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时间:2025-06-29 20:09:4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今天在听课时,当堂把课堂实录用电脑敲了出来。这样有很多好处。首先,自己不会打瞌睡,会很专注的听课。第二,可以最大限度的较快速度记录,容量大,便于修改。第三,为写论文提供了比较具体的素材。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时间的印记》是一篇自读课文,属于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有趣,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说明岩石这一特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师生问答过快时,师生问答做不到记的过于详细。所以学生的回答记录不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PPT上模板: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巩固拓展、当堂检测

  (课前:教师不断督促学生看书,并留下痕迹,圈点勾画)

  (思考:这个环节不会让课前很冷清。)

  一、导入

  1、时间是什么,读PPT上的一些诗句和名句。

  2、你了解到什么?

  生:无声无息,流逝很快。

  师:也会留下世事的沧桑,会留下什么。下面看生字,读两遍。

  二、字词积累

  1、读两遍字词。

  三、读课文

  1、要求:读一遍,把重点字词画出来。特别是在倒数第二段,老师很感兴趣。有很多的单句,这些单句有什么作用。大家准备一下。找出独立成段的含义。

  (思考:学生读一遍课文的时间太短了。)

  2、学生找出独立成段的句子。(生出示PPT:)

  3、师:你发现这些独立成段的有什么作用呢?

  生:过渡

  师:为什么又说铜壶滴漏呢?

  师:古人用很多方法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第四小节可以删去,第二小节已经告诉了,把第四小节移到第二小节前面去。两种方法:留下,移到第二小节。

  重点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种种方式,都是文章说明的重点。先介绍很多记录时间的方式说到岩石,这是由未知到已知,由表及里。

  (思考:老师说的,学生能不能说出来?)

  刚才有学生说到了标题的作用。生回答作用。

  4、生齐读高士其的一首诗。师总结诗的作用。

  5、师:这是一种逻辑顺序。有很多说明方法。老师挑选了几句话,大家看看选择哪些话,这些话有什么作用?

  四、赏析句子

  PPT:文本研读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攻击”

  2、狂风来了,洪水来了......

  3、越少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

  1、学生回答所选句子,然后赏析。

  尽量让学生四个句子都说一下。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动词、拟人等

  2、细节感知

  PPT: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常常......很可能......在特殊的情况......

  师:感受了一小节,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齐读课本上一段。

  五、延伸拓展

  1、PPT:20xx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月球采集2千克月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月壤的国家。请你运用本文所学知识,阐述这一壮举的意义。

  学读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好的了解呢?读一读以“海枯石烂”为题做的一首小诗。

  (1)生说说这一壮举的意义。师总结:有科学的价值。智慧班的同学要多读读课本以外的作品,对科学有所了解。

  (2)读一读《海枯石烂》这首诗。生齐读。

  六、师总结内容

  (思考:为什么不让学生说一说呢?)

  七、当堂检测

  生做题,师巡视。下课即把当堂检测收上来。

  评课:

  亮点:创造性地选取内容。

  1、抓住独立成段的段落,理解作用;文中诗的作用,体会文章的逻辑顺序,由未知到已知,由表及里。感受高尔基的诗的作用。赏析句子,挑选了典型的几句话,体会词语的意义和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挑选一段,对红色的词语“常常......很可能......在特殊的情况......”重点进行赏析,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延伸拓展。借助从月球中带回土壤这一事情,让学生体会意义。进一步理解岩石的意义。通过一首小诗,体会科学。由课内的文章牵引到了课本以外的,促进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阅读课外科普文的兴趣。

  思考:自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教材处理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能不能像精读课文一样上得过细?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精选]印记的作文10-23

印记的作文08-16

关于印记的作文07-19

泥土的印记作文08-05

夏的印记作文09-18

灵魂印记作文09-12

印记的作文(精选17篇)10-10

笑过的印记作文08-10

手上的印记作文07-26