正直的人

  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诱惑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做一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们此时此刻,一定激动万分,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什么,就站起来说。

  生:我会像文中的“我”一样,钓到鱼后也放回去。

  生:今后我当官,就要当一个清政、廉民的清官。

  生: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才会更好。

  生:我们不要贪图小便宜,要知错就改。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师: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

  生:(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师: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板书:不容争辩)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03-27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03-13

钓鱼的启示作文05-18

钓鱼的启示反思06-27

读《钓鱼的启示》后感05-08

读《钓鱼的启示》后感11-21

钓鱼的启示作文10篇08-26

钓鱼的启示作文(10篇)08-03

《风筝》教学实录12-07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